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蔓延全国的“三年级现象”,是说这类幼儿在小学的第一年大都是班里的尖子,因为很多知识以前都学过了。到了二年级成绩也行,不用功也能取得好成绩。到了三年级有一些孩子就突然感到学习很吃力,因为背会的知识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之前的早期开发使得孩子把精力过多地用在了死记硬背上,忽略了大脑工作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创造,以及学习内在动力的培养。
有一个漂亮女孩被幼儿园小朋友称做“小公主”。小公主出生之前,奶奶天天盼着儿媳能给她生个孙子。出生时,在产房外焦急等待着的奶奶发现是个女孩,一句话没说掉头便走。
受到打击的妈妈发誓要把女儿养育成人见人爱的孩子。四年时间,妈妈每天把孩子打扮得像花朵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被人称为小公主。直到有一天,妈妈发现女儿对事物关系的辨别能力要比其他孩子弱许多,对数字的概念竟然还不如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因为她无法将“四的数字”与“四的数量”配对。
妈妈着急了,她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一遍又一遍地教女儿。一向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怎能承受这样的重压?所以,每次的教学都会在女儿的大哭和母亲的心痛中结束。
无奈之下,妈妈将女儿转到孩子之家,小公主的公主裙被老师脱下,换上普通的衣服。之后,不到两个星期,小公主从一个公主变成了普通人——满嘴脏话,行为粗暴,所有的小朋友和老师都被她打骂遍了。去掉了虚假做作的外壳,她一时无法找到真实的自我,便自然地将以前从周围人身上吸收的不良行为表现出来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家长为本”的案例。小公主的妈妈无视孩子的发展规律,以自己的想象和好恶左右孩子的成长轨迹,差一点害了孩子。
美国孩子心理学家格塞尔在1929年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格塞尔选择了一对双生子进行对比研究,在试验之前,他已经肯定双生子的行为发展水平是相当的。在双生子两岁零两个月时,研究人员对双生子A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B则不进行相应训练。这种训练持续了六周,其间A比B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六周过后,当A能够达到学习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才对B进行集中训练,发现只用少量的时间,B就达到了A的熟练水平,又经过了两周的训练,A和B的能力已经没有差别了。
研究结果使格塞尔断定,孩子的学习取决于他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程度。如果教育以成人为本,孩子成长的真理就会被忽视,孩子的潜能就会被破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