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the Chang-chou school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in late imperial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19622
  • 作      者:
    (美)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8
收藏
编辑推荐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清代今文经学形成过程中经学、宗族、帝国正统意识形态三者互动的过程,并由此说明,思想史的研究与政治史、社会史的研究一旦结合起来,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内容将会是何等的丰满。我们将会看到,常州今文经学是一种家族学术理念的体现,它的传衍仰赖于特定社会、政治环境中的宗族纽带。常州的思想史反映出儒学一旦要解决国家或地方性难题时,必须依赖自身没有自觉意识到的社会结构。
展开
作者简介
  艾尔曼(Bcnjamjn A.Elman),1946年出生,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长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与日本文明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儒学发展史上,常州今文经学是值得重视却又少有研究的一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作者艾尔曼对常州今文学派产生、兴盛的思想的“内在理路”与“外部环境”作了互动的分析,认为18世纪的今文运动深深植根于区域性的社会生活之中。这本《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实际是在深入探讨“思想”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变。它是一部打通“思想史”与“社会史”的著作。
展开
目录
中国文化史的新方向:一些有待讨论的意见
——代中文版序
序论
第一章  中华帝国晚期江南地区的学派与宗族制度
第一节  学术流派
第二节  宗族与学派
第三节  中华帝国晚期的宗族
第四节  宗族与国家

第二章  常州庄、刘两族
第一节  庄氏家族的出现
第二节  庄氏家族的崛起
第三节  庄氏家族与明清易代
第四节  科举及第的世家
第五节  庄、刘两族的亲属关系

第三章  经世之学与常州今文学派
第一节  唐顺之与常州经世之学
第二节  庄起元与晚明庄氏遗产
第三节  庄存与的经世学和举业建树
第四节  学术官僚庄存与
第五节  庄存与与和坤

第四章  经学传统的重建
第一节  常州汉学
第二节  常州易学
第三节  庄存与与汉学
第四节  庄存与的易学

第五章  庄存与与公羊学
第一节  《春秋》的功用
第二节  明清之际的《春秋》研究
第三节  庄存与与《春秋》

第六章  从庄述祖到来翔凤
第一节  庄述祖
第二节  庄有可
第三节  庄绶甲
第四节  宋翔凤

第七章  刘逢禄与今文经学
第一节  刘逢禄的仕途经历
第二节  刘逢禄与汉学
第三节  刘逢禄与今文经学研究
第四节  刘逢禄的《论语》学
第五节  刘逢禄与《左传》
第六节  刘逢禄论何休

第八章  法家与今文经学
第一节  律与礼
第二节  律与《春秋》
第三节  《春秋》与案例
第四节  经学、法律和新儒家
第五节  今文经学的现实对策

第九章  政治、语言和今文遗产
第一节  政治危机与乾嘉易代
第二节  语言的政治
第三节  经世之学、变革与东林遗风的复兴
第四节  政治学的语言
结论

附表
一  明代常州庄氏家族主要支系表
二  明代庄氏家族第二房主要支系表
三  明清之际庄氏家族第二房谱系表
四  清代庄氏家族第二房主要支系表
五  明代常州刘氏家族一房、二房主要支系表
六  清代常州刘氏家族主要支系表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