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城中村改造的根本都是土地问题。在快速城市化的深圳,“种房子”成了村民快速致富的道路。政府投资实现城中村的改造,被剥夺土地的村民就守着那块宅基地抢建、重建,开始了房租经济。要真正了解中国城市化的土地问题,是一个值得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的问题。
这学期景观社会学的学习,让我们走进社会,到现场去发现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被表面的光怪陆离所吸引,而找不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在后来的调研过程中,我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怎么把自己想获得的信息转化成与访谈对象交流的问题。小组的讨论与学习,现场感觉的相互碰撞,社会调查的通力合作,使我受益匪浅。
罗杨文:
景观社会学这门课程是一个“蜕变”的过程:一个关于教学方法的蜕变,一个关于社会视角的蜕变,一个关于“雾里青”的蜕变。
从课程开设以来,景观社会学这门课程也一直在探索着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走入到社会中的我们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风筝与线的关系:风筝在风中选择自己的方向,同时借助线的约束不致彻底迷失在广袤的天空;线的长短、松紧决定了风筝的有效行动范围。我有幸参与的这次学习,是“线”将我们放得最远的一次。这种自由曾让我们茫然失措,然而,困扰越多,收获也越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以学生为借口的我们放弃“躬行”而选择了“躬耕”,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播种、收获,不闻不问天下事,满心憧憬外面世界的无限和谐。这次学习第一次把我们引向了一个真实的社会,一个和平年代但无时无刻不发生着错综复杂关系的社会。与不同利益群体的对话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问题,剥茧抽丝,从其中找出关键所在。这次学习也呈现给我们一个别开生面的社会,让我知道了在减少贫富差异、保障农民工利益、关注低收入人群、城中村的复杂问题等许多方面还有待努力,也让我知道了社会民生问题是多么实际,在我将要从事的景观规划设计事业有着怎样复杂的背景。
“雾里青”——中国的传奇名茶,李津逵老师在一次研讨会上请大家同品的茗茶。而我们的整个调查、研究、学习过程,也正如茶名所示,一点点地清晰起来。我们先后经历了多次研究方向的转变,随着对场地的深入熟悉,我们的认识也渐渐地明晰开来,课程学习的所得也清晰呈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