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是一门古老的新学科。自从城市开始诞生,人类就开始了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在快速城市化发展的今天,中国城市化率正以每年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飞快增长,所有“城市”都需要而且正在被“设计”。城市设计为城市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而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这个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反映城市终极物质形态的一幅幅漂亮装点的鸟瞰图?是政府官员、开发商以及规划师理想与诉求的表现?还是可以有其他的解读?从业越久,感慨越深。因此,中国农业大学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中心成立以来,除了致力于中国城乡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之外,学习、引进国外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将国外著作译介与当前国内的实践结合起来,就成为我们编译同类相关系列书籍的根本目标。
《城市设计与人》一书分为五大部分12章。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系统性。从背景、内容、原理、进程、策略五大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作者多年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核心紧紧围绕城市设计(design)如何协调人(people)与空间(place)的关系展开。人是城市空间成功与否的核心,一个好的城市空间会吸引人。每个空间都反映并展示了政府、建设方和普通市民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者之间主动合作关系的建立是使空间场所变得更好的关键性因素。而城市设计就是整合文化、生态、经济、哲学、政治、社会、科技等方面的诸多要求的重要纽带,并将其表达为具体的城市物质空间。这些内容都是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探索过程中需要借鉴的宝贵经验。不管是对城乡规划工作者还是在校学习的学生,本书都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本书已被不少美国大学列为城市设计课程的必修书目。
作者迈克尔·多宾斯基于在城市设计与规划领域40多年的实践和教学经验,在本书中为从事日常工作的城市设计师提供了一个行家的视角,可以让读者在城市设计理论、常识性的设计策略和工程实践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通过简单易懂的论述方式和大量的图片让本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易于理解,并便于实践。
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城市设计师必须理解并且和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开发相关的各类驱动力一起工作。本书提出了一个面向城市设计原理和策略的整体式框架,通篇文字都让读者把重点放在对城市设计效用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关键性过程之上,即:
■让社区积极地参与设计和开发决策过程。
■认真考虑与城市空间管理、建设及使用相关的各方利益主体。
■与公共空间设计相关的所有学科合作,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和景观设计学等学科。
在这些实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指引下,城市设计专业的学生、从业人员及社区成员能够有效地完全参与到城市环境设计的过程之中。
先驱者
在这个国家,广大公民的利益诉求与场所设计和开发二者之间关系密切。这一理念从其提出之际便迅速成长起来。与其他人一样,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与托马斯·杰弗逊(ThomasJefferson)坚信以下两种理念对于民主工作的开展有重要作用:直接、持续的市民参与,以及公民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反馈。他们感到公民责任的这两个方面对于美国民主事业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出于对这些革命性景象的回应,以及受到一个新生国家所提供机会的鼓舞,同时出于探索自由与平等所提供的道路的热切希望,带着新思想的人们开始检验这个年轻国家的潜力。乌托邦主义者如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弗兰西斯·赖特(FrancesWright)、亨利·乔治(HenryGeorge)、约翰·汉弗莱·诺伊斯(JohnHumphreyNoyes)等设想了能比旧制度提供更好生存环境的社会组织与物质空间场所形式。他们建造了试验社区,像印第安纳州的“新和谐”(NewHarmony),阿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Fairhope),以及纽约的奥奈达(Oneida)。除了这些试验外,还有其他可能更实际、更持久的理念,为正在进行中的革新浪潮指明了方向。
随后,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两场影响大众并与城市形态和公共环境相关的运动快速兴起。劳工组织能够组织并逐渐蓄积力量,与那些骇人听闻、惨不忍睹的工作环境相抗争。而城市改革者们,通常是在社会中有良好地位的人,则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大部分工人及其家庭所在社区的那些极其恶劣的居住条件。
这些早期运动反映出实现公民行动的两种途径。劳工组织就是这样一种产生于工人阶级并由工人阶级支持的、开展广泛公众运动的组织。它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争取最低工资、更安全的工作环境、更公平的生产效率和将工作时间限制在人性化标准之内等领域。工人改革运动同时在工业和商业领域开展造就了这样一种事实,即工人阶级能够为了达成保障工人生命和生活权益的目的、为了工人们的切身利益组织起来,利用罢工等手段引起老板们的关注。卡尔·马克思、弗雷德里克·恩格斯等人的著作为工人运动的开展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需要特别指出,与这儿所讨论的内容相关的是理论与行动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反映出全体公民的利益和价值取向,是除了赋予精英集团权力可以对市民生活及其物质空间环境质量和优先权方面做出重大决策之外的另一条道路。
虽然工人运动只是间接地影响了聚居形态与城市环境,却至少留下了两项宝贵财富。在小尺度上,有大量代表劳工历史上关键时刻的场所,这些关于劳工历史的可见遗迹具有促进奋斗、纪念失败或宣扬功绩的作用。在更大的尺度上,数以百万计的移民、穷人和劳工阶级能够从廉价公租房搬迁到套间公寓,再到双层公寓和带院子的独栋式住房的能力,标志了工人阶层对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财富共享式社会的巨大贡献。
受过良好教育并富有同情心的、通常具有教会背景的城市改革者们,提出在城市环境中进行公民行动的第二条途径,即首先大规模地集中进行住房改良。他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着手开始在居所和社区两个层面上为城市贫民改善居住条件。由于通常比那些居住在贫民窟的人处于更高的经济阶层,因此,这些改革者与工人阶级相比往往会采取更加和平的抗争方式去谋求进展,而工人阶级则通常会在坚持不懈地斗争和生命上付出重大代价之后才能取得成功。工人们的行动会直接出自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城市改革者们显然受到了亚当●斯密在其里程碑式的分析中所描述的“某种社会情感”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原则的驱使,这些原则认为对内生于经济系统的过度贪婪和剥削进行约束是必要的。
......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背景
设定步骤
1.人与场所
人们如何塑造他们的世界
引言
先驱者
20世纪60年代
运动与城市环境
应对公众参与兴起的有组织的回应
发展困境――公众参与面临的挑战
公众参与――我们将去往何处
总结
2.城市设计传统
设计与人――物质世界中的空间模型
引言
有机传统
形式主义传统
现代主义传统
三种传统的相互作用和重叠
走到今天
环境主义者的回应――从开发到平衡
设计的回应――从旧城市主义到新城市主义或返回过去
公众参与和城市设计――从接收者到传播者
场地设计原则――从分流到合流
总结
第二部分内容
城市设计的要素
3.物质空间环境
人类的场所
自然环境
建成环境――人们对它做了什么
总结
4.人类活动
人们做的事情
人们不得不做什么,想做什么,在哪里做
总结
5.联系
将人与场所联系在一起的基础设施
引言
交通
公用设施
通信设施
总结
第三部分原则
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原则
6.关于设计
设计解决(或“物逝人非”)
引言
好的设计营造好的场所
在场所设计中反映现有的和将会出现的人
有意识、整体地设计场所
设计是一项基本技能
警惕“方案主义”
在时间(和行为)框架下设计
总结
7.改变
改变总会发生
引言
改变的驱动机制
理解和管理变化的框架
改变管理的趋势
愿景、信息和行动三要素
提供选择
做好准备
总结
8.组织
协调和合作
引言
领导阶层
指导社区组织的原则
指导私人部门组织的原则
指导政府机构的原则
总结
第四部分过程
实践要点
9.规则
使场地得以成为场所
引言
区划
总体规划
公共环境改善规划
土地细分
公共建设工程的标准
州和联邦层级上的土地开发规则
特殊目的规则
建筑和生命安全规则
融资规则
总结
10.工具
使用正确的工具让工作变得简单
引言
过程工具和资源
从规则到工具
总结
11.技术
将工具应用于实践
引言
部分
引导的技术
总结
第五部分策略
12.策略
进程和资源的合并
概述
引言
资源
对社区的策略思考
对城市设计师的策略思考
对循环发展问题的策略思考
总结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城市设计与人》一书针对各类人群在环境创造和利用方面的角色扮演问题,提出了一套重要的、批判性的研究成果。对那些致力于以设计师身份参与社区营造合作伙伴关系的学生和居民而言,无疑是一本期待已久的工作指南。
——威廉·吉尔克里斯特,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WilliamGilchrist,FA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