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珠吟玉韵:诗词曲比较审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66045
  • 作      者:
    欧阳代发,李军钧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站在今天这个张扬“读图”、“速读”的时代,我们回望古典诗歌,发现她们是一群经历了时间洗礼的精灵,能够给我们以穿越时空的共鸣,一片浮躁城市中的精神绿洲,一抹如飘过天际的浮云般的闲适。 《珠吟玉韵——诗词曲比较审美》与您一同探讨中国诗词曲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诗词曲的艺术演进<br>    纵深发展——走进艺术的胜境<br>    中国诗歌史上,诗、词、曲三体鼎足而立。且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因而又有“唐诗”、“宋词”、“元曲”比并之称。当然,“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但既是“曲”,主要是指杂剧中的唱词,一折唱词就是一个套曲,剧中的说白只称为“宾白”。不过,诗词曲的比较审美中,仅涉及散曲。<br>    诗、词、曲,都是与散文相对的韵文,而且近体诗、词、曲都是格律诗。但既为三体,其中又是有区别的。有个故事说,明朝大学者解缙奉命为永乐皇帝题写贡品扇面,写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名作《凉州词》:<br>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r>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r>    可是由于疏忽,解缙在题写时竟把首句的“间”字漏掉了,而且没有发现。他的对头汉王高煦发现后,便攻击解缙恃才傲物,漏字戏君欺主,应当严惩,皇帝也很恼火。才思敏捷的解缙急中生智,说:“这是我根据王之涣诗填的新词。”说着念道:<br>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r>    一场凶险被巧妙化解。这个故事,说明词与诗在体制上最显著的区别:一为齐言,一为长短句;一具有语言的整齐美,一具有语言的差参美。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解缙所改词与原诗字面意思以及所涉及的意象都无明显区别,但风格韵味却大不相同。原诗首二句即展现出一幅宏阔的画面,显出“诗之境阔”(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特点。而解缙改为词,把四句换成六句,每句的抑扬顿挫节奏完全改变,语气迫促,呈现出的画面也显得狭小甚至琐碎。“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雄阔,因只剩“黄河远上”无“白云间”而不再高远,“白云间”的朗阔,也变为“白云一片”的纤小。而“羌笛”二句的浩荡,也变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婉曲,显出“词之言长”(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特点。<br>    《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写道,萧金铉乌龙潭春游,诗中有“桃花何苦红如此,杨柳忽然青可怜”句,杜慎卿批评说是“加意做出来的”,“强对了一句”,意味“索然”,而只要把上句添一“问”字,作“‘问桃花何苦红如此’,便是《贺新凉》中间一句好词”了。这里,化齐言为长短句,正是诗词之别,且“诗以气体为主”(杜慎卿语),原诗句便缺乏气力,而化为词句,则具婉曲之美了。<br>    刘永济《词论》卷上《通论?名谊第一》说:“诗自五言倡于汉代,七言成于魏世,一句之中杂有单偶之辞,气脉疏荡,已较四言平整者为优,然而错综之妙,变而未极。填词远承乐府杂言之体,故能一调之中长短互节,数句之内奇偶相生,调各有宜,杂而能理,或整若雁阵,或变若游龙,或碎若明珠之走盘,或畅若流泉之赴谷,莫不因情以吐字,准气以位辞,可谓极‘织综’之能事者矣。”精妙指出从诗的整齐美到词的参差美的发展。只是“极‘织综’之能事者”还要数曲。<br>    曲也是长短句,但更为繁复自由些。王维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br>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br>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r>    短短四句,被谱成[大石调]《阳关三叠》(《全元散曲》),却衍变成:<br>    渭城朝雨渑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翠色。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富贵功名有定分。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旧游如梦,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br>    此曲将王维诗加以变化,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变原诗之清雅、真挚、深切,而为显豁、炽烈、缠绵,酣畅淋漓,曲尽其妙。<br>    词、曲都是格律诗,但相对于近体诗,在形式上却逐渐向自由化发展,显现出由严整趋自由的变化。不过这与古体诗的自由不同,是格律化的自由。当然,作为格律诗,词、曲、近体诗还有格律音韵的不同。关乎此古往今来多有论述,这里就不深入探讨。<br>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一段论述很著名:“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非常精要地概括了诗词意境的不同。诗题材广,容量大,局面开张,故厚重、宽广,显得“境阔”。词题材窄,反映面小,显得境狭,逊于诗之境阔,但“词之言长”,在抒情的深度上有所开掘,纵向深入,显得细腻深长,又自有优胜。词似乎“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局面狭小,但“虽小却好”(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其“好”正在“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在抒写幽细隐微之情时能“言长”而深婉,有无穷意味。诗长于以如椽大笔反映外部大世界,词长于深细表现内心小天地。发展到曲,则更为深切、明白,务必穷形尽相,酣畅淋漓。这一特点,概可从诗题材广阔多样,词曲多写情爱相思看出,即使同一题材作品,也可以比较看出。<br>    唐?李商隐《无题》:<br>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r>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r>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br>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br>    宋?秦观《满庭芳》:<br>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  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br>    元?关汉卿《沉醉东风》:<br>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br>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br>    上面一诗、一词、一曲,都写离别,都写得情深意挚,脍炙人口,但又各具特色。<br>    李商隐诗写别情,开头即将古人“别易会难”之语翻进一层,突出“别亦难”,见别情之难舍难分。“东风无力百花残”,勾画出别离环境,暮春之时,百花凋残,令人伤感的环境正与离人伤感的心境合拍,这是古诗常用的情景交融手法。而且“赋而比也”,“东风无力”似乎是离别情人的形象,“百花残”则似<br>    乎是生活中欢乐的凋残,“相见”时美好而欢愉的一切都过去了。颔联以比喻手法写爱情的至死不渝,春蚕绵绵吐丝比喻对爱人的绵绵情思,极写其深;蜡泪点点滴落比喻相思之泪不断流下,从分别此刻一直流到永远,极写其苦。一以谐音为喻,一以形象为喻,将春蚕吐丝到死,蜡炬燃烧至尽的物象过程化,生命化,美化,用以比喻人,都含有一息尚存、爱情之火不灭的寓意。缠绵执著,刻骨铭心,真是千古名句。颈联转换笔锋,以“但”、“应”拟想别后相思,“云鬓改”以形写相思之苦,“月光寒”以景衬相思之深,于细意体贴关注中见两心相通,更进一层写出一片痴情。末二句写别后企盼:常寄音信以慰相思。蓬莱仙山虽远,但在情人眼里看来也“无多路”,应不断遣“青鸟”为使常通音讯。<br>    秦观词也是抒写离情别绪,且既写离别环境,也写离别深情,但与李商隐诗比较,艺术特色却不相同。<br>    写别离环境,李诗仅“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概括描写,而且其中蕴含比喻,意味深永,而秦词则详尽展开。先写极目所见。“抹”、“连”二字准确绘出一缕淡淡的云缭绕山峦,一望无尽的衰草与天相连。写出深秋天高云淡,但也用连天衰草写出萧瑟苍凉,已显出“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辨》)的伤别环境。再写耳中所闻。城楼上时断时续的画角声呜咽悲凉,更引起离人的愁情。而且此片末还写到“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亦是对别离环境的进一步描绘,“斜阳”写日暮天暗,“寒”再点时令,也显环境清冷,“绕孤村”则见一片荒寂。总之,通过一系列清寒凄迷景物的描绘,具体展现了离别的凄凉环境。<br>    写别时情态,李诗是含蓄的,没有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比喻性的语句,写出两人的难舍难分,悲痛不已。而秦词则是具体展开,详尽明白地描绘。“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要即将远行的船“暂停”,让离人聊且再聚一会,喝喝离别酒,这已写出不忍分别。下片更写到“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一个暗暗解开身佩香囊,一个轻轻拆下带上同心结,互相赠送,作为惜别纪念,当“此际”此情,真是令人“销魂”呵!还要加上“襟袖上”的“啼痕”,把情人难舍难分的无比悲痛的离情写得具体真切、深挚感人!景情写后,李诗转笔写别后相思,悬想别后会因愁思而头白,而彻底难眠。
展开
目录
穿越时空的共鸣<br>诗词曲的艺术演进<br>纵深发展——走进艺术的胜境<br>《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无题》-《满庭芳》-《沉醉东风》<br>山水诗的演进——作为审美的大自然<br>《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望岳》-《鸟鸣涧》-《秋山》-《山行》-《霜晓》-《天台瀑布寺》-[雁儿<br>落兼得胜令]<br>咏史诗的发展——以史为鉴的诗意<br>《咏史》-《诗薮》-《咏史》-《贾生》-《途经秦始皇墓》-《潼关怀古》-《满江红》<br>咏物诗的艺术构思——似花还似非花<br>《琴诗》-《花影》-《石灰吟》-《卜算子·咏梅》-《咏骰子》-《咏蟹》-《水龙吟·杨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木兰花慢·杨花》<br>诗词曲的趣味<br>诗分南北——阳刚与阴柔之美<br>《郑风·蹇裳》-《越人歌》-《子夜歌》-《作蚕丝》-《捉搦歌》-《敕勒歌》-《惜别》-《春情》-[清江引]-[后庭花]-[寨儿令]-《溪隐》<br>情韵和理趣——唐宋皆伟人,各成-代诗<br>《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br>诗庄词媚——诗如壮士,词如美人<br>《醉花阴》-《夏日绝句》(《乌江》)-《书愤》-《摸鱼儿》<br>曲尚谐俗——诗人吟唱的民谣<br>《高祖还乡》-《汉高祖庙》-[普天乐]-[蟾宫曲]-[得胜令]-《虞美人》-《佳人脸上黑痣》-《佳人脸斑》-《嘲妓刘黑麻》<br>词曲曲直——词与曲的不同审美风貌<br>《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金字经]-《青玉案》-《别情》-[红绣鞋]<br>壮美与优美——雄伟劲直与温婉纡徐<br>《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登岳阳楼》-《望洞庭》-《洞庭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岳阳楼》<br>豪放和婉约——词的两种不同风格<br>《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br>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br>《登高》-《诗经·风雨》-《闺怨》-《天净沙·秋思》-《早发白帝城》<br>诗词曲的构思<br>层层深入——词贵愈转愈深<br>《雨霖铃》-《蝶恋花》-《苏幕遮》-[后庭花]<br>尽和不尽——想象的艺术天地<br>《歌-首》-《南苑逢美人》-《送梧州王使君》-《谢亭送别》-《声声慢》-《丑奴儿》-《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圈儿信》-《夜忆》-《宫词》<br>化丑为美——散曲所特有的蛤蜊味<br>《不伏老》-《风情》-[醉太平]-《干荷叶》<br>常中出奇——灵感-闪的巧思<br>《柳》-《喷嚏》-《金钱花》-《北陂(池)杏花》-《题不倒翁》-《秋浦歌》-《后催租行》-《酬乐天频梦微之》-《梦微之》<br>翻新出奇——别开生面的神来之笔<br>《咏史》-《乌江》-《题乌江亭》-《乌江亭》-《马嵬坡》-《读长恨辞》-《马嵬》-《春梦》-《阮郎归》-[凭阑人]-[天净沙]-《相思曲》-《清平乐》-《绝句》<br>传神刹那——寓于包孕的片刻<br>《看新婚诗》-《赋得对镜,赠汪琨随新婚》-《秋思》-《禁中作书与元九》-《春闺思》-《清平乐·赠陈参议师文侍儿》_《春情》-《舟过谢潭》-《宿甘露僧舍》-《舟中书所见》<br>反常合道——荒唐之道,写情却真<br>《渡汉江》-《闺怨》-《江南曲》-《哭具韬》-《虞美人》-[醉罗歌]<br>涛词曲的技巧<br>突转和发现——强烈的戏剧效果<br>《破阵子》-《女冠子》-《悯农》-《晚望》-《春日闺中即事》-《蚕妇》<br>正反衬托——从意想不到处落笔<br>《阮郎归》-《越中览古》-《鹊桥仙》-《梨花》-《雪梅》-《梅雪争妍》-《回乡偶书》<br>虚实运用——此时无声胜有声<br>《梦江南》-《十五从军征》-《陌上桑》-《江南春》-《宫怨》-《玉阶怨》<br>拟情于物——物犹如此,人何以堪<br>《赠别》-《真州绝句》-《台城》-《商歌》-《题情人药栏》-《采桑子》-《西厢记·长亭送别》-《江阴浮远堂》<br>巧比妙喻——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br>《扬子江》-《相思》-《官仓鼠》-《捕鱼谣》-《东都望幸》-《咏柳》-《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br>梅》-《间别》-《日日》-《别诗》-《少年游》<br>夸大缩小——诗人有夸张的权利<br>《咏大蝴蝶》-《十不足》-《讥贪小利者》-《田家》-《虚意谢诚》-《有美堂暴雨》-《歌-首》<br>以小见大——以有限表现无限<br>《绝句》-《赠范晔诗》-《杂诗》-《游园不值》-《马上作》-《过华清宫》-《赤壁》-《江雪》<br>诗词曲的语言<br>明刺暗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br>《述亡国诗》-《讥时》-《葬士》-《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师戏赠看花诸君子》-《咏喇叭》-《鲥鱼》-《王昭君》<br>率直与婉曲——-泻直出与反复缠绵<br>《乌衣巷》-《叹燕》-《小腆纪传·阎应元传》-《长门怨》-《长信秋词》-《宫词》-《示儿》-《端嘉杂诗》-《书陆放翁诗卷后》<br>含蓄蕴藉——不著-字,尽得风流<br>《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子夜歌》-《题临安邸》-《龙池》-《江南逢李龟年》-《剑门道中遇微雨》-《有感》<br>委婉曲折——文似看山不喜平<br>《述怀》-《泊秦淮》-《闺意献张水部》-《节妇吟》-《偶成》-《移家别湖上亭》-《春怨》-《浣纱女》-《题息夫人庙》-《题桃花夫人庙》<br>诙谐之趣——调笑色彩与黑色幽默<br>《送别》-《菩萨蛮》-《悲老宫人》-《纵笔》-《有叹》-[折桂令]-《偶题》<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