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真的水火不容吗?有人认为,《论语》这种书在《圣经》中被定义为“魔鬼的深奥之理”,基督徒碰也不能碰。也有人认为,《论语》《圣经》对读,是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活动”,儒家知识分子应该奋起反抗。但其实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吵了一百多年,却从没有见过面。双方对于彼此存在很多的误会和误解,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现代儒学知识分子,都应该去读一读另一种经典,了解另一种文明。本书作者就是“从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来为中国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做了修桥补路的工作”。
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之普世价值。本书提供了经典阅读的新形式,也提供了耶儒对话的新文本。如果你热爱中国文化,它会把你带到耶儒对话之焦点与核心;如果你想了解西方思想底蕴,它又会是你有趣又有益的向导与伴侣。
《论语》《圣经》对读第一课:学习篇
“学而时习之”与“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论语》《圣经》对读第二课:孝道篇
1“孝为仁之本”与“要孝敬父母,
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2“大孝尊亲”与“你要使父母欢喜”
3“事父母几谏”与“不要惹儿女的气”
《论语》《圣经》对读第三课:礼义篇
“人而不仁,如礼何?”与“没有爱,
我就算不得什么”
《论语》《圣经》对读第四课:教育篇
1抑由进求与耶稣答问
2“吾与点也”与“你们说我是谁?”
《论语》《圣经》对读第五课:修养篇
1“有若无,实若虚”与“存心谦卑”
2“吾无隐乎尔”与“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
《论语》《圣经》对读第六课:处世篇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
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2“以德报怨”与“爱你们的仇敌”
3“乡人皆好之”与“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
你们就有祸了”
《论语》《圣经》对读第七课:交友篇
1“无友不如己者”与“铁磨铁,磨出刃来”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与“凡遵行神旨意的人,
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论语》《圣经》对读第八课:言语篇
“一言而兴邦”与“生死在舌头的权下”
《论语》《圣经》对读第九课:贫富篇
1“曲肱而枕之”与“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与“乃要均平”
《论语》《圣经》对读第十课:仁爱篇
“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
《论语》《圣经》对读第十一课:智慧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论语》《圣经》对读第十二课:志向篇
“任重而道远”与“向着标竿直跑”
《论语》《圣经》对读第十三课:人性篇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与“神造人原是正直,
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论语》《圣经》对读第十四课:君子篇
“君子—小人”与“义人—罪人”
《论语》《圣经》对读第十五课:诚信篇
“民无信不立”与“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论语》《圣经》对读第十六课:天道篇
1“与命与仁”与“愿你的国降临”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与“离了我,
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参考书目
附录一
基督徒如何读《论语》
附录二
从《孔子与道》开始的儒耶对话
《孔子与道》
《孔子与道》剧本部分经文与文献依据
你的信,你的立
“儒耶对话”不是东西文化之争
有关耶儒对话——致主内肢体以及儒家诸位先生的公开信
儒耶对话的艰难
“基督教的中国化”还是“中国的基督化”?
“儒耶之争”和“儒墨斗法”,争什么?斗什么?
《孔子与道》之“道”
附录三
左手《论语》,右手《圣经》
后记
★通观全书,新解时有,新意迭出。这固然可归因于作者视野之广、用力之深。但是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作者的心正、意诚——这心正意诚的胸怀,是深信《论语》乃至儒学的精华具有普世的价值,是祈愿中华民族不但能继承传统的精华,更能在此全球化的时代开拓眼界,在此文化大交流的时代开阔心胸,从民族的文化和人类的宗教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吐故纳新,获取大营养、达致大融合、臻至新境界!
——何光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当今社会的了解以及对文化的掌握,是现代大多数基督徒和传道人的弱项。我们所有的神学训练课程,都偏重在对桥的彼端(圣经和神学)的研究,而对桥的这一端(中国文化)的相关课程,却往往是付诸阙如或只是点缀性的。不仅如此,目前在国内,这类书籍相当稀少。
——庄祖鲲(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荣誉高级研究员)
★石博士这一论著确实是从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来为中国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做修桥补路的工作。
——王志勇(美国长老会主恩基督教会主任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