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子精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434651
  • 作      者:
    罗尚贤著
  • 出 版 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罗尚贤,1936年2月生,广东兴宁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兼《广东社会科学》主编、广东老子文化学会会长、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会长。196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留校任教多年,曾负责创办《暨南学报》并任主编。曾参与筹建中共广东省河源市委,任常委、宣传部长。曾应邀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隆德大学讲授中国哲学。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思想史与当代哲学。
  主要著作:《老子通解》(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1996年出版修订本)、《老子与当代中国人》(1996年广州出版社出版)、《老子章段今解》(2007年广东省经济出版社出版)、《和谐社会与和生文明时代》(2008年广东省经济出版社出版)、《和生论》(2013年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和生哲学与和生文明时代》(2014年广东省经济出版社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老子与中国新文化丛书:老子精读》主要内容包括:万物繁殖生衍的伟大力量——和生力、老子道学的主要渊源:远古中国图象文化的阴阳和合、从“行黄老之学”“独尊儒术”到“敦尚孔老”而儒形道魂的理学、老子建构的和生哲学与毕达哥拉斯等人在希腊的传播、老子、马克思、邓小平一脉相承的智慧、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生文明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持真、行善、求美,缺一不可,没有主次,三者融为一体,而统一于“人”。故《老子》第八十一段作为结束语写完后,老子高呼一个口号:“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天然道理(天理)本性不偏亲,永远属于善良的人们。
  总而言之,《老子》从出发点到总归宿,讲的都是力图人间真善美的高度智慧。可见老子唯道论的主要宗旨是力图人间真善美。三、有无相生的宇宙观标志人类思维的飞跃发展;
  当其无有的方法论是对人类实践的伟大启迪
  “有”“无”的概念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印度的《梨俱吠陀·无有歌》提出来的。当时南迁的雅利安人已开始探索世界“从哪里生出来”的问题。他们受男女交合生孩子的生活启迪,说:“有一些持‘水种’者,有一些具‘伟力’者,自力在下方,动力在上方。”“起先爱欲出现在其上,那是心意的第一个‘水种’。智者们在心中探索,在‘无’中发现了‘有’的联系。”①他们感悟到了“有”和“无”在现象世界的“联系”,却未认识这“联系”的实在意义,未解决世界是怎么来的问题。
  约在半个多世纪后,正在搞“昆仑实验”的老子,居住在吠陀文化的发祥地——印度河中游,并与宣讲吠陀经典的高级知识阶层老婆罗门结盟而共建浮图邦。他们经常有共同探讨两国文化精华的机会,据《文子·自然》的记述,老子把印度的“有、无”与中国的“阴、阳”结合起来,并产生了“宇宙”概念。老子日:“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大者无度量……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道在中而莫知其所。”②“往古来今”即时间,是无始无终的;“四方上下”即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总而言之,“宇宙”是无形无限的客观存在。又说:“天下有始,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非雄非雌,非牝非牡,生而不死,天地以成,阴阳以形,万物以生。故阴与阳,有圆有方,有短有长,有存有亡……死生同理,万物变化,合于一道……道以存生,德以安形。至道之度,去好去恶,无、有知故,易意和心,无以道迕。”由此可见,老子确认:以“阴、阳”去解释“无、有”及“存、亡”,则知其变化是以“和”为中心的,围绕“和心”,或聚合,或分化。得“和”则生存,失“和”则衰亡,这是不能违反的道理。这是《文子·自然》记述老子所讲的道理。
  从老子亲自撰写的《道德经》中可更清楚地看到这道理。第十四段,老子论说了“无”是物的一种存在形式,称之为“无物”,是“无状之状”,即没有形状的物质状态。第十六段,老子论证了“无物”是从“有物”复归而来的,是万物更新规律决定的。第四十一段,老子论证了“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阴阳冲和规律决定的。第二段,老子已确认“有无之相生也……恒也”。有无相生是普遍的现象,故是恒道。欧洲人把“普遍现象”称之为“客观规律”,中国人则喜称为“原理”“天理”“恒道”。
  上述可见,老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把“阴阳”与“有无”结合起来,即把物性认识与物状认识结合起来,形成对“物质”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启迪他进而提出“宇宙”概念。认定有形有限的万物在无形无限的宇宙中衍生,给世界以无限的生机。这就是有无相生的宇宙观。老子还认为,人类应把握这种生机,运用“有无相生”的原理,进行“当其无有”的创造,以供人们利用。
  “当(dang)其无有”的高效创造,必须彻悟“有无相生”的原理。然而,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哲学著作,能说清此理的实在太少。哲学作为智慧之学,几乎被搅成碍智的或与现实生活无关的“玄学”。
  “当其无有”,就是恰当地对待“无”和“有”,即创造必要的条件,使无和有生成新的统一结构,以应人们之所需,而供人们利用。《老子》第十一段以现实生活中的三个事例说明“当其无有”的道理。其中,“凿户为室”的“当其无有”被后人发展成了中国“风水科学”的整套理论。剔除其迷信成分,应是一门前途远大的科学,可称之为“环境美学”。环境美学是经济、科技、人文精神综合性的科学。它在工业文明更新为和生文明的我们这个时代是具有特殊价值的。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固然重要,“创造新环境”则更为重要。况且,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如何住得好而安居,是当今之世最主要的时尚,是各国最主要的“内需”之一。
  ……
展开
目录
卷首语 往古来今话道学
一、万物繁殖生衍的伟大力量——和生力
二、老子道学的主要渊源:远古中国图象文化的阴阳和合
三、从“行黄老之学”“独尊儒术”到“敦尚孔老”而儒形道魂的理学
四、老子建构的和生哲学与毕达哥拉斯等人在希腊的传播
五、老子、马克思、邓小平一脉相承的智慧
六、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生文明

卷上《老子》标准原文和现代译文
一、道经
二、德经

卷下《老子》十五题
一、老子的“道”“德”是哲学概念,讲的是修身、处世、治国、观天下的智慧,不同于伦理概念的“道德”
二、老子唯道论的主要宗旨是力图人间“真”“善”“美”
三、有无相生的宇宙观标志人类思维的飞跃发展;当其无有的方法论是对人类实践的伟大启迪
四、从“沕望”到“道纪”的认识理论,开创了“实事求是”的认识途径
五、“无为(违)而无不为”——把科学思想与奋斗精神结合起来便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有争”与“不争”的辩证统一
七、老子论革命战略的“三适”原则——适当、适度、适合,是改革者必须具有的觉悟
八、“小邦寡民”是发动大道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不是“开倒车”,也不是“理想国”
九、“邦利器不可以视人”——浮图邦的规章制度(“浮图法”)不因人而异,必须一视同仁,坚持平等和均平
十、“出生入死”的人生过程,决定“为天下”的自然本性。行者明智造福,违者妄作惹凶
十一、“不敢为天下先”——不要冒昧地把自己摆在天下之前,要“退其身而身先”,要“以其无私而成其私”,做到先公后私
十二、“养生”主要是“养心”而顺气,“养心”的要诀是“尊道而贵德”
十三、须了解《老子》成书的主要背景方能读懂《老子》
十四、精读《老子》宜选择最近原貌的版本,后人篡改太多的版本,不可能反映老子思想
十五、贵和重生春满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