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苏序一抬头,看到了身上略有些浮土与枯草的小儿子苏洵扑向了自己。苏序张开双手,把苏洵揽入怀中,一边拍打着小苏洵身上的土、择去他衣上和头上的枯草,一边问道:“在哪儿呀?”“那边——”苏洵拖着长长的尾音。
“哪儿呀?”苏序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飘着几丝白云,看不出什么马的模样。
“那儿——刚才有一匹马,现在跑走了。”苏洵脆生生地说。
苏序笑了。他知道他的小儿子又开始思维奔逸了。小苏洵虽然只有五岁,但是他的思维总是和一般的孩童不大一样,总是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嗯,知道了。去找妈妈给擦擦脸,换换衣服,好不好?”苏序慈爱地看着苏洵。
“好!”苏洵大声答道,一蹦一跳地跑进了屋里。
苏序站起身,掸了掸衣服。
“老爷,亲家公子来了,找二少爷,二少爷还没下课……”下人进来通报道。
“知道了,我去看看。”苏序快步走向客厅。
客厅里,石昌言端端正正地坐着看书。石昌言是苏序亲家家的二公子,知书识礼、勤奋进取,时年十八岁,与苏涣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石昌言见到苏序进来,忙放下书,起身行礼。
“坐坐坐——”苏序一边招呼石昌言,一边吩咐家人准备茶点。
“昌言啊,来找涣儿啊?”“是的,伯父。前几天,涣弟找我借本书,正好今天有空儿,就给涣弟送过来。”石昌言答道。
“昌哥哥一一”,还没等苏序答话,苏洵高声欢呼着跑进客厅。“昌哥哥,你好久都没来了,洵儿都想你了。,’苏洵仰着小脸儿,咧着小嘴儿,娇憨地说。
“这不来了吗?”石昌言抚摸着苏洵的小脸笑嘻嘻地说。·;·对了,你看,这是什么?”石昌言转身拿过放在案几上的红枣和栗子,在小苏洵的面前晃动着。
“红枣——,栗子——”,小苏洵大声说道。
“是呀,这不都是你最爱吃的吗?”“嗯——”“那昌哥哥剥给你吃啊?”石昌言宠爱地问。
“好。”小苏洵甜甜答道。
“洵儿,没有礼貌啊——”苏序的话音还没有落,“谢谢昌哥哥!”小苏洵马上站起身,规规矩矩地给石昌言鞠了个躬,亮晶晶的大眼睛转到案几上的红枣和栗子上,他仿佛想起了什么,接着说道:“祝昌哥哥早及第,早立业。”“啊?哈哈哈……”石昌言爽朗地笑了。
“嗯?”苏洵充满疑惑地看了看小苏洵。
“你这小家伙,怎么什么都知道啊?”石昌言想起了此前自己曾经和苏涣谈论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当时小苏洵在旁边玩耍,两人顾自兴高采烈地谈天,谁都没有想到小苏洵竟然记住了两人的谈话。今天,“及第、立业”的话语从小苏洵的嘴里冒了出来,怎能不让石昌言感到惊异?“伯父,洵弟聪慧伶俐,记忆力又好,以后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石昌言揽着小苏洵言辞恳切地说。
“呵呵呵,顺其自然吧。”苏序自己洒脱淡泊,不受拘束,对于名利没有过多的追求。因此在孩子的成长中,只是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但却并不给与压力。
“洵弟,最近长什么本事了?给昌哥哥演示一下?”石昌言逗趣道。
“好。”小苏洵仰起了小脸儿,站到石昌言的对面。
“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小苏洵抑扬顿挫地拖着长音一字一字地慢慢背着。
“嗯?”苏序感到非常疑惑,自己并没有教过苏洵这首诗啊。
“好啊!洵弟!”那边石昌言已经大声地喝起彩来了。
“什么时候学会的?谁教你的?”这是一首非常合时应景的诗歌。虽然西南春来早,但是,毕竟乍暖还寒,旷野尚未全绿,茫茫的枯绿中点染着初春的早芽,隐约透露出一抹抹青青之痕,走近细看,仿佛又踪迹全无。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能在这样的初春时节,在一个连绵许久的霏霏细雨初停、新阳初现的时间段,背诵这样的一首诗歌,怎能不让石昌言惊异万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