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领导人丹尼尔-奥尔特加曾三次竞选总统失败,2006年第四次竞选成功。他既提出了一些积极的社会政策主张,也强调要巩固国内民主,尊重私有财产,支持与美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并表示他已经放弃年轻时的马克思主义理想。
2006年在厄瓜多尔大选中获胜的科雷亚,是由左翼“社会主义党一广泛阵线”等组成的“主权祖国联盟运动”的领导人,并得到国内强大的印第安人运动的支持。他提出了扩大民主参与,革除弊政,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限制外债支付等政策主张。
这些新上台的政党中,凡是原来就具有左派背景的政党,既不是保持原有政治立场,更不是进一步激进化,而是转向“温和化”。“以前激进、后来得以重新改造的左派的最好的例子可以在智利、乌拉圭,以及在较轻的程度上在巴西找到”①。为什么国际舆论把这些政府都划为“左派政府”呢?笔者认为,前提主要有两条:其一,这里所说的“左派”只限于在资产阶级阵营内部区分“左翼”与“右翼”;其二,当前拉美的左派政府是相对于90年代积极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政府而言的。也就是说,是根据当前拉美的现实来提出区分“左”与“右”的标准,而不是根据某种经典的左派标准来解释当前的现实。例如,多米尼加学者罗萨诺认为:“区分左与右的标准是对公平所持的态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