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菜的红色文化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二十万军重入赣”,“赣水苍茫闽山碧”……翻开《毛泽东诗词》,随处可见歌咏江西的词句。江西出过著名的“江西诗派”,更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而赣系菜式也以独具的红色文化特色而著称。
赣菜饮食可谓五花八门。主流菜系赣菜酥烂脆嫩,鲜香可口,咸辣适中,色形斑斓,特有风味,古来皆闻。滕王阁上王勃欣命“洪都鸡”,自居易感怀“思乡鱼”,朱元璋饿吃“流浪鸡”等都是赣菜与名人的佳话。毛泽东钦点的“四星望月”早就红遍赣江南北,三杯狗肉、匡庐石鸡腿、豫章酥鸡、虫草炖麻雀与五元龙凤汤更是赣菜中的精品。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堪与“八大菜系”中的任何一个菜系相媲美。
赣菜品种多样,调味也丰富多彩。和其他地方菜肴一样,充分利用了当地调味用料,在菜肴烹制的过程中巧妙配合,使不同的调料相互渗透,进而融为一体,滋生美味。同时,利用各种调味料的特殊成分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加以调和,达到清除异昧,突出正味,丰富口味的颇佳效果。
赣菜的不少菜肴属原汁原味型,这是赣菜中的一大主要特色。即通过原料自身的鲜昧相互渗透的烹调方法,辅以适当的调味料来突出主料本味的一种味型。
东莞能吃到的江西特色餐厅有井冈人家、赣情0769、绿湘源,还有鸿福路小区有一家吉安人开的江西私房菜馆,外面没打招牌,食客基本上都是回头客,老乡介绍老乡来吃的,也有带朋友去的。
赣南客家名菜——四星望月
“四星望月”属赣菜系赣南客家菜,是江西赣州市兴国县当地的传统菜,也是当年毛泽东率红四军转战到赣南时钦定的一道名菜,同时拥有“天下第一菜”的盛誉,目前已被列入“十大赣菜”之中。
1929年4月,红四军从闽西回师赣南,分兵发动群众,红四军第三纵队在司令员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的率领下来到兴国县古龙岗,毛泽东带着一个警卫排首次进入兴国县城,受到兴国县委领导陈奇涵、胡灿等人的欢迎。当时,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出来,转战数月,风餐露宿,早已憔悴不堪。于是,陈奇涵等人决定请毛泽东打一下牙祭,吃一餐兴国客家的传统菜“蒸笼粉鱼”。
这天晚上,毛泽东在桌边坐定,见桌上油炸花生米、竹笋炒肉和炒鸡蛋等四碟小菜围着一个大小尺余的竹蒸笼,颇感诧异。揭开笼盖一看,明白原来是一道菜,他夹起鱼片一尝,又鲜又辣又可口,颇合他的嗜辣口味。
吃罢,毛泽东撇下筷子,问道:“这菜叫个么子名字?”胡灿说:“家乡菜,没啥名字,就叫粉蒸鱼。”陈奇涵笑着说:“毛委员,您看叫什么名好呢?”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说:“是该有个名字才好。”少顷,他用手中竹筷指着蒸笼比画,饶有兴味地说“这是一个大的团圆月嘛!”又指着四个盘子说“这是四个星星嘛!四个小盘子围着个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
毛泽东不愧为诗人和政治家,随便起个菜名,都赋予了美丽和浪漫的色彩,严肃而深刻的内涵。从此,兴国县这道客家风味菜载入了中国名菜谱,还走上了中南海的国宴席。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品尝“四星望月”,称赞其为“天下第一菜”。
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时隔40余年,毛泽东还特地请兴国的陈厨师专程上庐山做这道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数次回江西,都要去吃“四星望月”,并把这道菜引进了中南海,1972年12月邓小平重返兴国,指名要吃“四星望月”,说是重温历史。“四星望月”虽是名菜,但它的用料却非常简单,成本低廉,标准和四菜一汤类似,以代表革命传统的饮食文化享誉全国。
1996年9月9日,京九铁路一通车,江泽民同志便到兴国视察,也要求为他准备“四星望月”。这道让中国三代领导人都看好的菜,其意义恐怕还不仅仅于此。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星望月”不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亮相,还由兴国台属带到了台湾、香港等地。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名肴佳菜何止万千,但像“四星望月”这样和中国革命历史相连的名菜,却是仅有的一道风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