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治理研究》:
(2)城市发展依靠政治推动
芒福德(Mumford)指出:“从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参变因素是国王,或说王权政治。”农村和城市有着简单的契约关系,城市为农村提供防务,而农村则为城市提供食物等生活物资。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规模是由其政治地位决定的。商周时期,城市的规模是与其受封诸侯的爵位等级相适应的。
(3)城市功能分工雏形显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引起城市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剩余的农产品越来越丰富,手工业继续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手工业者专业化和集中化趋势加强。生产力的进步导致社会产品进一步丰富,使得商品交换变得更频繁,交易规模更大。这些都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并使得城市的手工业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的地位不断突出和强化。饶会林认为欧洲的城市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分成4类:①进行长距离贸易的城市,以商业为主;②兼为消费中心和生产中心的城市;③消费性城市,即政治、军事、宗教中心;④城市居民主要仍从事农业,但领主因为军事需要将该地变成设防据点而形成城市。
2.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发展
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生产为经济主导成分的社会,是继农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工业革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迅速替代了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资本、人口等生产要素的迅速集中代替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状态,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代替了分散的、孤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状态。工业化使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发展显现出下列几个特点:
(1)城市发展与工业化相互促进
马克思(1858)所说的“现代历史是乡村的城市化”,就是指资本主义萌芽和工业革命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城市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要求生产资料集中配置,这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城市的发展又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两者相互促进。1847~1931年,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系数平均为0.997。
(2)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
工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集聚,由此导致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19世纪的前50年,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从108个增加到265个,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25%上升到50%以上,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1881年城市人口比重已经达到80%。从世界范围来看,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1850年为6.4%,1900年为13.6%,1950年为28.2%,也就是每50年城市人口比重大约翻一番。
(3)城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在工业化催生下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是作为生产与交换的场所发展起来的。大量的生产要素集聚化发展,使得城市的工业比重提高,工业吸引了主要的就业;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工业和农业劳动力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
(4)城市文化繁荣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哪里有文化,哪里早晚就会出现经济繁荣,而哪里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就向哪里转移。”工业革命不仅使城市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文艺复兴以后,人民从中世纪神学与封建专制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民主与科学成为引领城市大众文化发展的主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