《文学理论研究书系:“废墟”上的争战 论后苏联文学批评的话语权力之争》:
当我们急于加快步伐、填补空白时,却轻易地选择了捷径:或完全绕开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和研究成果,或浅尝辄止,同时也疏忽了自身理论素养的潜心修造和运思行文的细加推敲。故而,俄罗斯同行们广阔的研究视域、独特的批评视角、灵动的思辨智慧,并未激发我们的灵感、拓展我们的思路;他们丰富而精辟的话语、独到而隽永的命题,并未在我们的思考和写作中得到合理的运用、充分的发挥。对于名家名说,仅限于只言片语的征引或若干观点的罗列,却鲜见系统的把握和深透的吸收。于是,在蜻蜓点水般的借鉴和囫囵吞枣般的接受中,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便“逃脱”了国内研究者们的追问,也失去了对于他们的警示意义。没有批判眼光、缺少怀疑精神,—一在有关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论说中如此,在整个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研究中亦如此;文学批评如此,“批评的批评”亦如此。可以说,这种缺省了批评主体的对话意识和批判性思辨的言说,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批评,而只是简单的思想复制而已。
总而言之,当代俄罗斯文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并不乐观。种种弊病的关键症结,归根究底,在于研究者自身,在于其健康的学术精神和正确的治学方法的匮乏。在这方面,潜心钻研当代俄罗斯批评家们的文章著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国内同仁们的内外兼修,对于专业学养的积累、职业操守的历练、独立人格和自由意识的培养,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后苏联文学批评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它不仅是映照俄罗斯文学的一面镜子,也是由各种社会文化矛盾交织而成的复杂现象。要对其做出巨细无遗的、系统而深入的描述和评价,对于本文的写作而言,只能是一项难以完成的规划。而批评话语,作为显在的、固定的文字标识,则为审视矛盾而复杂的后苏联文学批评进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视角。
根据福柯赋予话语的意义,即话语是“语言的个体行为”,是“一个领域自我‘表达’的手段,在这个领域的运作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认为,批评话语是批评主体个性化的言语行为,是批评“自我‘表达’的手段”,在文学批评的“运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批评话语作为批评家记述文学文化生活的言语手段和结果,作为特定的时空中批评主体遭遇批评客体的产物,是时代精神、文学品质与批评家个性的生动写照。如果说当代批评家是种子,那么后苏联文学批评话语就是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土壤与气候所孕育出的果实。将言说的语境、主体、客体的特征融于一身的批评话语,如果不是构成了后苏联文学批评的全部,那也是它主要的、核心的内容。因此,研究批评话语、追踪其流变,是把握历史的脉搏、描绘批评家的肖像、鉴定后苏联文学批评特征的最有效途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