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叙事与心理治疗手册(实践理论与研究)/叙事心理学译丛》结合心理治疗的相关案例,运用叙事研究的相关理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叙事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渊源,阐述了叙事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叙事心理学在心理治疗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还讨论了叙事心理学的贡献、学界的批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叙事与心理治疗手册(实践理论与研究)/叙事心理学译丛》将哲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批评与心理学等学科中前沿、深刻的思想和心理治疗中的叙事实践整合到一起,书中所有作者均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各具所长的专家,对相关专业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
《叙事与心理治疗手册(实践理论与研究)/叙事心理学译丛》:
(一)权力/知识
与用权力取代知识和用知识取代知识的解释相反,一方面,我试图描述这些在文化中形成的知识与关系实践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另一方面,我试图描述与自我技术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但这并没有让他们避免熟知的“知识即权力,权力即知识”。在探索这些关系和自我技术的实践时,我们开始关注关系实践,以及表现在熟练的生活实践中的“专业知识”(know-how)。虽然这些实践和技能与某些文化结构相联系并得到其支持,但它们并非是自己建构的。当我遇到一个人指控我涉嫌虐待他人时,这些行为是通过权力技术塑造的,这是用实用的专业知识塑造的具体技能。这些技能可能使任何人轻松地成为这些行为(通常是妇女和儿童)的主体,将主体与他人隔离开来,破坏这个主体自己对事件看法的信任,向主体指派虐待的罪责等。虽然这些实用的关系实践与支持男权至上的知识相联系,但它们并不一样。
另一个例子。当我对与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不总是女性)进行斗争的人开展治疗性会谈时,我介绍了认同的概念,以及当代文化生活中我们所了解的身体结构的知识。我还介绍了关系实践的历史,其中包括这些人所受到的各种权力行为。此外,我还介绍了一系列的自我技术,包括自我评估,精确的记录输入和输出(从卡路里到各种想法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对个体的生活严格管理以实现一种“生活的仪式感”(life as ritual)等。同样,虽然这些自我形成的这些关系实践和技巧与建立生活和认同的文化知识有关联,并得到它们的支持,但知识不会减少。相反,这些实践与文化知识相互依存。这种与治疗会谈高度相关的担忧,不仅提高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认同构成的重视,同时也提高了伴随这些建构的所有关系实践和自我技术的重视。
(二)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性
就文化知识和实践在生活的形成中的作用而言,有其他结论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考虑这些知识与实践在生活形成过程中的直接因果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也得考虑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生活形成的影响。重视文化知识和实践在生活和认同形成方面的构成作用不一定与生活和认同是由文化生活方式严格决定的假设有关,而这些担忧的注重点并不一定与这些文化知识与实践一方面存在一对一关系的建议有关,生活的另外一方面也存在这样的关系。事实上,我一直认为情况并非如此——在建构自己的生活和认同时,人们不会被动地复制这些文化知识和实践。我从来没有把这些生活知识和生活实践视为是直接把人们生活的“投入”转化为“产出”。相反,对文化知识和实践构成性作用的担忧激起了我对以下问题的兴趣:
人们如何适应这种生活和思想的文化模式?
这些生活知识和生活实践组成的文化力量如何深入人心?
人们如何将文化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自我创造生活?
如果生活方式是对这些知识和实践的解读,那么这些解读是如何实现的?
正是这些问题促使我开始进一步探索建构的意义。因为很明显,我在与这些生活和思想文化模式的接触中,通过把文化一起整合到生活中,人们表现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这些生活方式和思想模式的重新组合表现在意义辨别上。而且我也相信,意义是很难达到的,这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正是我对这些问题的痴迷,有力地增强了我对意义的建构,以及促成意义建构的结构、框架和环境。
……
第一部分 “叙事转向”:故事在心理治疗中为什么如此重要
第1章 自我的叙事创造
一、自我是什么
二、自我塑造和自我叙事
三、为什么叙事
四、自我的本质和起源问题
五、自主和义务
六、自我是我们讲述的产物
第2章 通俗心理学和叙事实践
一、通俗心理学
二、个体能动性和意向状态
三、历史和文化
四、总结
第3章 叙事疗法与后现代主义
一、家庭治疗的历史发展
二、临床治疗的主题
三、后现代主义对叙事疗法的影响
四、叙事治疗中的存在主义
五、总结
第二部分 叙事在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第4章 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核心冲突关系主题法与病人叙事相结合
一、CCRT看起来像什么
二、使用CCRT方法的心理动力学治疗目标
三、心理动力学治疗的CCRT方法
四、结论
第5章 “发生了什么”——在体验式心理治疗中运用叙事
一、概述
二、叙事过程模型
三、叙事过程和体验式心理治疗
四、结论
第6章 返璞归真:认知叙事策略
一、叙事性的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治疗
二、认知叙事心理治疗的过程
三、认知叙事心理治疗研究
四、结论
第7章 在心理治疗中运用叙事:关系建构主义方法
一、概述
二、关系建构主义:历史与概念背景
三、心理治疗的实践指南
四、结论
第8章 后结构主义叙事方法
一、叙事隐喻
二、权力
三、解释学转向
四、叙事世界观
五、叙事实践
六、叙事治疗实践:一个实例
第三部分 叙事的认同和自我多样性对心理治疗的影响
第9章 叙事认同与心理治疗
一、什么是认同
二、生命故事和生命历程
三、文化与生命叙事研究
四、治疗关系
第10章 叙事自我的发展:一种对话方式
一、概述
二、对话自我:一种多立场的声音
三、治疗过程:参与、创造、巩固
四、未来的自我和社会
第11章 同化与叙事:故事是意义的桥梁
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
二、什么造成了有问题的故事
三、同化是一面镜子
四、故事风格反映了声音的特征和声音的内在联系
五、心理治疗是如何起作用的?从同化的角度看叙述的价值
六、结论
第12章 心理治疗故事理论:基于透视的治疗角度
一、叙事的发展以及临床的重要性
二、叙事、心理理论和心理治疗
三、结论
第四部分 心理治疗中的叙事评估策略
第13章 自定义记忆、叙事认同和心理治疗:概念模型、经验调查和案例报告
一、概述
二、自我记忆系统的模型
三、人格的生命历程
四、在生命故事图式下,自我记忆系统和生命故事叙事的整合
五、总体概念框架概述
六、自定义记忆框架的有效性:人格调节与防御
七、自定义记忆研究在临床上的应用——案例研究
八、结j仑
第14章 叙事评估访谈:评估在心理治疗中的自我改变
一、背景环境
二、从叙事角度看待治疗的变化
三、解决鸿沟:评估在心理治疗中的叙事变化
四、叙事评估访谈手册
五、心理治疗研究和实践的未来方向
第15章 无组织的叙事——心理状态及其治疗
一、概述
二、组织叙事的功能
三、无组织的叙事
四、心理治疗的影响
五、总结
第16章 故事戏剧化与个人冲突:JAKOB——一种叙事理解和心理治疗的实践
一、从叙事到冲突
二、叙事的戏剧化效果
三、JAKOB系统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
四、结论:叙事分析与心理治疗的实践
第五部分 新兴的趋势和未来的方向
第17章 叙事活动中的来访者与治疗师的意图
一、叙述特定故事的活动
二、叙述生活故事的活动
三、两种主要的叙事意图
四、探讨叙事意图的治疗与研究策略
五、结论
第18章 讲述我的故事:叙事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配置
一、对叙事的定义
二、人际权力和角色牢固性
三、改变机会的故事
四、多种声音
五、谁拥有我们的故事
六、情境体验:意义的桥梁
七、叙事过程的关键平衡
八、将经验融入故事结构
九、桥梁维护的意义
十、故事是共同建构的
第19章 心理治疗中情感变化对叙事过程的贡献:一个辩证的建构主义方法
一、概述
二、意义建构的辩证法:整合叙事与情感过程
三、阐明新的意义:解释
四、结论
第20章 社会建构、叙事与心理治疗
一、作为一种对现代性回应的心理治疗
二、叙事、文化传统和主体性
三、心理疗法的建构主义视角
四、社会建构与治疗:未来挑战
第21章 整合框架、理解叙事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一、概述
二、研究与实践的实际意义
三、结论
关键术语表
资料贡献者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