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给随时随地开启逃避模式的你!
因为害怕别人的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刻意逃避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或者活动;
不愿与任何陌生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自己能被对方喜欢;
因为害羞或怕被嘲弄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总是假装没有看到微信或者来电,然后把事情放到以后再说。
当逃避成为一种习惯,它就成了阻止你成长的zuida障碍。因为你会在该抓住机会的时候,选择放弃;该勇敢站出来的时候,选择退缩;该解决问题的时候,选择做鸵鸟。于是,你一生都在庸常中度过。
二、害怕失败的人,从一开始就输了!
对于“避免失败”的人来说,因为他们致力于活得安全,所以总是盯着生活中那些可能会让自己遭受危险的东西或负面的东西,他们的精力主要用于保护自己。可想而知,他们过的是一种充满防御感的生活,他们的能量似乎都是向内收取的状态。
而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他们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在乎失败或付出。那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会让他们兴奋,让他们保持锐意进取的激情,他们的能量都是向外扩张的状态。
资深心理咨询师李国翠,深刻剖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成因,让你重塑乐观、健康的信念,活出不畏惧、不逃避的人生。
三、作者金句:
1、当你害怕与人发生冲突时,冲突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多;你越逃避冲突,冲突来得越快。
2、人生是一场修行,越害怕失败的人,越容易活在挫败中,只有放下对失败的恐惧,破除潜意识里的限制性信念,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3、厘清自己,你就厘清了一切。所有的逃避都是对自我的逃避,所有的不清楚都是对自我认识的不清楚。
4、习惯控诉外界环境、总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内心都有一个懦弱矮小、缺乏力量的自我。他们没有能力面对现实,只能通过自我安慰来掩饰自己失败的事实。
5、很多时候你的丧失行动力,恰恰是另外一种可怕的行动力的展现。所谓颓废、抑郁,其本质不过是指一种变相的自我攻击。
6、你之所以感到自卑,是因为你不了解这个世界,更不了解你自己,还在忙着处理幻想世界和幻想中的自己的关系。
7、谁天生是害羞、忸怩的呢?不过是遭遇过无数次否定,不得已选择通过退缩进行自我保护罢了。
8、我们学会了用强大的内心去征服和控制世界,却丧失了与世界和平共处的能力。唯有敢于展现脆弱,我们才能找回真实的自己。
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每份工作都觉得不满,寄希望于“跳槽改变人生”,于是不停地换工作,可麻烦始终如影随形;
总有人把你的善良当成懦弱,把你的慈悲当成迟钝,你却只是默默忍受,还安慰自己宽容可贵;
遇到挫折,总以为换个环境,就能让一切变得顺利起来,可挫折总在下一个路口悄悄等着自己……
习惯逃避的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麻烦不会因为你暂时逃避而凭空消失,只有学会刻意面对,你才能打开彻底明亮的人生。
本书从“逃避心理”的角度入手,找出我们在生活中习惯逃避的原因,让受困于逃避心理的人们,重拾自信,找到直面人生的勇气。
01
有时,只要在生活中遭遇一点变故,你就会改变对幸福的界定。当设定好的人生棋局被全盘打乱时,你会发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是在物质上,而是在心态上。
一位读者曾和我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她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个身患猪囊虫病的男人。这个男人已经昏迷多日,近乎植物人,只有年过花甲的母亲在照顾他。母亲个子很小,却依然坚持每天给肥胖的儿子擦洗身体、翻身、喂饭,还不停地和他说话,就像对待婴儿一样。
酷暑时节,病房里没有空调,母亲只能用湿毛巾给儿子一遍一遍地擦身子降温。一天,母亲边给儿子擦脸边念叨:“都是大人了,还要我给你洗脸,你也不知道我是谁……”母亲看着毫无知觉的儿子突然哽咽起来,“你知道我是谁吗?”
没想到儿子竟然张口喊了声:“娘!”他的声音虽然小如蚊蚋,但母亲却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她抱着儿子泣不成声:“娘就知道你认得娘!”那一刻,病房里所有人的眼眶都湿润了。
母亲一共有五个子女,病房里躺着的是她最小的儿子。儿子曾经健康阳光,可结婚没多久就病倒了。因为他昏迷多日,所以妻子也离开了他,母亲却一直不放弃。在其他几个子女的帮扶下,母亲毫无怨言地照顾着这个也许永远也不会清醒过来的儿子。她每天都要问儿子:“你知道我是谁吗?”即使等不到儿子的回答,她也依旧不厌其烦地跟儿子说话。可惜,虽然母亲等来了那句“娘”,但最后儿子还是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原来对这位阅尽人间悲苦的母亲来讲,昏迷的儿子能醒来叫自己一声“娘”,就已经是她人生最大的幸福了。
02
折腾的人生经历让我失去了专业发展的机会,但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何尝不是满足了我钟情于文学的多元化刚需?人到中年,我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无论何种选择,都是自己认知范畴内最好的选择。我无须耿耿于怀,更不必时时懊悔。
虽然生活在小城市,但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些具体而切合实际的目标。我的人生从未停止过从外界汲取营养,没有旁人想象中的悠闲与惬意,因为我懂得,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是责任。生活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一个人在肚子都填不饱的情况下谈情怀会显得很虚幻。很多时候,我都在为降低家人的恩格尔系数努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行动就会受到很大限制;一个人若没有爱的支撑,内心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所以,金钱和爱是优质人生的必需品。
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钱也不缺爱,但生活质量并不高。其根源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和一个朋友一起喝茶时,我问她:“对舒适豪华的家留给保姆享用,自己在外面辛苦打拼有何感想?”她哈哈大笑,说:“没办法啊,什么都需要钱,被生活绑架了……”我调侃她:“有没有感觉自己比乞丐还焦虑,总是对现状不满?”她反问我:“当你的收入跟不上物价上涨的节奏时你焦不焦虑?”我告诉她:“我的要求不算高,我的第一本书正在审稿中,稿费和工作室的收入已经能满足我的生活需要。我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这些没法用钱来衡量。”她看着我的眼睛郑重地说:“你让我刮目相看。”
其实,当一个人认清了他要做的事情并且开始认真去做时,他就会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充实。我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虽不会惊天动地,却倍感踏实与幸福。我白天看书、写作、赚钱,晚上辅导孩子写作业、阅读,远离职场的钩心斗角,不用再为没完没了的业绩考核伤神,更不用为看不惯的溜须拍马而愤世嫉俗。
PART 1 别做那只逃避的鸵鸟
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002
害怕失败的人,从一开始就输了 013
你的退让,是对方得寸进尺的温床 024
当爱情来临时,你在害怕什么 035
你一直渴望交流,却习惯被动沉默 047
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 059
你可以宅一阵子,但不能丧一辈子 069
PART 2 走出自我设限的牢笼
如何找到行动力 080
你明明很优秀,却依然很自卑 090
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配被爱 102
信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选择 115
看得见的是自卑,看不见的是关系 121
“应该”——一座自我设限的牢笼 125
生活不是战场,而是一段时光 133
PART 3 最好的关系,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为什么你总是构建别扭的关系 146
我们活成了巨人,却同时深陷“孤岛” 156
如何与善妒者和平相处 166
如何应对人际关系中的中伤 173
欺软怕硬背后的心理学 180
摆脱“控制”,找回真实的感受 187
人生需要靠自己成全 193
缺乏个人边界,活该被人欺负 198
PART 4 向内看的人,才是清醒的
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才是清醒的 208
没有一种人生叫作正确 217
控制不了情绪,何以控制人生 223
爱生气的人是怎么回事 231
我们是如何被抱怨一点点毁掉的 236
具备自爱能力,你才能享受爱情 241
习惯性否定别人,不过是缺乏自我 247
不回避悲伤,你才能更好地成长 254
李国翠是最受壹心理读者喜欢的原创作者之一,她有种一眼就能看到本质的智慧,她用独特的思维和触角,告诉我们如何重新认识自己,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黄伟强 壹心理创始人&CEO
李国翠的文章,深刻犀利,层层剖开行为表象下的心理活动,让你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周围的人,也更了解如何与人交往,同时不乏温暖抱持,给予你心理上的支持。我们每个人生于关系之中,不是与自己的关系,就是与他人的关系,而如何面对这些,是我们终要面对的课题。
——曹洪雯 心乐土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