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两汉经学与文学思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49360
  • 作      者:
    张峰屹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峰屹,1962年生,1995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师从罗宗强教授,研习中国文学思想史。199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文学学会理事、天津市中国古代文学学会会长。曾任韩国国立济州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客座教授。出版《西汉文学思想史》、《跬步集》等学术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两汉经学与文学思想》以“经学与文学”为观照视角,系统、切实、细致、深入地研讨两汉经学与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之关系, 从而明确汉代文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两汉经学与文学思想》分为“ 两汉经学与《诗》学思想”、“ 两汉经学与辞赋文学思想”、“ 谶纬思潮与两汉文学思想” 三部分展开, 共十五章。《两汉经学与文学思想》在全面爬梳两汉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具有系统性的一些专题, 特别注重对各个专题深入切实的研讨, 注重各个节点之间承变脉络的勾勒。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四家说《诗》同大于异
  上文曾指出经今、古文不同的学术特色,以及四家《诗》缘此而遭受的不同待遇。那是宏观经今、古文的大较显别,以说明三家《诗》受宠、《毛诗》遭冷落的原因。而具体到三家《诗》和《毛诗》解说《诗经》诗篇,则又呈现出很多相同之处。
  《史记·儒林列传》谓:“韩生推诗人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魏源《诗古微》卷一《齐鲁韩毛异同论上》也说:“且三家遗说,凡《鲁诗》如此者,《韩》必同之;《韩诗》如此者,《鲁》必同之。《齐诗》存什一于千百,而《鲁》、《韩》必同之。”(《皇清经解续编》本)是谓三家《诗》旨趣大同。陈乔枞《韩诗遗说考·序》先引“子夏序《诗》(即《毛诗大序》)”之“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云云,继则日:“今观《外传》之文……要其触类引伸,断章取义,皆有合于圣门商(子夏)、赐(子贡)言《诗》之意也。”(《皇清经解续编》本)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三云:“申、毛之《诗》皆出于荀卿子,而《韩诗外传》多述荀书。”(《四部丛刊》本)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流传时代》也说:“《韩诗》今存《外传》,引《荀子》以说《诗》者四十有四,则《韩诗》亦与《荀子》合。”。是又谓韩、鲁、毛大旨亦同。唯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序例》概言《毛诗》“大旨与三家歧异者凡数十”;数十之异,置人三百零五篇,亦属少数。
  要之,四家之具体说《诗》,有同有异而同大于异。此种情形之形成,除经文自身已明白道出诗旨者外,原因盖尚有二焉:
  第一,四家《诗》同出一源。《诗经》各篇,初或由采诗官采诸民问,或有大夫官吏之吟咏,但都经过国史的编辑。其雏形成于孔子之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吴公子季札观周乐可证。据上文讨论《诗序》作者的看法,就诗之本事或寓意加一说明、断语,乃是国史编辑之同时就已完成的。至于孔子之于《诗序》,即使如他自谓“吾自卫返鲁,《雅》、《颂》各得其所”,但对于这位“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老夫子来说,也只可能做过一些整理或润色的工作;并无史料说明他曾重新写定过《诗序》。’所以,由国史简短说明诗意、经过孔门传授而流布民间的《诗经》,其本于同源当可确定无疑。四家《诗》序讲述各篇本事本义,同大于异,也就是必然的。
  至于《毛诗序》有“数十”篇与三家《诗》解不同,以及各家《诗》说有一些申述上的差别,则应是师门传授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或由加工润色相离,或由施教方便改易,或由传抄错误,抑或有所标新立异者,总之情况定是很复杂的。
  第二,四家《诗》传授中,荀子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汉书·楚元王传》谓刘交“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同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又其《儒林传》云:“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是鲁申培所传《鲁诗》乃受自荀子再传之证。汪中《荀卿子通论》云:“《韩诗》之存者,《外传》而已。其引苟卿子以说《诗》者四十有四。由是言之,《韩诗》,荀卿子之别子也。”前曾引皮锡瑞《经学历史》云:“《韩诗》今存《外传》,引《荀子》以说《诗》者四十有四,则《韩诗》亦与《荀子》合。”今人徐平章亦云:“今以《韩诗外传》与《荀子》相较,用《荀子》之说者五十余则,其广受荀卿影响可知。”是《韩诗》传自荀子之证。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一云(案即三国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子夏传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
  ……
展开
目录
绪言
上编  两汉经学与《诗》学思想
第一章  四家《诗》说的共同旨趣
第一节  三家《诗序》和《毛诗序》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四家说《诗》同大于异
第三节  四家说《诗》的基本方式
第二章  《毛诗大序》、《礼记·乐记》的文学思想意义
第一节  《毛诗大序》、《礼记-乐记》的作者与时代问题
第二节  《毛诗大序》、《礼记-乐记》文艺思想的相通之处
第三节  《毛诗大序》、《礼记·乐记》各具特色的文艺思想
第三章  董仲舒的“《诗》无达诂”与中和之美说
第一节  “《诗》无达诂”的本义及其文学思想意义
第二节  “中和之美”的本义及其文学思想意义
第四章  翼奉的《诗》学思想
第一节  翼奉《诗》学著述存留考
第二节  翼奉《诗》学之“五际”说考释
第五章  刘向的《诗》学思想
第一节  刘向的家学流变及其学识修养
第二节  《列女传》、《说苑》、《新序》引《诗》说《诗》
所体现的《诗》学观念
第三节  《条灾异封事》所体现的《诗》学观念
第六章  班固的《诗》学思想
第一节  更加突出情感的生发感动特征
第二节  追求《诗》“本义”的思想倾向
第三节  开辟从地理环境、社会风俗视角论《诗》的途径
第七章  郑玄的《诗》学思想
第一节  《郑笺》对《毛传》的修正和超越
第二节  郑玄的《诗》学思想

中编  两汉经学与辞赋文学思想
第八章  两汉经学与《楚辞》学
第一节  两汉屈原评论的经学视角
第二节  王逸《楚辞章  句》的经学阐释视角
第九章  两汉经学与赋学
第一节  赋者,古诗之流
第二节  两汉赋家经学背景的简要考述
第三节  汉赋中的经学思想表述
第四节  经籍注疏与大赋的铺排、求实风貌
第五节  汉赋结构的经学意义

下编  谶纬思潮与两汉文学思想
第十章  谶纬佚文的文献形态及其文献价值
第一节  谶纬文献及其辑佚之问题例说
第二节  谶纬佚文的文献价值论略
第十一章  历史维度的缺失——自唐迄今谶纬名义研究之述评
第一节  主张“谶纬有别”者的代表意见
第二节  主张“谶纬无别”者的代表意见
第三节  两种主张各自的缺欠
第四节  研究谶纬名义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第五节  余论:谶纬之分合是一个历史过程
第十二章  两汉谶、纬分合演变考
第一节  谶验观念始自远古
第二节  西汉时期谶验观念持续存在
第三节  先秦至两汉时期“纬”字含义的演变
第四节  “谶纬”合称之简略溯源
第五节  以谶“纬”经现象肇始于汉初,至东汉初年大盛
第六节  小结
第十三章  两汉谶纬思潮发展及其对士人的影响
第一节  批判:汉初至衷帝时期
第二节  依违:王莽、刘秀时期
第三节  歌颂:明帝、章帝至汉末
第四节  小结
第十四章  谶纬思潮与两汉文学创作
第一节  谶纬思潮与两汉辞赋创作
第二节  谶纬思潮与两汉诗歌创作
第十五章  谶纬佚文中的文艺观念
第一节  从天文到人文:谶纬的文艺发生论
第二节  天人感应、比类象喻:谶纬的文艺思维方式
第三节  灾祥治乱,以文为教:谶纬的文艺功用论
第四节  谶纬的性情论、地域论及其他
主要引用及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