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00位大哲学家:从泰勒斯到蒯因的思想之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112832
  • 作      者:
    (英)菲利浦·斯托克斯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当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说出这些令人难忘的台词时,他正为那萦绕在城堡墙垛上和自己不安思绪中的已故父亲的灵魂而忧心忡忡。莎士比亚的创作年代与培根和伽利略所处的时代同期,那时的世界受到马基雅维利和哥白尼思想的影响。作为当时的社会评论家,莎士比亚很有可能通过哈姆莱特来反击新“科学时代”的种种宣言,因为他那个时代的哲学正在摆脱精神性的范畴,越来越接近一个完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诚然,哈姆莱特的声明能帮助描述本书中哲学家的目的。但“天地之间”到底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呢?在这本书中的思想家那里,很难找到统一的答案,这点是可以预料得到的。一方面来说,哲学活动就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处于并且受限于时代背景,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它尝试努力克服并且扩展当时的思想界限。哲学既不是一门对新信息的收集和组织感兴趣的科学,亦不是一门反映着这个被感知的世界的艺术。统而言之,哲学是一种独特的活动。鉴于此,如果对接下来要研究的这些伟大哲学家们的事业的本质和价值有一定了解的话,那么,他们的思想将会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如果问哲学探索的方式和目的有何特点,那一定是共识的普遍缺乏,这种缺乏在哲学探索之前存在,甚至在探索过程结束后还常常持续着。其原因在于哲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的类别。许多非哲学问题似乎要求普遍一致的答案,这在科学学科上尤为典型。在科学界,许多答案享有普遍共识,因为人们既认同该问题所依据的假设,
       又认同这门学科当中某些概念的应用。尽管如此,在科学界和其他领域依然产生了一些问题,即使有了共同的假设并且对概念达成一致,还是没有被普遍接受的答案。这类问题就是哲学家们通常感兴趣的。
       哲学家们不能达成一致的原因,一是这门学科的本质(哲学要探讨的是人们普遍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一是哲学家们往往通过挑战假设和概念,以新的视角来审视棘手的问题,以此进行自己的研究。
       尽管哲学本身晦涩难懂,但它的价值不应该被低估。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发现表明,没有对下面这些问题的反思就不可能知道科学发现意味着什么:我们想要生活在怎样的社会中,我们对彼此、子孙后代以及环境有什么责任。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作为人类的我们对自己有什么概念,以及我们认为最适合生存的方式是什么。这些都不是科学或艺术研究的问题,而是属于哲学的问题。
       鉴于哲学家们致力于探索每一条思考路径,所以当我们发现他们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难以接受时,请不要大惊小怪。至少这些作品的优点之一是指出了我们不应该相信什么。但同时应当意识到,哲学家们的思想结论具有深远影响。20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分别诞生于汤姆·潘恩和马克思的哲学著作;如果没有伟大逻辑学家弗雷格的著作,现代信息时代决不可能出现;妇女选举权只有在沃尔斯顿克拉芙特之后才得到重视。启蒙运动需要伏尔泰,爱因斯坦需要牛顿,而牛顿依靠的是亚里士多德。社会、政治和技术的历史演变与思想的演变密不可分。
       对于有些人来说,现代哲学似乎常常被轻视和忽视。他们不必那么在意。在广义上来说,哲学反思是我们在进行任何层次的探究时都自然伴随而来的东西。它并不仅仅是专家的领域,而是一个人生命航程内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哈姆莱特是对的,霍拉旭的唯一反应是继续开拓他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继续想象。
展开
精彩书摘
  《100位大哲学家:从泰勒斯到蒯因的思想之旅》:
  埃利亚的芝诺
  哲学界有两位芝诺:一为埃利亚的芝诺,二为后来基提翁的芝诺(生于公元前320),现在人们只记得后者是斯多葛学派奠基人(参见塞内卡和马可·奥勒留)。埃利亚的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以他为巴门尼德做出的一系列反对毕达哥拉斯追随者的生动悖论而闻名。芝诺悖论是最早有记载的利用“归谬法”(字面意思是还原为荒谬)这种逻辑技术进行论证的例子,这种证明方式通过指出对手的观点会导致矛盾而证明其是错的。
  为巴门尼德关于变化概念和数量是虚幻这个观点做辩护,芝诺形成了一系列悖论来证明它们会导致非同寻常的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它们不能代表世界真实的本质。
  芝诺提出两个系列的论证,旨在分别反对事物的数量以及运动的观点。首先,芝诺想要表明世界上除了看似明显的我们的感觉,不可能有很多不同的事物。任何立体的东西都可以分割成许多部分,可以多次分割,直到物质的最基本层次。不过,即使是原子也可以再分割: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原子的构成成分质子与中子仍可继续分割。确实,从逻辑上看起来,所有东西的物理大小都可以被分为一半大小。既然我们可以无限地不间断地分割广延的东西,那么我们不能说物质是由一些具有体积的单位或者点组成的。所以,物质必须是连续存在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芝诺基本上以同样的方式反对运动的观点。假设阿喀琉斯决定测试他能在运动场的跑道上跑得多快。在他到达终点之前他必须先跑完一半,但是在他完成这一半的路程之前,他必须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以及中点的中点,如此以至无限。如果空间是由无限系列的点组成的,他永远也没有办法移动;要完成一段旅程我们必须经过每一个点,而我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无限的点。同样地,在著名的阿喀琉斯和乌龟悖论中,芝诺让我们想象阿喀琉斯给乌龟起跑优势。但是当他到达乌龟的位置时,乌龟已经向前移动了一些,在他追到这一位置的时候乌龟又继续前进了一些,如此以至无限。无论阿喀琉斯跑得多快,他永远无法追上乌龟,因为每次他追的同时乌龟也在前进。因此时空中的运动(变化)是不可能的。
  芝诺的论证看起来说明了空间不能由无限的点组成。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声称空间是无限可分的,其原因与之前为了反对数量的概念而做出的论证相同。任何线或者距离都能被分为更短的线,而更小的线还可以被分为更短的线,如此以至无限。如果我们可以谈论一个物理大小,我们就可以谈论该物理大小的一半。以这种方式,芝诺试图为巴门尼德的实在本质是不变的、不可分的整体的观点辩护。康德、休谟和黑格尔都为芝诺悖论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是没有一个是彻底成功的。只有使用现代数学集合论,抛弃欧几里得几何学对线的定义——线由一系列点组成,才能合理地圆满回答芝诺的问题。
  苏格拉底(socrates)
  苏格拉底在世时,他的出生地雅典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变革。雅典这座城市让苏格拉底成为了其麻烦的代罪羔羊,最终夺走了他的生命。我们对苏格拉底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他同时代的学生柏拉图的作品,这是因为苏格拉底本人是一个游历哲学家,他通过公开讨论和街头演说授课,从来没有写过自己的哲学著作。
  与他之前的希腊哲学家不同的是,苏格拉底不太怎么进行抽象的形而上学沉思,而是注重我们该如何生活,以及对于人类而言什么是好的生活这类实际的问题。因此,他被誉为作为哲学分支的伦理学的创始者。正是他对伦理学问题的关注导致了他与城邦元老的冲突,后来他被控告利用革命和非正统思想腐蚀王孙贵族的思想。
  苏格拉底绝对是一个行为不合常规的人,据说和他对话的人经常感到惊愕,因为他唯一确定的事是他自己的无知。的确,他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在于询问学生如何定义各种常见的思想和观念,例如“美”“善”或者“虔诚”,目的只是为了证明,通过合理论证,所有推荐的定义和常见的概念都会导致悖论或者谬论。他同时代的一些人认为这种手段很虚伪,因为苏格拉底知道的远胜过他表现出来的。然而,苏格拉底的方法意在针对毫无批判地接受正统思想的危险并提供有益的借鉴。他经常责备那些声称在某些特定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并且让他们成为辩证法下的败者。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哲学才会发展成为一门持续批判反思的现代学科。我们从苏格拉底那里学到:社会和个人面临的最大的危险是停止批判性思考。
  被雅典城中贵族青年爱戴的苏格拉底一生中不可避免地树立了许多敌人。雅典的领导阶层发生数次变化和一段动荡时期之后,七十岁左右的苏格拉底被加以“腐蚀青年人”和“不相信城邦诸神”的罪名受到审讯。审讯显然是要说服苏格拉底放弃他煽动性的公共演说,并且让雅典的市民相信新的领导阶层会严格遵守法律和秩序。如果认罪,他也许会被无罪释放,并且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度过他的余生。然而,他却以一贯风格坚定地为自己辩护,大声训斥控告者,声称神亲自派他来完成他的使命,来实践和教授哲学。当苏格拉底被问及,被判有罪的他认为他应该接受怎样的惩罚时,他通过提议缴纳30迈纳的罚款来嘲笑法庭。苏格拉底的做法引起了陪审团的愤怒,投票同意判苏格拉底喝毒芹的人数竟然多于原先判其有罪的人数。苏格拉底镇静地准备同意遵守城邦的法律,禁止他的家人和朋友的缓刑要求。
  苏格拉底的审判、死亡和最后的演讲都被柏拉图精彩地记录在他的《申辩篇》,《克里多篇》以及《斐多篇》中。
  ……
展开
目录
       ◆ 前苏格拉底学派
       米利都的泰勒斯
       萨摩斯的毕达哥拉斯
       科罗封的色诺芬尼
       赫拉克利特
       ◆ 埃利亚学派
       埃利亚的巴门尼德
       埃利亚的芝诺
       ◆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 原子论者
       德谟克利特
       伊壁鸠鲁
       ◆ 犬儒学派
       锡诺普的第欧根尼
       ◆ 斯多葛学派
       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
       亚历山大的斐洛
       卢修斯·阿奈乌斯·塞内卡
       马可·奥勒留
       ◆ 怀疑论者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 
       ◆ 新柏拉图派
       普罗提诺
       ◆ 基督教派
       希波的圣奥古斯丁
       波爱修
       ◆ 经院哲学
       安瑟伦
       圣托马斯·阿奎那
       约翰·邓斯·司各脱
       威廉·奥卡姆
       ◆ 科学时代
       尼古拉斯·哥白尼
       尼科尔·马基雅维利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托马斯·摩尔
       弗兰西斯·培根
       伽利略·伽利雷
       托马斯·霍布斯
       艾萨克·牛顿爵士
       ◆ 唯理论
       勒奈·笛卡尔
       安托尼·阿尔诺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
       本尼狄克特·德·斯宾诺莎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 经验论
       约翰·洛克 
       大卫·休谟
       托马斯·里德
       伏尔泰
       让·雅各·卢梭
       丹尼斯·狄德罗
       ◆ 唯心论者
       乔治·贝克莱
       伊曼努尔·康德
       约翰·席勒
       弗里德里希·谢林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亚瑟·叔本华
       ◆ 自由主义派
       亚当·斯密
       玛莉·沃尔斯顿克拉芙特
       托马斯·潘恩
       杰里米·边沁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奥古斯特·孔德
       ◆ 进化论者
       查尔斯·达尔文
       亨利·路易斯·柏格森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 实用主义
       恩斯特·马赫
       查尔斯·皮尔士
       威廉·詹姆士
       约翰·杜威
       ◆ 唯物论者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弗拉基米尔·列宁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卡尔·荣格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存在主义者
       索伦·克尔凯郭尔
       弗里德里希·尼采
       埃德蒙德·胡塞尔
       马丁·海德格尔
       让-保罗·萨特
       阿尔贝·加缪
       西蒙娜·德·波伏瓦
       ◆ 语言学转向
       戈特洛布·弗雷格
       伯特兰·罗素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乔治·爱德华·摩尔
       摩里兹·石里克
       利维·维果茨基
       鲁道夫·卡尔纳普
       艾尔弗雷德·朱尔斯·艾耶尔
       阿尔弗雷德·塔尔斯基
       约翰·朗肖·奥斯丁
       吉尔伯特·赖尔
       诺姆·乔姆斯基
       ◆ 后现代主义者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米歇尔·福柯
       雅克·德里达
       ◆ 新科学
       爱米尔·涂尔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卡尔·波普尔
       库尔特·哥德尔
       阿兰·图灵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托马斯·库恩
       保罗·费耶阿本德
       威拉德·冯·奥曼·蒯因
       ◆ 英文版图片说明
       ◆ 术语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