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夏天,丁玲从北京来到北大荒参加劳动改造。在密山农垦局的一个屋子里,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王震的接见。
丁玲第一次见到王震将军是在1936年12月初,那时想当一名红军的丁玲随红军总政治部的杨尚昆从保安到了定边,前线的指挥员都集中在这里,研究同胡宗南的决战。丁玲在这里见到了红军的许多名将,例如萧克、陈赓和王震,其中王震的爽朗更是给丁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王震身穿狐皮领子大衣,他一见到丁玲就用湖南腔大声说道:“欢迎!欢迎!我们这里都是武将,没有文人,非常需要作家。”说着,又转向别的同志,高声笑着,走出去了。
1941年王震率领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两年后,丁玲曾随中央党校秧歌队去南泥湾劳军,但是没有见到旅长王震。没能见到王震的原因丁玲没有详细说明,但就在一年前,丁玲写了《“三八节”有感》炮轰延安的“土包子”升官后娶女大学生为妻之事,王震反应特别强烈,因为他本人正在这个范畴之列。
就这样,两人再见面的时间被推迟到了解放后。1954年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散会后,丁玲挤在人群中,突然听到王震隔着好多人大声对自己说:“你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看了,写得很好。”丁玲仓促间不知如何应答,只能感激地报以一笑。
正想着,又听见招牌式的高声朗笑,王震将军来到了丁玲的面前,她站了起来。屋子里一片静穆,王震收住了脸上的笑容,对丁玲说道:“思想问题嘛!我以为你下来几年,埋头工作,默默无闻,对你是有好处的。”王震话里有话,丁玲默契地点头。王震接着说:“我已经叫他们打电话给853农场,调陈明来,同你一道去汤原农场。那里在铁道线旁,交通方便,离佳木斯近,住处条件也好些,让他们给你们一栋宿舍。你这个人我看还是很开朗,很不在乎的。过两年摘了帽子,给你条件,你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这里的天下很大,我们在这里搞共产主义啊!”
……
展开
丁玲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她的一生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全国解放后,丁玲致力于新中国的文艺领导工作和编辑工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人民日报》
人们对丁玲这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作家研究兴趣的浓烈,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还是丁玲创作具有独特性的艺术价值所决定的。诚然,本书在抒写丁玲这个人物上恰如其分地将其艺术与人生融为一体,保留了原有的文人韵味,也更具有了可读性。
——林非
读丁玲的作品处处反映着她坎坷的生活道路和人民革命的艰难历程,每一个文字仿佛都打着她创作个性的独特印记。读《豪客丁玲》犹如登高山观日出,在海上看激浪,高远辽阔而又缕缕分明。在无限的才情之外,你既会为丁玲拍案,亦为作者忧伤。
——施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