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贯煎
一贯煎出自《柳州医话》,由北沙参、麦门冬、生地、枸杞子、川楝子组成。该方深得五行生克制化之妙,具有滋水涵木、疏土养金之功能。其配伍精确,组方严密,多为世家推崇。尤以治阴虚血燥、肝气横逆之胁痛与气营两虚、津亏燥热之胃痛确有疗效。在《续名医类案》一书中,曾阐述此方,虽以治疗脘胁痛为主,但显然不拘泥于一证,临床对于多种疾病,均可以本方随症加减,每可取效。
1.咳喘
张某,女,28岁,于1982年3月10日诊。患者近二三年来,每到冬春季节,稍劳后必发咳喘。近月来咳嗽不止,吐痰不多,伴胸闷不舒,有时痰中带血,久治不愈,全身乏力,咽干而痛,头昏目干,腰背困痛,尿少便结。胸部X线透视:两肺纹理增粗,右下肺间质感染。舌质红,苔黄厚,脉细稍数。证属肝肾阴虚,阴虚肺热。治宜滋补肝肾,养阴清热。用一贯煎加减。生地30g,白及、桑白皮、全瓜蒌各15g,沙参、寸冬、枸杞子各10g,五味子、杏仁各9g,生甘草3g。服药20剂后,症状消失,胸部透视右下肺病变吸收。改服麦味地黄丸,调理善后。
按:本病一般在慢性期多分为脾虚痰阻、肾虚作喘、肝肾阴虚、阴虚肺热等型。多属内伤及外感混合之证。临床多表现一派阴虚内热之症状。究其病机多为金不生水,水不涵木,木燥生火,侮肺乘脾之故。治疗本病仍以补益肝肾为主,滋水养肺为本。重用生地、白及两味,生地入肝肾,滋阴清热凉血,白及入肝肺,有补肺敛阴止血之功,故能治虚劳咳嗽、阴虚肺热之证。 (李琪轩,一贯煎运用举隅。云南中医杂志1983;(6):33)
2.眩晕
严某,女,36岁,1977年10月诊。患美尼尔氏综合征4年余,近因养蚕期工作劳累,睡卧不足,而突然头昏,视物旋转,身如坐舟中,伴耳鸣,干呕,心烦,口干,面红,大便三日未解,舌质红,脉细数。处方:生熟地、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白芍各9g,菊花、白蒺藜、石决明各12g,煅龙牡各15g,服2剂,眩晕停止,恢复劳动。
按:中医有“无虚不作眩”之论。本例肾阴亏损,不足供养脑髓而晕;肝阴虚,不足供养目窍而眩。证属水不涵木,阴虚阳亢,故以一贯煎加龙、牡之类育阴潜阳,药中病机而愈。(张春涛,一贯煎的临床应用。江苏中医杂志1982;(6):38)
3.胃痛
马某,男,54岁。患胃痛10余年,每遇饮冷或劳累后辄发。曾在某医院作胃部X线钡透摄片:提示胃窦炎;纤维胃镜检查:提示萎缩性胃炎;胃液分析:提示胃酸减少。近来脘痛连胁,伴嘈杂,口干,纳减,心烦,失眠,形体消瘦。苔薄花剥舌边尖红,脉弦虚数。此乃胃病日久,土虚木乘,气滞作痛,郁热伤阴。治拟柔肝养胃,理气止痛,一贯煎去枸杞子,加太子参15g,延胡索9g,石斛、生白芍各12g,蒲公英30g,乌梅6g,川连、炙甘草各3g。
上方连服月余,疼痛显减,口干、舌红渐除,原方去延胡索加陈皮,易太子参为党参,续服月余,疼痛消失,观察年余,未再复发。二年后,胃部钡餐复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胃镜复查:胃黏膜大致正常,少量红白相间,提示:浅表性胃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