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领域,“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导源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甚至有许多学者认为,事实是“是”,价值是“应当”,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就是“是”与“应当”的关系。这种观点虽非毫无意义,但值得反思、商榷。
在西方哲学史上,英国哲学家休谟首先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为基础提出事实知识与价值知识的区别,认为事实知识有真假之分并可经验证明,价值知识则无真假之别,且不可经验证明,同时从事实也推导不出价值、“应当”,从而否定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联性、一致性(休谟提出的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以及他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被哲学家们称为“休谟问题”)。
德国哲学家康德也将世界分为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并相应地把人的认识分为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而且也否定价值与事实之间的关联性、一致性。后来的新康德主义者、逻辑实证主义者等亦步其后尘。但在另一方面,自“休谟问题”提出后,西方哲学界也不断有学者如杜威、马斯洛等对休谟等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事实与价值具有关联性、一致性,价值也是可检验的事实或者是可以直觉把握的存在,而且从事实之中可以推导出价值、“应当”。①
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价值论或价值哲学研究兴起以来,也有不少学者关注并探讨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事实有广义、狭义之分,休谟等西方学者所说的事实是狭义的事实。广义的事实,指的是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及其过程、属性、关系等,含价值事实和非价值事实。狭义的事实,指的是与价值事实相对的非价值事实,即除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实然的价值关系以外的其他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及其过程、属性、关系等。他们指出,休谟等学者把价值排除在事实之外,否认价值也是一种事实,把价值仅仅归结为“应当”,并认为从事实之中推导不出价值或“应当”的观点是偏颇的。②此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休谟等西方学者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完全正确的,事实就是事实,价值就是价值,事实是“是”,价值是“应当”。但他们也不赞成休谟等关于从事实之中推导不出价值或“应当”的观点,认为从事实或“是”中可以推导出价值或“应当”。③
综合中西学者关于事实与价值及其关系的基本观点。我认为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是必要而恰当的,即价值也是一种事实或价值也是“是”,同时价值也是“应当”,从“是”之中可以推导出“应当”,价值是“是”与“应当”的统一。不过,在我们看来,价值作为“应当”,不只是指“应如何”之类的规范,它也指预设的应然意义上的价值,价值是“是”与“应当”的统一这一命题中的“应当”,应当具有这两种意指或包括这两层含义。我们的价值论或价值哲学所研究的价值就是这样一种“是”与“应当”意义上的价值,就是涵盖这样一种“是”与“应当”层面的价值。确立这样一种价值观,既有客观依据,又有重要的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