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士林悲歌:漫话《儒林外史》
0.00     定价 ¥ 7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5137394
  • 作      者:
    陈文新,陈庆,潘志刚
  • 出 版 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文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首席专家。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主编有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等。著有《明代诗学》《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小说传统》等。曾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基于对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文本分析和对其独特思想内核的深入探究,借助漫谈的形式,以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心灵世界为切入口,通过对《儒林外史》所反映的科举时代“名士”众生相的描摹和对《儒林外史》视阈下的科举叙事的观照,围绕读者感兴趣的11个方面,全面讲述了科举制度下士人历史使命与道义理想、独立人格的博弈与矛盾。本书研究视角开阔,打破文学作品解读的条框,语言通俗生动,既为读者阅读《儒林外史》一书提供了导读范本,也有助于人们系统了解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影响、文人学子的生存状态,进一步走进其内心深处。
展开
目录
引言
章一 从个人关切到社会关怀
吴敬梓诗文中弥漫着科举失利的挫折感
“词科”反思:从个人关切到社会关怀
《儒林外史》集中表达了吴敬梓的社会关怀
章二 明清科举的命题与阅卷
从“周学道校士拔真才”看院试阅卷
乡试与院试的考查重点不同
会元选拔中的房师、座师及其阅卷特点
章三 明前期科举:从历史到小说
《儒林外史》中的明初科举与历史参照
成化至正德年问的重要科举史实
成化至正德年间科举叙事的三个特点
从童生到举人:功名路上的喜剧和悲剧
章四 明后期科举:从历史到小说
嘉靖、隆庆年间的重要科举史实
嘉靖、隆庆年间的科举叙事
八股文鼎盛期的鲁小姐和马二先生
万历以降的科举叙述与历史参照
章五 《儒林外史》视野下的科举功名
功名与人品
功名与风水
功名与“揣摩”
章六 科举时代的中流砥柱
虞博士以“养家活口”为人生第一要务
庄绍光“高尚其志”而又平凡无奇
虞育德、庄绍光既是哲人,也是诗人
贤人风范与名士风流
章七 科举时代的“名士”众生相
故为矫激之行以调侃流俗
杜慎卿的成名之道
“借幽雅以博荣名”
权勿用的怪诞
斗方名士之“酸”
“呆名士”之“呆”
章八 不合时宜的侠客梦和青楼梦
娄家两位公子的养士梦
凤四老爹仗义行侠的意义何在
沈琼枝一味负气斗狠为哪般
青楼佳人聘娘的素养与白日梦
天真的“名士”被青楼名妓涮了一把
章九 《儒林外史》的九种笔法
以诗情画意入小说
以游记笔法写南京风物
用正笔直笔写“书中第一人”
用直接心理描写揭示“礼贤下士”的表演意味
“三顾茅庐”的戏拟与解构
局内人视角与生活的原生态
局内人的相互攻讦与讽刺效果
拆谎的技巧
意味深长的对比
章十 假如吴敬梓遇见曹雪芹,他会怎么说
吴敬梓如何评价曹雪芹的创作理念
吴敬梓如何看待贾宝玉
吴敬梓如何看待林黛玉
章十一 假如曹雪芹遇见吴敬梓,他会怎么说
曹雪芹如何看待吴敬梓的创作理念
曹雪芹如何看待虞博士
曹雪芹如何看待聘娘
结束语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