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初试啼声和下放锻炼我不怕在年轻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
——波尔
1956年,我刚办完留校报到手续,学校就通知所有留校毕业生开会,发动大家去支援机械制图教研室(为期一年)或其他基础课教研室(长期)。因为那一年高校扩招,一年级的师资力量不够,于是学校就动我们的脑筋。当时我们毫无思想准备,我原本希望毕业后能继续为我喜爱的内燃机事业作贡献,这样一来愿望似乎就成了泡影。虽然想不通,但无奈之下也只好服从。我去机械制图教研室的第三天就走上了讲台。不仅没有一点时间备课,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第一堂课,只好借了一位调干生同学的衣服穿上。我一人负责五个班(30A/班)的机械制图教学,几乎每天都要上课,那时还没有计算机,我要画标准的机械图和写标准的仿宋字给学生参照。那一年,日夜忙于教学,尽管学生对我初次站上讲台的表现反应还不错,但是我对自己的学术方向尚无明确目标,所以自觉事业没什么进展。只是抓紧业余时间继续复习俄语,并开始学习德语,为一年后搞专业教学和研究做准备.
第二年,我转到热工教研室。热工学是内燃机的专业基础课,我很喜爱。虽然,大学学过此课程,但是要上讲台,还是感觉到专业基础和水平都不够。于是,我加倍努力阅读俄文版和德文版热工学参考书。虽然“鸣放”、“反右”、“整风”等政治运动占用了不少时间,但我晚上自己加班学,节假日也全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业务提高得很快。如果我不这样做,教学任务也能糊过去,但是质量就很难保证。再说我对外面的政治运动是比较消极被动的,而对专业和学术的兴趣却总是很浓厚。我像农民热爱土地一样热爱着教学与科研,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1957年末,政府为了培养一批“可靠接班人”,要求把一些青年教师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我和内燃机教研室的四位年轻教师一一钱耀义、刘巽俊、华自强、杨肇福(后不久便从农村调往外地工作)被下放到长春市郊。我在农村吋曾写了一篇短文并登在校报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