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8215039
  • 作      者:
    (美)卡伦·霍妮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卡伦霍妮是20世纪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


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主要表现在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她对基本焦虑研究贡献良多,并提出理想化自我的心理学概念。



展开
作者简介

卡伦;霍妮,与弗洛姆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早期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阐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的性概念更适当。著有《自我的挣扎》《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等多部心理自助经典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本书中,我将详述神经症的发展进程。人们往往对神经症更感兴趣,而对病态方面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则没有多大兴趣。我们还要关注一个涉及基本道德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人们的欲望、动力以及对完美的追求。只要从真正意义上对人性的发展进行过探究,无论哪位学者都会认识到,一旦自负成为刺激性因素,人们就会在自以为是和追逐完美的驱使下暴露出很多缺点。而要想保证不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就需要在内部构建一个严格的控制机制。对于这种控制机制的必要性和价值,人们各有看法。我们姑且这样认为:从人类的自发性行为来看,“内部控制”还是能够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渴求荣誉的天性

对于儿童来讲,只要没有智商缺陷,那么无论成长在何种环境下,都会自然而然地学会社交礼仪,并且掌握某些独特的技能。但并非所有技能都可以迫使孩子通过学习来掌握。种子播下后,它的生长潜力会适时表现出来,人类无力也无须强迫每粒种子都长得枝繁叶茂。同样,对于人类来讲,每个个体都会适时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并且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技能——发展自身爱好,丰富情感世界,头脑越发清晰,渴望实现目标。开发自身资源与培养加强意志力同步进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这样,才能发挥出自身的天赋和潜力。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为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做出定位。简而言之,所有这些都坚定了人们“实现自我”的目标。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此。关于自我,人与人之间的区别非常大,但对于人类成长来讲,个体的“真我”才是其基础(后面提到的人格发展,都是具有以下意义的成长:符合个人天性和天赋潜能的,自由、健康的发展。)。通过本书,你可以明白,一个人最关键的内涵力量就是“真我”。

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开发潜能是不可能的,只有人类自身才能做到这一点。人类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犹如种子播下后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发芽生长。人们要想充分地展现自己,那么友好温馨的氛围便是必要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才会消除恐惧感,摆脱枷锁,感受到自由。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友好和关爱是不可或缺的,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还需要在引导和鼓励下实现自我价值。当然,我们也要考虑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而艰难困苦可以令人们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充满了矛盾和障碍。如果能和真正的自我一起成长,那么就能够在关爱与矛盾中给予包容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对儿童的成长不利,使其不能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一个因素表现得最明显,即家长对孩子的全面掌控。家长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由个人的情绪决定,他们根本不去理会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一味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甚至在他们眼里,孩子的纯真表现是不正常的。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于虚伪,有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采取放任的态度,还有些家长则对孩子过于苛责,甚至采取恫吓的手段,更严重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野蛮粗暴,或是溺爱,乃至放纵,在子女多的家庭,则对某个孩子过于偏爱,表现形式不一而足。

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的因素还有很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有这些因素都形成了一道道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多重的负面干扰。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孩子团队意识差,缺少归属感,甚至缺少安全感,产生恐惧心理。我们称这种心理为“基本焦虑”——当人们自认为身处敌对环境中时,就会感到非常的无助,而如果一个孩子感受到这样的压力,就无法自然地以真情实感与人沟通,甚至会建立心理假想敌,并且与之抗争。他们会下意识地寻找可行的办法来应对这个假想敌,他们内心的基本焦虑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缓解和释放,而不是被激活或加剧。在不同情境、不同性格的前提下,孩子会以不同的态度来体现这种下意识行为,例如,以争吵来体现抗拒,依赖身边权势最高的人,自我封闭,断绝与外界的交流,甚至在冲动中与他人疏远。从原理上讲,这些行为意味着他会选择性地接纳、疏远或是拒绝他人。

而正常的人际关系不仅包括接纳、疏远和拒绝,还包括了其他一些能力,例如,对自己意见的坚持、情感方面的需求和付出、对他人意见的遵从等等。然而,当孩子处于基本焦虑中时,他只会感到处境危险,这些现象在他身上就会表现得特别突出甚至极端。例如,当一个孩子处于焦虑恐慌中时,假如他的行为为人们所称赞,从此,他就会对这种行为产生依赖,并且将其合理化,甚至变得放纵。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境下,孩子也会形成叛逆、冷漠的性格,对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不恰当的态度会毫不在意。可以说,孩子的基本焦虑越是强烈,其态度就越是倔强和盲目。

当孩子处于以上情境中时,他们会将上述态度全部表现出来,而不只是表现出个别态度。在与他人的冲突中,他们将接纳、疏远和拒绝合而为一,形成一种基本冲突。他们为了化解冲突,会适时做出调整,还会选择一种自认为最有效的应对手段,但也不外屈服、攻击或是漠视。

要想解决“神经性冲突”,就绝不能把肤浅的表象视为第一目标。因为,神经性冲突不仅关系到人际关系,而且还会对整个人格造成影响,它决定了神经症未来的发展进程。儿童自身会有一些正常需求,对外界事物会表现出一定的敏感和自我克制,而且还会形成道德价值观。例如,一个性格温顺的孩子会在群体中表现出对他人的依赖和顺从,还会竭尽所能地多做好事、为他人着想。与此相反的是,一个极具攻击性的孩子则会更重视自己是否强壮、是否有能力对抗他人。

然而,从总体功效上来讲,与第一种解决方案相比,我们即将探讨的神经症的解决方案则更为稳妥,且更为完整。例如,一个女孩性格非常温顺,对所谓的成功人士表现出盲目的崇拜,并且会表达自己的满足感,但却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帮助他人的意愿。例如,8岁时,有一次她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悄悄地放到街上,希望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拿去玩;11岁时,她天真地祈求得到某种救赎,幻想着自己被喜爱的老师惩罚;但到了18岁,当同学们策划对老师实施报复时,她竟然也参与进来。在学校里,她总是表现得默默无闻,但时而又会率先违反校规。当她对牧师的一些行为感到不满时,就会对宗教失去兴趣,甚至转而对其进行嘲讽。

造成“人格统合作用”涣散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个人的人格不成熟;其二是因为早期的解决方法是将个人与他人相统一。因此,对人格的统合还有待加强。

至此,我们所描述的人格发展并非单一的形式,它有着各种各样的进程与结果,因为不同的不适宜环境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个人的内在力量和“凝聚性”会遭到破坏,同时,人们又渴望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弥补。虽然这些需求相当混乱,但我们依然可以对其进行区分。

当一个人与他人发生矛盾后,无论他多么及时、积极地去解决,他的人格仍然是割裂的、不完整的,因此有必要进行精准且稳固的“人格统合”。

他的大部分人格不能起到建设性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再发展真正的自信;由于过于谨慎、分裂和早期导致“偏向发展”的解决方案,他的内在力量已经消耗殆尽。他急需重新建立自信,哪怕是自信的替代品。

当独处的时候,他不会觉得自己是懦弱的,只是感到与他人相比,自己的生活郁郁寡欢、不切实际且毫无意义。能帮助他的只有“归属感”,只要有了“归属感”,他就会感到虽然自己有不如他人的地方,但这并不会给他造成严重障碍。然而,由于竞争是社会生活的常态,因此,他依然会从根本上产生孤独感,与他人形成对立关系,对他来说,只有发展一种急切的需求,才能提升自己以便超过他人。

非但如此,他甚至开始脱离自我。这样一来,不仅使其真我的发展会受到阻碍,而且,由于需要有策略地应对他人,因此,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心愿和情感一笔勾销。一旦“安全”成为主要目的,他就会觉得安全感是最重要的,而思想、感情等其他因素都不重要了,事实上,他的思想和情感已经被压抑得一塌糊涂。他的情感和心愿也已经不再起作用,他无法再支配什么,而沦为被支配者。总而言之,在这种自我分割下,他变得懦弱,内心充满了恐惧,精神越发混乱。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身在何方。

“脱离自我”的现象成为一个根本诱因,对其他损伤产生了激化作用。如果一个人深陷“自我生活中枢”而不能自拔,我们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进行大胆的设想,由此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上述内容的意义。当患上这种病症后,人们会产生一些心理冲突,但还不至于忐忑不安。他们的自信心(如其本意,需要一种对自我的认可)会受到伤害,但还不至于支离破碎,在社会交往中虽然会有障碍,但内心依然与他人维持关系。一般来说,脱离自我的人都有某种需求(其实,他所需求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这种东西也不可能成为真我的替代品),希望以此支撑自己,形成一种自我感,即“个体的统一感”。这能够让他发现生活的意义,忘掉被削弱的人格,找回掌控感和存在感。假如他依然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内在条件”未发生改变,那么对他来说,上述需求就不再有任何作用,使他满足的方法或许只有一种,那就是“幻想”,他的所有需求都可以从幻想中得到满足。在他的潜意识中,幻想又能逐渐创造出理想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他赋予自己无上的力量,成为英雄、情圣,甚至神灵。自我理想化必然伴随着自吹自擂,这会带来一种优越感,仿佛自己高人一等,所有人都重视他、有求于他。但这并不等同于盲目自负,对任何人来说,自我理想的形象都源于以往的幻想、特殊的经历、自身的需求以及天性。如果幻想出来的人格特征不符合现实,那么就无法将幻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从初始阶段开始,“基本冲突”的解决方法就已经被他理想化,他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例如,他会把顺从理想化为善意,把攻击理想化为领导力,把冷漠理想化为独立,把自己理想化为英雄,认为自己英勇全能,认为自己的爱是高尚圣洁的,并且对自身明显的缺点加以修饰或掩藏。这是一种矛盾倾向,它会转化为以下几种处理方式之一。其一,如同喜欢在感情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人,对他来说,软弱是不光彩的,他幻想出来的理想形象如穿着铠甲的武士一般,内心温柔而外表强悍。对于这种方式,人们在私下里可能颇有赞许,但只有心理分析才能解读其实质问题。其二,为了避免障碍性冲突的出现,矛盾倾向在受到赞许的同时,还会在他的意念中被孤立起来。患者把自己幻想为英雄、救世主,能够对抗邪恶、拯救人类;或者把自己幻想为智者,能够洞悉世间一切。所有这些都来自个人的主观感受,这种方式并不矛盾,也没有冲突。对此,史蒂文森在他的著作《化身博士》(史蒂文森的代表作。故事中,主人公杰科尔喝下自己配制的药剂,使得自己在善良与邪恶之间日夜交替。后来,杰科尔和海德成为心理学中双重人格的经典形象。)中已有提及。其三,冲突的目标或许会提升,因此,矛盾冲突就会起到优化复杂人格的作用,呈现为实际的才能。我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讲过此类案例,一个有天赋的人,将其顺从的倾向转化为基督式的美德,将其对抗的倾向转化为精明的领导力,将其离群索居的倾向转化为哲学家般的智慧。此时,这三种冲突立刻就有了美感,且浑然一体。对那些完美形象,他不再暗中向往,而是转为实际的模仿,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将理想的形象转化为理想的自我。对他来说,理想的自我比“真我”更真实,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理想的自我有多大的诱惑力,而在于它可以及时满足他的所有需求。这种转换表现为一种内在的过程,从外部并不易察觉。它呈现出奇妙的进化过程,在生活中是可以有所感受的。这个过程只会发生在无法辨认真我的人身上,而不会发生在宠物狗身上,让它发现自己其实是一只猎犬。对于普通人来说,正常的过程应该是尽力实现“真我”,但此时,他却抛弃了真我,一心追逐“理想的自我”。而理想的自我支配着他的一切——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是否能干成,他借助理想的自我对自身进行判断,并以此作为标准,就像用仪器测量自己一样。我认为,“自我理想化”应该被称为“普遍的心理疾病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这种方案不仅能够用以解决个人冲突,而且,在特定的时期也能满足内在的需求。此外,这个方案能够帮助人们摆脱情感的痛苦(比如失落、焦虑、自卑以及分裂等),同时还能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就感,而后者就是一种飞跃性发展。显然,人们一旦发现这样的解决方案,就会努力坚持以便维护自己的生命。精神医学有个名词叫作“强迫症”(待我们深入了解这一解决方法后,再来讨论“强迫症”的真正含义。),以此来定义这种现象是非常恰当的。如果对心理疾病进行观察,我们会发现,在这种疾病易发的环境中出现“强迫症”的概率非常高,因此,自我理想化也会随之呈现高发的态势。我们可以根据“自我理想化”的两大优点来对人格发展的趋势进行讨论。在这个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对“真我”的放弃,这会对未来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向着“理想的自我”而努力,就意味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发生了转移,于是就会出现“革命性效果”。这种转变将贯穿个体人生的全部过程。
展开
目录

导论
道德进化
第一章 渴求荣誉的天性 /5
第二章 神经症患者的内在需求 /26
第三章 强势的“应该” /48
第四章 神经症患者的自负 /67
第五章 神经症患者自恨与自卑 /87
第六章 脱离自我的真相 /126
第七章 缓解紧张的途径 /145
第八章 夸张型解决方法:拥有绝对的掌控 /154
第九章 自谦型的解决方法:渴求被爱 /177
第十章 多重因素造成的病态依赖 /197
第十一章 逃离内心的战场:追求自由 /214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中的神经症困扰 /241
第十三章 神经症障碍对工作的影响 /256
第十四章 精神分析治疗的策略 /276
第十五章 对神经症的理论思考 /3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