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知识的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9073
  • 作      者:
    唐泳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唐泳,女,1970年生,云南昆明人,管理学博士。现任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知识管理、风险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管理系统工程》和《管理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课题8项;参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云南财经大学前沿研究丛书:基于知识的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研究》将企业能力研究与知识研究相融合,借鉴知识管理、风险管理和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高技术企业所具有的高知识和高风险的典型特征,从知识的视角揭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本质与构成,并探讨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关系。本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进以能力的提升来带动竞争优势的构建和持续的相关企业管理理论的深层次研究,而且对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知识在抵御风险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辅助各级政府制定出促进高技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云南财经大学前沿研究丛书:基于知识的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研究》既可以作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供企业管理者、政府的相关决策者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知识吸收能力
  企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探寻和获取新的知识。吸收外部知识贯穿于企业抵御风险的全过程。吸收外部知识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快速感知外部变革,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获取外部有关新技术、新需求等方面的知识,发现并利用新机会。吸收能力越强,越能辨别外界有用信息的价值,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掌握能力也就越强。事实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创新更多的是“borrowing”而不是“invention”的结果。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日益增强,在企业风险不断递增的背景下,高效率地获取外部资源尤其是外部知识资源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愈加重大。尽管所处产业和地域有所不同,但企业对外部知识源利用的不断增加已成为当今显著的全球性趋势。Chesbrough(2003)认为,企业从环境中获取的外部有用知识越多,越能提高其驾驭环境的能力。
  知识吸收能力起源于熊彼特关于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作用的经济理论研究。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可以产生内在的经济效应。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学者Adler(1965)在论述吸收能力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时,认为吸收能力是一个宏观经济体系利用和吸收外部信息和资源的能力。在管理学的研究视野内,Cohen和Levinthal最早借鉴了这一思想,把吸收能力定义为企业识别外部新知识和信息的价值,将其消化吸收并应用于商业目的的能力,他们认为知识吸收能力由认识能力、消化能力和应用能力所构成。Mowery和Oxley(1995)认为,吸收能力是一系列技能的集合,包括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外部技术转化为内部所用的能力等。Zahra和George提出知识吸收能力是组织的一系列惯例和过程,企业通过对它们的应用,获取、消化、转化和应用知识从而产生动态的组织能力,并将吸收能力划分为潜在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的获取和消化的能力)和现实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化和应用的能力)。Kim(1998)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概念,他认为吸收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能力是一种基于模仿的消化外部知识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基于创新性学习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即一方面引起企业对外部环境知识的评价及内化的需要,另一方面集中于从过去的经验及现在的行动中学习,将内部流程转化为有用的行动。
  尽管学者们的研究视角不同,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内涵认识存在差异,但是在知识吸收能力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即知识吸收能力是一种由多维度构成的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它可以使企业通过管理行为有效地重构和利用知识资源进行变革,并最终表现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吸收能力构成维度的研究,学者们各持己见,但基本可以归纳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吸收能力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转化和知识运用,几乎涵盖了知识管理的所有活动。如Zahra和George基于吸收能力的形成过程开发的吸收能力模型强调了知识获取、知识同化、知识转化和知识利用四个维度,并将知识获取、知识同化作为吸收能力中的基础能力,将知识转化和知识利用作为知识变现能力。Lane等(2001)将吸收能力区分为了解、消化及应用三个维度,VanDenBoseh等则认为吸收能力包括识别、消化及应用三种能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和主要创新点
第五节 全书结构安排

第二章 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抗风险能力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企业能力理论
第三节 企业知识基础理论
第四节 高技术企业风险与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知识本质分析
第一节 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高技术企业抵御风险活动与知识的关系
第三节 对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本质的分析
第四节 基于知识的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知识的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构成及测度
第一节 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测度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知识的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演化
第一节 高技术企业知识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高技术企业风险的变化
第三节 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演化过程
第四节 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演化的推动因素
第五节 典型案例研究:昆船公司基于知识的抗风险能力演化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知识的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企业竞争优势的测度
第三节 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相关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第四节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问卷调查表
附录B 高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