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对土地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景观社会学”教学案例之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270006
  • 作      者:
    李迪华,李津逵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对土地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景观社会学教学案例之3》让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学生们走出校门,接触活生生的人,认知社会,了解社会需求。
    要求学生们以社会学的视野和方法,观察与理解真实的人与土地关系,研究由此而形成的各种社会问题。
    探讨基于人与土地的社会问题的规划与设计解决途径。
    《对土地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景观社会学”教学案例之3》为景观设计学教育与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模式,可作为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景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师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对土地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景观社会学”教学案例之3》收录了2009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景观设计学专业研究生“景观社会学”课程8个专题的研究报告,内容涉及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社区与公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社区公共空间、城市历史保护等具体社会问题和前沿学术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任何城中村改造的根本都是土地问题。在快速城市化的深圳,“种房子”成了村民快速致富的道路。政府投资实现城中村的改造,被剥夺土地的村民就守着那块宅基地抢建、重建,开始了房租经济。要真正了解中国城市化的土地问题,是一个值得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的问题。
    这学期景观社会学的学习,让我们走进社会,到现场去发现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被表面的光怪陆离所吸引,而找不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在后来的调研过程中,我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把自己想获得的信息转化成与访谈对象交流的问题。小组的讨论与学习,现场感觉的相互碰撞,社会调查的通力合作,使我受益匪浅。
    罗杨文:
    景观社会学这门课程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一个关于教学方法的蜕变,一个关于社会视角的蜕变,一个关于“雾里青”的蜕变。
    从课程开设以来,景观社会学这门课程也一直在探索着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走入到社会中的我们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风筝与线的关系:风筝在风中选择自己的方向,同时借助线的约束不致彻底迷失在广袤的天空;线的长短、松紧决定了风筝的有效行动范围。我有幸参与的这次学习,是“线”将我们放得最远的一次。这种自由曾让我们茫然失措,然而,困扰越多,收获也越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以学生为借口的我们放弃“躬行”而选择了“躬耕”,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播种、收获,不闻不问天下事,满心憧憬外面世界的无限和谐。这次学习第一次把我们引向了一个真实的社会,一个和平年代但无时无刻不发生着错综复杂关系的社会。与不同利益群体的对话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问题,剥茧抽丝,从其中找出关键所在。这次学习也呈现给我们一个别开生面的社会,让我知道了在减少贫富差异、保障农民工利益、关注低收入人群、城中村的复杂问题等许多方面还有待努力,也让我知道了社会民生问题是多么实际,在我将要从事的景观规划设计事业有着怎样复杂的背景。
    “雾里青”——中国的传奇名茶,李津逵老师在一次研讨会上请大家同品的茗茶。而我们的整个调查、研究、学习过程,也正如茶名所示,一点点地清晰起来。我们先后经历了多次研究方向的转变,随着对场地的深入熟悉,我们的认识也渐渐地明晰开来,课程学习的所得也清晰呈现。 
    ……
展开
目录
专题1 城中村居民日常户外活动空间使用状况调查——以深圳平山村为例
专题2 大芬村“特殊村民”居住成本调查研究
专题3 “大规划”下的村民应对——以深圳鹏城社区为例
专题4 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式保护途径——以鹤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馆为例
专题5 深圳公交中途站雨棚缺失原因调查
专题6 深圳市茶光小学学生成长环境及成长状况研究
专题7 创意文化园空间分析与功能评析——以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为例
专题8 蛇口海上世界广场公共空间使用调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