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别人所给的建议仅供参考,无须完全恪守
你妈妈是怎么告诉你的?喂奶时,每十分钟要让孩子喘息一下;喔,还有,你婆婆说,最好不要买套头的衣服;还有,你最要好的朋友建议你,不要买人工奶嘴,虽然你姐夫说,人工奶嘴真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啊哈!
而这些都还只是个开始而已,当你有了宝宝,你所获得的忠告,数量真是惊人。即使再过个18年,忠告也不会稍止:“你别叫孩子去念大学,那只是浪费时间,倒不如要他去找份工作”;“孩子一到18岁就要叫他们赶快搬出去,否则到了30岁,他们还是会赖在家里”;“不要帮孩子买车,叫他们自己存钱,我们都是这么做的”。
只有一个人的意见,你一定得听:你自己的。如果你有配偶,那么参考他的意见也属明智。但就仅止于纳入参考的范围,否则的话,你会疯掉。但是你可不能抓狂,你得维持理智,如果你还记得第l条法则的话。
我并不是说,即使你想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可以,因为或许你真的可以从别人那里找到一两个有用的良方。但是即使别人所言不虚,你也不一定要照她们所言而行,因为即使有某个特别的方法,或是特定的设备和技巧等,对别人有效,也不代表这个方法对你就一定适用。每个孩子都不相同,每位家长也都不相同,所以很难说别人的意见就一定适用于你。
有一次,我的邻居问我,她是否应该试着让她的小宝宝有固定的吃奶及睡觉时间。她实在没有必要问我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两人个性有天壤之别。她是一个很有秩序、很精确、很有组织的人,如果事情没有按部就班,她就会有压力。而我,比较闲散,孩子累了就睡、饿了就吃,这样我就很满足了。
遵行养育法则的父母要有自信拒绝接受别人所给的不合适的忠告。所以,尽量听听别人的意见,但是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过滤别人的忠告。如果别人提供的秘方听起来不怎么妙,那大概就不适宜。这时候,你只要微笑以对,告诉对方:“谢谢你,我会记在心里的。”
8承认吧,有时想要逃避很自然!
嗨,让我们来谈谈刺青、死亡、吸毒等各种话题。要不然,我们也可以讨论最大的一条禁忌:承认有时候你真的希望孩子就此从眼前消失?
当然,绝不能说你的小宝贝一无是处。你可以开玩笑似地自我消遣,但是你不能真正地流露出来,有时候你真的很想从他们身边脱逃。你能这么说吗?父母的工作就是要爱孩子,而如果你爱他们,那么你就要爱他们的全部。做父母的不就是应该在连续3个月每晚为孩子读相同无趣的故事时,依然露出包容的笑脸;当孩子彼此疯狂追逐,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时,依旧深情凝视;在他们第25次重复讲述那个不好笑的笑话,而且还讲错时,仍然和他们一起开怀大笑。
有趣的是,如果别人的孩子让你感到厌烦(你可别当着他们的面这样说),这没有什么。因为我们大家都明白,孩子也会有让人受不了的时候,而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也会让父母发疯。这同样也没什么大不了。
实际上,惹父母发疯这件事,孩子还真擅长。他们几乎一出生就开始这么做。新生儿的哭声就像魔音传脑,非哭到你采取行动不可。呼!这招还真有效。就从那一刻起,他们定期找你麻烦,但有时候那根本不是他们的错。事实上,最让父母感到有罪恶感的是,你知道那并非孩子的锚。但是当孩子因为长牙,害你连续3个晚上无法成眠,你就很难对他们表示同情。你知道你应该体恤孩子,但其实你只希望他们闭嘴,让你好好睡上一觉,毕竟就只是长颗牙嘛!
好吧,让我来告诉你,全天下的父母偶尔都会产生逃避的想法。事实上,在孩子某些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天当中,会有50次有这种感受,而在这些成长阶段的过渡阶段呢,一星期中大概只有一两次会有这种想法。父母要能接受这是人之常情,而所有不承认自己有这种感受的父母,他们都在说谎。父母无法阻止自己被孩子激怒,但父母也无须因而感到有罪恶感。
重点是,父母要记住,这种事正像一把双刃刀。记得自己的孩提时期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