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拉萨八朗学青旅的五人间。我洗澡回来的时候,房间里又新搬进来了一个女孩。这是她第一次独自背包出来,那个崭新的登山包就搁在她脚边。大伙儿围在一起聊天,有的没的。女孩指着横在地上的一个大旅行箱,好奇地问:“这大箱子是谁的呀?一看就知道是第一次出来自助游的,还拉箱呢!”我们这些老住客,没事的时候会窝在房间里闲聊,说说各自的旅行经历,所以对彼此都是略知一二的。女孩话音刚落,大家当即笑作了一团,我也笑了。是的,那个箱子是我的。女孩后来很不好意思,但她还是忍不住问了我一个问题,背包客不是都应该背登山包的吗?呵呵,是啊,背包客不就应该背登山包的吗?如果这样说来,那么起初我的确是一个定义内的背包客,结果后来走着走着,就被定义外了。
不背包原因有三:其一,我不善整理。如何把那么多的琐琐碎碎都收拾好,塞入一个包里,一度让我非常抓狂。每到一个地方,离开一个地方,都要重新整理打包,重新经历一次这样的过程,实在让人崩溃。其二,背不动。其三,路途上我总是会买些当地的小玩意儿回来,登山包里一塞一压,回家打开一看碎的碎,裂的裂,实在心疼的要命。后来一合计,干脆就改拉箱子了。
维基百科在对背包客的解释里有这么一段话:“被称呼为背包客的旅行者往往是在有限的预算下进行旅行活动,所以他们对于旅行的规划、景点的独到之处也常有自成一派的见解。”所以,任何有一定预算的,自助性质的旅行,都可以广义地被归类为“背包游”。如果将背包客的定义局限在背包上,就比如玩摄影的人一定要拿单反相机穿摄影马甲,再比如现在很多国人出去旅游都清一色的冲锋衣一样,形式主义再一次华丽丽地喧了宾夺了主。说到这个冲锋衣现象,是路上的一个老外朋友Steven告诉我的。没有褒贬之意,忽然想到就顺带提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他说,在路上,只要看到穿清一色冲锋衣的一拨人,90%可以断定是中国游客。后来,我也留意了一下,的确如此。
Steven说,他们长线徒步或者户外探险的时候才会穿冲锋衣。一般出去旅行,都是想穿什么就穿什么。T恤牛仔,吊带短裙,有时候高兴了塞双高跟鞋到行李里也全凭了心情。如果始终纠结在装备上是否“背包客”,走的路线是否“背包客”,住的地方是否“背包客”:那么这样的背包行,也就早已背离了背包行自由、独立、追求个性的内在精神了。
身体的远行只是一种方式,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思想上的自由和解放,我以为,这才是背包客精神真正的养分所在。有些人貌似地球也绕过了大半圈,可是只言片语间那种狭隘与幼稚却暴露无疑。即使地球再让TA绕个几圈,于TA也只是身体的翻山越岭而已,不是心灵的。这样的人,我并不羡慕。
所以现在,我仍旧一路继续被“嘲笑”着,一路继续拉着我的大箱子走南闯北。我找到了自认为最舒服的方式,至于别人怎么看,我是不介意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别人的质疑、评判,各种各样的声音,往往会使内心产生摇摆。我们通常会极力反驳,企图说服对方,从而证明自己是对的。其实不过是因为对这件事情本身,你自己内心也是不确定的。
若真的内心足够坚定,倒是会坦然地一笑而过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