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340919
  • 作      者:
    成云著
  • 出 版 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成云,男,四川省营山县人。生于1965年11月。1987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为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西华师大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充市心理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多年来一直担任教育学院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人际交往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主研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在《教育研究与实验》等CSSCi来源期刊和其他省部级刊物上共发表论文70多篇,独立著作1部,主编及参编教材4部。多次获得西华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优秀教学管理干部”等荣誉称号。《高中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训练研究》一文获得第四届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心理学与教师》获得四川省第十五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心理学》着眼于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既对教育教学所涉及的心理学原理给予详尽的阐释,又从教育心理学与现代教育的发展方面向人们提供许多新的观念和见解。《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也有助于教师教好学生。《教育心理学》既包含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也具有教育心理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心理学的实践性特点。它可以作为广大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和师范生参考和学习的文献。

展开
精彩书摘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捷克的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瑞士的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德国的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教学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1867年出版了《教育人类学》(此书的中译本为《人是教育的对象》,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一书。俄罗斯教育家兼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于1877年出版。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实验科学体系,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世纪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因此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一部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桑代克因此成为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渊源及历史发展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习理论与应用
第一节 学习概述
第二节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第四节 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感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知觉与注意的性质
第二节 根据感知觉规律有效组织教学
第三节 根据注意规律有效组织教学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第三节 遗忘
第四节 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

第五章 认知发展
第一节 认知及认知发展
第二节 认知发展理论
第三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学的意义
第四节 概念的获得
第五节 命题的掌握

第六章 技能学习与教学指导
第一节 技能的性质
第二节 动作技能学习与教学指导
第三节 认知技能的学习与教学指导

第七章 品德培育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第二节 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品德的培养

第八章 智力开发
第一节 智力行为的性质
第二节 智力测验
第三节 智力开发的策略

第九章 创造性及其培养
第一节 创造性与创造
第二节 创造性的鉴别
第三节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第四节 创造性的培养

第十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动机与学习动机
第二节 动机理论与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节 激发学习动机的常用方法

第十一章 人格及其塑造
第一节 人格理论
第二节 人格与学校成就
第三节 人格测量
第四节 健康人格的培养

第十二章 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第一节 心理异常的判断
第二节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第三节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第四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五节 学生典型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