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13889
  • 作      者:
    汪德华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是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核心技术。所谓城市规划(City Planning),在中国是指关于城市与建设的计划、步骤、性质、规模、布局、控制、策略、管理和实施等方面的综合称谓。城市设计是指在用地功能布局和空间环境的具体工程技术。 笔者尝试从中国文化思想与工程技术两方面去评析中国城市设计的诸多特色。 首先,评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包括艺术创作各种表现形式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全面深入影响。其次,以此归纳为六种设计基本方法及构成的探讨,并以文艺的艺术形态特征提出四个评定优劣的标准: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有板有眼、丝丝入扣。第三,以上述方法和标准,从文化思想角度去介绍分析明清时代的典型案例。最后,是对中国城市设计的挖掘与拓展,认为需把握了中国传统文化总的特征以及东、西方城市设计文化思想的差异,然后才能去创新。
展开
作者简介
  汪德华,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规划师。1935年8月生于江苏昆山。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1961-1979年,在国家计委城市规划局、沈阳市城乡规划院、沈阳市城建委城市规划处、沈阳市城建局规划管理处、沈阳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工作。
  1980-1995年,在国家城建总局城市规划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规划局、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工作,从事城市总体规划技术审查和规划设计编制办法管理,曾任处长、局(司)副总规划师、总规划师,以及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历年出版的著作有:《城镇规划》(与人合作)、《城市规划40年》、《现代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史纲》。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基于中国古代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文化思想与工程技术两方面去评析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形成的六个基本方法及诸多特点,并以十余个实例为典型,剖析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及表现出来的特殊形态。在书的后部尽兴探源、挖掘和拓展。全书有不少新见解。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园林设计、工艺美学、历史考古、经济地理、社会哲学和环境生态等人员参阅,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
展开
精彩书摘
  再有一个问题,能不能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沿海城市里的里弄式住宅,仅是殖民主义产物,无居住文化可言?不能。因为这种里弄代表了某一历史时期的城市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它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给当时一代城市居民留下深刻影响。例如,一大批著名近代文人如鲁迅、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就是在里弄住宅中写出过众多不朽的文学名著,有的直接描写里弄的丰富生活,成为近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在土地异常宝贵的情况下,里弄住宅创造了一种节约土地,外闹内静,安全、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它吸收了古代传统住宅的不少优点,又适合近代生活需要,是一种新创造,是我国城市居住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最后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传统居住文化的继承创新的情况如何呢?笔者以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居住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方面,至少是缺乏连续性的。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以小区和单元式住宅为主体的居住形式,组合成“住宅组团”、“小区”、“居住区”三级结构,形成“小区”新概念。这种新的居住形式,在工业化建设,组织公共生活和配套服务设施方面均有很多优点,它们一直影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说明其基本原则是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但是,对历史上原有的胡同、四合院、庭院式住宅或里弄式住宅的一些优点却吸收较少,从文化观念上看,是割断的。由此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小区规划在室外空间环境的组织和指导思想上是以欧洲式的开畅式空问利用为主要手法,缺乏传统围合感和曲折变化,人们生活在这种空间环境中,生活并不安静、安全,归属感、乡土感、识别性都不强,彼此也不便交往。在处理环境与住宅的关系时,对原有自然地貌,如河流、树木、地形,不去注意“因地构筑”、“值景而建”,常常把树木砍光、地形推平,使建筑形式千篇一律。当然,也不是普遍如此。在发展居住建筑文化方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例如,开始于江苏常州的带有南方水乡风光的小区规划建设,形成独特的“水文化”风格的居住形式,就受到了居民和社会各界的赞赏,杭州的采荷新村、无锡的沁园新村、苏州的采香新村都是具有水乡特色的小区;最近在北京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m现的菊儿胡同住宅、小后仑小区和清源西里小区,在利用地形、值景而建,采取多层次院落,保护历史风貌方面,都作出好的成绩,成为探索继承和创新居住文化的好的代表作。所以,只有从较深层次上去探索,才有可能使今后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达到新的水平,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居住新文化。
展开
目录
1 城市规划文化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1.1 中国古代城市——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
1.2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简评
1.2.1 综论
1.2.2 先秦规划思想多样化时代
1.2.3 两汉之后规划思想一统局面的形成
1.2.4 古代城市规划形态特征
1.2.5 古代城市规划大师的言行
1.2.6 古代“相土法”渊源探索
1.2.7 关于发展历史演变进程的归纳
1.2.8 中国古文化与欧洲古文化在规划思想上的差异
1.3 《周易》——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基石
1.4 《周礼》——古代礼制规划的范本
1.4.1 《周礼》思想形成发展过程
1.4.2 《周礼》影响古代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
1.5 《管子》——顺应天时地利的规划思想
1.5.1 最早阐述生产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商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1.5.2 提出“因天材,就地利”,出其自然,顺乎规律的规划思想,与《周礼》礼制等级规划思想,共同形成两种重要的思想体系
1.5.3 创立古代功能分区理论
1.6 古代科学技术与城市规划
1.6.1 农业、水利
1.6.2 天文、历法
1.6.3 测量学、数学
1.6.4 军事科学、医药学
1.7 哲学与规划思想的关系
1.7.1 城乡面貌的鉴赏标准
1.7.2 重要公共性建筑的理性表现
1.7.3 古代居住观念剖析
1.7.4 宗教和民俗的影响
1.7.5 模拟和微缩
1.7.6 筑城理论中的美学观念
1.8 宗教——城市文化特性的媒介_
1.8.1 我国古代宗教发展简述~
1.8.2 佛教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1.8.3 道教对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1.9 文艺思想与城市规划
1.9.1 古代文学艺术与城市规划共通的特征
1.9.2 古代文学艺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9.3 几点粗浅认识
1.10占代居住形态与居住文化
1.10.1 古代居住建筑发展特征
1.10.2 古代居住建筑文化及其延续
1.11风水学与城市规划——风水学的影响
1.11.1 商代——风水学处在朦胧状态
1.11.2 两周——原始风水学萌芽
1.11.3 东周、春秋——风水学呈多样化发展
1.11.4 秦、汉——风水学大量口发收天文观测和天体探索成果,同时,受天人感应哲理影响,迷信成分大大增加
1.11.5 三国、两晋、南北朝一风水学渗进环境形胜观念,宗教意识进一步强化
1.11.6 隋、唐、宋、元——风水学开始向民间广泛发展
1.11.7 明、清——风水学小断完善、深化、成熟,迷信成分大增
1.11.8 风水学与山水城市观的形成
1.12整体环境规划——种古老的规划方法
1.12.1 万里长城与文化
1.12.2 寺庙的存在与建筑群的整体环境美
1.12.3 城市建筑环境与诗歌文化

2 城市设计基本方法及评定标准之探讨
2.1 基本方法概述
2.2 院落串连布局法(简称院落法)
2.3 分区搭接统一法(分区法)
2.4 融合自然法
2.5 对比、对仗法
2.6 综合归类法
2.7 高台、高阁、高楼突现法(高台法)
2.8 小结启示_
2.9 评定标准之探讨

3 规划设计典型实例解析
3.1 明清城市设计取得的成就
3.2 明清北京故宫御化园
3.3 北京明清皇城御苑——西苑三海
3.4 北京网明_二同(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
3.5 北京(清)故宫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3.6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
3.7 苏州留园(原寒碧山庄)
3.8 苏州拙政园
3.9 苏州残粒园、壶园
3.1 0扬州小盘谷
3.1 1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_

4 挖掘与拓展
4.1 从哪里入手
4.2 实例有多大肩发
4.3 两种设计体系
4.4 一些思考延续
4.5 拓展趋势
4.6 城市设计文化本源及其保护建设
4.6.1 中国文化的本质及评价标准
4.6.2 中国文化的外部形态
4.6.3 对自然的理性总结
4.6.4 对自然本性的慨括
4.6.5 中华文化表现方式
4.6.6 保护与建设问题

结论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