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的哲学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77364
  • 作      者:
    周昌忠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科学技术哲学论丛(卷3):科学的哲学基础》通过把一般西方科学层面上科学的哲学基础问题放到科学哲学层面放大,作精细考量,力图揭示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哲学原理,勾勒科学的哲学面貌。运用一般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在科学层面探讨问题,以“形而上学一认识论一方法论一生存”为经,以“发现脉络一辩护脉络”为纬,试图使所有科学的哲学基础问题都在这个架构中得到精准定位。同时,一般西方哲学和科学哲学的诸多学派和学说也都就科学的哲学基础在此架构中进行定位。坚持“论从史出”和“以论观史”相结合,把问题和相关学说放到历史现场去审察,发掘深意,并把它们安放到上述架构的相应位置进行重构。
  《当代科学技术哲学论丛(卷3):科学的哲学基础》适合科学哲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和学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研究纲领
  西方哲学质言之自始便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条件.揭示原理。一句话。为之奠基。正是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概念形而上学、形式逻辑以及近代之初笛卡儿和培根的认识论和实验哲学奠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科学才得以在近代问世。科学后来的发展。一直到今天。都离不开哲学的支撑。无疑。全面深入地研究科学的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研究把科学的哲学面貌呈现了出来。对科学的哲学认识。对于从所有其他层面和方面理解科学的努力。都起着指导性作用。反过来。对于科学有了精深的哲学认识。我们还可加深对西方哲学的认识。这里尤其可以明白。西方哲学根本上是广义的科学哲学或知识哲学。抓住这条基本线索。面对西方哲学。便能成竹在胸。需要强调指出。科学脱胎于母体西方哲学。但这并不妨碍科学的普世性。面对同一而又唯一的宇宙。西方哲学采取知识的态度。从而孕育科学。西方哲学的这种“一孔之见”。尤其其产儿——科学本身是客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显然。科学也是唯一的。因为。它乃关于唯一的自然界。
  20世纪20年代肇始、60年代勃兴的西方科学哲学迭经推进。今天已蔚为大潮。这个运动因直面科学而突显了科学的哲学问题。把科学的哲学基础研究引向全面广包而又精深入微。同时。科学哲学本身在学理上经过充分发展而走向独立。以至形成同一般西方哲学对峙之势。如果囿于这种局面。就很不利于科学的哲学基础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既然科学是由一般西方哲学孕育的。科学哲学也脱胎于它。因此。应对之道。要打通一般西方哲学和科学哲学。确切地说。必须遵循为科学奠定哲学基础这条主线索来贯通两者。在一般西方哲学层面上提出和探究的科学哲学基础问题。可以降到科学哲学层面加以放大。继续作精细的考量。在科学哲学层面探讨问题。则应时时动用一般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把问题的研究往深处引向根本。尤其重要的是。应当把科学哲学的理论及其发展史放到一般西方哲学从形而上学到生存论的现代转向大背景中去审察。这样可以洞悉科学哲学诸多学派、学说的学理底蕴。反过来。也可察明这个重大哲学转向乃以替科学奠基为动因。这里科学哲学则居间起作用。
  一般西方哲学在历史运演中形成了形而上学(存在论的传统阶段)、认识论、方法论和生存论(存在论的现代转型)诸元组成的架构。这个历史发展中还生发出“辩护”(justification)和“发现”(discovery)两大问题分野。这个规定在科学哲学的历史运演中成长为“辩护脉络(context)”和“发现脉络”二元组成的又一架构。这六个构元构成了一个统一架构。不妨说它以“形而上学―认识论―方法论―生存论”为经。以“发现脉络―辩护脉络”为纬。在这个架构中。形而上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坐落于辩护脉络。生存论坐落于发现脉络。科学的哲学基础所涉及的一切问题都被这个架构收纳。反过来说。所有问题皆是哲思在这个架构中运行而产生的。尤其重要的是。问题不特容纳进这个架构。而且一一得到精准定位。如果把它看做坐标系的话。必须强调。一个问题不放在这个架构之中。只是就其自身孤立地探讨。简直是没有意义的。不宁唯是。问题尚需在这个架构中放到准确的位置上。否则。问题就得不到正确的把握和理解。从而也得不到正确的探究、处置和解决。
  随着不断从广度和精致度两方面拓展科学的哲学基础研究.科学哲学自身逐渐呈现学派、学说纷繁复杂的局面:从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到历史学派。再到科学知识社会学和认知科学以及绵延不断的当代知识论。这些学派内部大都学说林立。于是。对某个学说。如何正确地理解其本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里。作为不二法门。同样是把这些学派、学说放到上述架构中。对它们一一甄别。确定其应处的位置。为此。关键是弄清楚各学说致力于解决什么问题。无疑。在这个架构中。一方面是科学的哲学基础问题的定位。另一方面是科学哲学学派、学说(当然也包括一般西方哲学的学派、学说)的定位。两者其实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学派、学说所为何来。就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只有在正确的定位中。才可能对特定的问题诉诸相适合的学说。使问题可望得到合理处置和解决。与此同时。正确把握和理解科学哲学诸多学派、学说的由来和本意。即其历史和学理地位。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其重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科学的哲学基础所发生的问题.是从历史中来的。科学产生之前。问题从哲学史中来。科学产生之后。问题除哲学史外。还从科学史中来。科学哲学兴起后。问题的历史来源又多了个科学哲学史。总之。问题是历史地产生的。必须以史观之。一般西方哲学和西方科学哲学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都是历史地进行的。科学的哲学基础作为理论是从历史中来的。这样。对它作为问题的研究就应当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这要求从哲学家的原典中去发见和提炼有关的思想、学说和原理。把它们放到历史脉络和场景中审察、反思。这里特别要重视诸多重大的历史发展关节点。也即所谓“转向”。着力抉摘其深意。另一方面。要秉承“以论观史”的原则。为此。列论的所有出诸历史的思想、学说和原理全都应在上述架构中。就其应对的问题一一予以定位。在这个问题的脉络中一一进行重构、展开和引申。“论从史出”和“以论观史”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就著述而言。这样的路数颇似冯友兰所谓的“照着讲”和“接着讲”并举。
  第一章 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认识对象的建构
  西方哲学自始便一直建基于对自然界采取认识的态度.正是这种文化心态决定了西方哲学始终围绕知识问题展开。只是到了晚近。尤其进入所谓的“后现代文化”时代之后。西方哲学才转向把人生问题也纳入自己的视野之中。
  一言以蔽之.西方哲学一直在做着为科学奠基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知识哲学或者科学哲学(广义)的历史。
  这种奠基工作.其历史上的第一步。且是最重要者。是以形而上学建构知识的对象。可以说。这是基础的基础。扼言之。作为关于存在者(beings)的存在论(ontology)①。形而上学在于把知识的主体即认识者和知识的对象即自然界从认识关系区隔开。使之相对峙。进一步把后者划分为现象和本质两界。形而上学把知识对象把捉为呈“本体-现象结构”的存在者。
  第一节 不变性和存在者
  知识问题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家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事物而激起的哲学运思。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关注这种变化性本身。提出“万物皆流变”的观点。“当神话给这种观点披上用寓言解释世界形成的外衣时。科学则追求万变之中不变的本原。”②如此。哲学给科学做了最原始的奠基:知识在于对自然事物之不变性的把捉。
  一、不变性系于存在者
  哲学从不变性着眼把作为认识对象的自然事物把捉为“存在者”。这种把捉
  ①形而上学作为存在论.区别于后来发展起来的关于存在者之存在(Being)本身的存在论(即生存论)。同时。第一至三章。主要从辩护的脉络观照存在者。也即存在者被从其现成方式去把捉。存在者被形而上学以形式逻辑建构。49页②。文德尔班(W。Windelband):。哲学史教程。上卷。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
  又从质料和形式两个向度去展开.
  自然哲学做了前一方面的努力.泰勒斯(Thales)首倡把不变的存在物把捉为物质本原“始基”。他提出这是“水”。他以为:“存在着一种东西。是其余一切事物产生的始基。其他事物毁坏后又回到它之中。它在从属它的变化万端的各种性质底下。本身不变地潜在着。它是一切事物的元素或不灭的物质。”①后来又有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他提出“四根说”。他认为。“火、气、土、水”“四根或四种元素是基本而永恒的有形实体。它们在时间中的排列聚结为形形色色的复合物的不同部分。但它们本身却不臣服于任何变化。他不断地深入强调这一点:它们是唯一的真实存在。由于它们相互渗透。便在不同时间变成不同对象。然而它们自身却永远同一。残篇17。34~5。参见21。13~4。26。3~4)”。
  沿着这条路线深入发展.终于发生“形而上学飞跃”。即对不变性的把捉超越了停留于从质料方面努力的自然哲学。这就是以“存在”去把捉“自然事物”。也只是在这时。真正哲学意义上的作为知识对象的“存在者”——“存在”这种可从不变性去观照的自然事物——才脱颖而出。
  ……
展开
目录
总序

导言 研究纲领

第一章 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认识对象的建构
第一节 不变性和存在者
第二节 本体和必然因果性
第三节 现象和齐一性
第四节 存在者的语言-逻辑建构
第五节 本体的实在性
第六节 现象的实在性

第二章 科学的认识论基础:认识主体的建构
第一节 认识主体——知识的源泉
第二节 认识主体心智的结构和能力
第三节 认识主体心智的表象机能
第四节 认识主体心智的知性逻辑
第五节 认识主体的“行动-心智”二元构成
第六节 认识的社会向度

第三章 科学的方法论基础:知识的规范
第一节 知识的合法性
第二节 程式和专门化-学科
第三节 知识的语言逻辑
第四节 知识的逻辑-数学规范
第五节 知识的真理性
第六节 科学理论的结构
第七节 知识的功能:科学说明
第八节 知识作为信念

第四章 科学的生存论基础:发现的哲学
第一节 发现的生存论:存在和此在
第二节 发现的认识论:纯粹意识的意向体验
第三节 发现的认知理论
第四节 发现的社会向度:实践和生活世界
第五节 发现的逻辑向度
第六节 发现的释义学和修辞学
第七节 发现作为个人活动
第八节 发现的历史向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