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69104
  • 作      者:
    吕途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讲述新工人的故事,他/她们的工作、生活和人生选择;讲述工人在工厂打工的日日夜夜的体会和感受;讲述新工人如何在现今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尝试创造一个更好的人生和社会。讲述本身就是构建,但是也不能局限与此,我们需要分析、反思和批判,这本书每一章几乎都是“故事/描述+分析”的结构,从个体故事入手,反思个体、群体和社会的现实与未来。文化的表现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衣食住行、工作内容和文化娱乐方式,而决定这些内容和方式的本质是一个人和社会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这是我们思考工人文化的基础。现在,中国文化最普遍的表现是:迷茫、迷失、分裂、急于求成、逃避和麻木,因为我们社会发展的目的出了问题,因为我们人生的目的出了问题。现在,有太多的人习惯了指责别人和社会,批判从来都是必要的,但是是否有资格批判的前提是自己是怎么做的,“做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个体人的文化的整体表现。个人的选择改变的不仅是个体的人生,更是社会的命运。本书也讲述了一群新工人尝试追求新工人的劳动文化的实践,那是“做统一的人”的文化,那是“不做劳动力商品”的文化。“知道自己是谁”决定个人的命运,“做什么样的人”决定社会的命运。
展开
精彩书评
  ★你从书中读到皮村的“公社”成员们,既是校长,也是司机;既是收货员,也是领导人;既是歌词作者,也是清扫工人……是不是觉得振奋呢?
  百年前康有为说,乌托邦并非空想,它就是现实的一部分。读完吕途记录的皮村故事,我觉得对,真是这样!
  ——王晓明上海大学

  ★本书以一个个细致感人的生命故事和缜密理性的文化分析,对“中国新工人”这群体的情感状态、生命要求以及内在的社会逻辑进行了全景式的探讨。“中国新工人”不只是悲情的一群,在不断迷失、绝望和受挫中,他们也在努力争取、开拓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命运。
  ——梁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读了《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最深的感受是:文明进步的一个目标,就是突破随资本发展而膨胀的学科方法突破学院内知识与人的异化,勇敢地投身于工人阶级与农民共同体的建设。也就是说:正确的方法存在于研究对象的方式之中。
  ——张承志作家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编我们的工作
第一章王美丽的故事:我要离开这个地方。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工作和工作感受
工资、支出和待遇
宿舍和业余生活
看法
对未来的打算
讨论
对工作目的和意义的反思
只要是人都会去思考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对打工者"过客心态"的反思
资本的狡诈是基于我们的"怯懦"
第二章台资厂打工体验:"让人非人化"的工厂文化
打工过程日记
2012年5月16日
2012年5月17日
2012年5月18日
2012年5月19日
2012年5月20日
2012年5月21日~5月22日
2012年5月22日~5月23日
2012年5月23日~5月24日
2012年5月24日~5月25日
2012年5月25日~5月26日
2012年5月27日
讨论
劳动的价值
没有名字的世界
站着工作--工业化与民主
产线上工友之间的互动--工人之间的工具性关系
"作伴"让"被蔑视"变得可以忍受
资本/工厂文化的作用
第三章德资厂打工体验:将压迫内化的被压迫者
打工过程日记
找工作和面试
体检和签合同
公司岗前培训
厂级培训和上岗
当地工人"轻松愉快"vs外地工人"唯唯诺诺"
我们4个新人
头脑空白的一天
佳丽的男友接我们下班
没有实话的对话
终于明白了怎么算工时
不要问为什么
让我心花怒放的吵架
讨论
房子和子女教育是两座大山:外地工人比当地工人差在哪里
工人"同意"了资本文化--内化压迫和压迫传递
工厂压迫文化的具体表现
不要忽视"柔软"文化的强大力量
新工人消极的精神文化表现/表象
资本逻辑与人性的根本冲突:漫长的革命
附录:关于本书"工厂文化"叙述和分析的意义的讨论
讨论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文化分析与经济分析
第二编我们的生活
第四章王福维的故事:荒谬的房子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打工经历
支出
买房
工资
工作中的关系
未来的想法
2012年回访记录
2014年回访记录
讨论
世界和中国的故事:移民的时代
房子和打工:分裂的生存方式
围绕房子的"加和为零"游戏
中国房价与欧洲房价的对比
第五章王佳的故事:女工的爱情和婚姻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情况
打工经历
学日语
在日资企业的仓库工作了8个月
开了半年餐厅
在一家台资电子厂上班快5年了
交朋友、结婚、生子
没有家庭生活的家庭
我和王佳关于她与新男友交往的对话
讨论
全球资本制度下的女工
我们这个失去记忆的年代
爱情婚姻与房子车子
爱情/婚姻不在两个人之间
在城市无法立足,才会被婚姻胁迫
女人:别丢了自己
第六章程勇芳的故事:孩子意味着什么?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在遵义盐业公司打工
教书
结婚生子
回到东莞
在东莞帮人看房子
讨论
要孩子的理由
父母好像被逼着生的孩子
生孩子:女人的得与失
孩子带来的乐趣与烦恼
妇女:无偿的和最廉价的劳动力
目的/道德与责任/代价
附录:妈妈写给孩子的日记几则
泉泉也不聪明呀!
溪溪是"新加坡型妈妈"
居里夫人也不在乎荣誉
社会进步太慢了
第七章张占波的故事:消费与消费主义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打工经历
关于未来的目标
要像有钱人那样去思考
对社会公平的看法
中国现在只在乎经济发展
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讨论
工友的消费状况
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
制度不公让欲望失控
"阿Q精神"让我们失去反抗的能力
资本的逻辑与消费主义
第八章工友业余生活状况掠影
没有业余时间
"没有业余时间"意味着什么
业余生活单调
业余生活贫乏意味着什么
第三编做什么样的人
第九章张萌的故事:由"想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到
"做直销"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第一份工作做灌塑(干了2天)(2010年)
第二份工作做贴膜(干了6个月)(2010~2011年)
第三份工作在德资厂(签了2年的合同)(2011年至今)
我的梦想是为人民服务
继续在德资厂工作
合同结束在办离职
哥哥来苏州
生活上的一些状况
发生的变化
我和张萌关于她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的对话
做房产销售
在高档男装店做店员
在一家儿童情商教育机构工作
在男友店里帮忙
对直销的看法
通过微信语音沟通对直销的看法(2014年6月24日)
讨论
只满足第一层次道德的人似乎无可厚非
不满足第三层次道德的人似乎无可厚非
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破坏第二层次的道德该受到谴责
资本的逻辑与三种道德
工人意识的问题
第十章苏浩民的故事:做一个正常的人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初中毕业后在技校学习(2000~2001年)
学校给推荐工作(2001年)
找工作被骗
在东莞一家玩具厂干了半个月(2001年12月)
去东莞舅舅开的模具厂(2001年年底~2002年4月)
去广州(2002年5月~10月)
回老家,爸爸再婚(2003年年初)
继续在舅舅的模具厂(2003年年初~2005年9月)
出去闯一闯(2005年10月~2007年7月)
骑自行车旅行(2007年7月~9月)
回老家一个月(2007年10月)
被弟弟骗入传销(2007年年底)
在苏州模具厂干了6个月(2007年11月~2008年5月)
在北京干了几天卖菠萝的摊儿(2007年6月)
在北京一家机械厂干了26天(2008年7月)
在北京一家粮油店干2个月(2008年8月~9月)
在北京一家防水材料厂干了一年多(2008年10月~
2010年1月)
到苏州一家模具厂工作(2010年3月10日至今)
和女友的关系
我现在的心态
对社会的看法
来苏州工友家园看书
对打工文化的看法
最大的苦恼
我老爸
我亲妈
我后妈
盖房的纠结
我的心态
讨论
情感--痛苦的根源,不倦的追求
个体困境与群体出路
苏浩民让我看到普通人追求精神健康的可能性
第十一章王海军的故事:追求普通的生活就要追求工人的
权利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上技校
在苏州爱普生工作了一年多
换工作
在一家德资厂工作
租房及其他支出
2012年3到4月一个月的花费
车间同事在苏州买房
谈朋友和结婚
一些看法
我的一次与公司斗争经历(此段由王海军亲自撰写)
在苏州买房
讨论
通过"选择"谋求权利
学习做工人和公民--社保的意义
对劳动价值的追寻--我的工资到底应该是多少?
自我认同形成的过程--我不想回老家
工人/公民/人民--追求普通的生活就要追求工人的权利
第四编新工人文化的实践
第十二章孙恒的故事:文化运动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在陕西安康恒口生活(1975年~1981年)
在陕西安康香溪洞生活(1981年~1985年)
在陕西安康市生活(1985年~1987年)
在陕西安康市上初一时不学好(1987年~1988年)
在河南开封上中学(1988年~1994年)
在河南安阳上大学(1994年~1996年)
大学毕业头一年(1996年8月~1997年8月)
大学毕业第二年在中学做音乐教师(1997年9月~
1998年10月)
流浪歌手(1998年10月~2010年2月)
酝酿成立机构(2000年3月~2002年8月)
创办北京工友之家
创办机构对我的改变
机构的发展
讨论
每个人都是由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共同塑造而成的
做什么样的人--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社区--文化的空间和现场
社区的概念
皮村简介:典型的城边村
社区活动
城边村的秘密
文化的现场
文化的战场--自己搭台自己唱戏
附录:文化交锋的现场
第十三章沈金花的故事:教育生活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上学期间
上大学和期间的社会实践
毕业去向的抉择
在北京工友之家工作
学校作为社区资源的一部分
志愿者的重要作用
我的动力和困惑
讨论
基础教育与人生方向
高等教育与人生选择--教育不能失去德
教育是对话和批判的过程
学校与社区--教育不能失去根
什么是我们的根
附录:一篇留守儿童的日记
第十四章王德志的故事:团结经济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上学(1985年~1991年)
在老家尝试各种挣钱的途径(1991年~1994年)
在北京打工(1995年~1999年)
在饺子馆做杂工
回老家待了两个月
在小饭店做杂工
在涮肉餐厅做凉菜
在罗马花园餐厅做配菜
在大兴面包厂打工
边打工边学相声(1999年~2002年)
在一家小餐厅打工1个月
送水
做了各种其他工作
加入北京工友之家(2002年至今)
负责社会企业工作(2006年至今)
2014年社会企业简况
对社会企业现状和前景的看法
开辟"同心农园"
讨论
挣钱与生活目标
忠于理想、面对现实
对组织的向往
团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对比
第十五章许多的故事:书写历史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上学的日子
做建筑
做模具
做协管
复读(1998年~1999年)
在midi音乐学校学习(1999年~2000年)
街头卖唱并做志愿者(2000年~2001年)
成立"打工青年文艺演出队"
创作动机和创作内容的转变
跟着机构成长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讨论
摇滚乐批判
人民文艺观
书写人民的历史
附录:人民的历史就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人生本身
--《寻找小糖人》(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观后感
第十六章姜国良的故事:工友之家公社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和个人音乐爱好
离开家乡
看透音乐这个行业也就不喜欢音乐了
在天津打工
来北京混
在北京卖IP电话
辗转奔波
结识我妻子
又来到北京
加入工友之家
对收入的看法
对文化的看法
对公社的看法
讨论
音乐变成了行业我就不喜欢了
跟着心走
什么是文化
公社是穷人的出路
公社是一种自觉的直接民主
公社追求的三个层次
新工人的积极的精神文化状态
劳动文化的理想
附录一美国女工伊丽莎的故事
生命故事
家庭背景
大学时辍学
在时装店打工
在餐厅工作
做保姆
靠政府救济度日
个人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
讨论
超过七分之一的美国人口靠救济生活
六分之一的美国人口没有医疗保险
美国餐厅员工工会组织率为0.01%
纽约唐人街被金融街挤压
纽约皇后区工人每周工作80小时但只得到40个小时工资
资本逻辑的罪恶--你上不起学是你自己无能
资本文化的罪恶
中国工人在世界的位置
中国工人应该具备的一些思想认识
附录二读《打工女孩》随想:文化的战场
后记"知道自己是谁"决定个人的命运"做什么样的人"决定社会的命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