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经》的图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48747
  • 作      者:
    许建良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许建良,江苏宜兴人;日本国立东北大学文学博士,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9月日本国立大阪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高访学者,2012年日本国立东北大学高访学者;1993年10月到日本东北大学师事日本著名中国学会评议员、汉学家中嶋隆藏博士,前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那里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2001年6月来东南大学。完成省部级、国家重大科研课题6项。出版专著《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研究》《先秦道家的道德世界》《先秦儒家的道德世界》《先秦法家的道德世界》等9部,达300万字;主编《中国伦理文化宝库》等5部;在《哲学研究》《集刊东洋学》(日本)以及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等海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30多篇,其中英日语论文5篇。在日本的10年留学研究生活中,专业知识获得系统训练,研究言之有据,不云人云,大胆提出“自己本位——儒家道德的枢机”、“他人优位——道家道德的枢机”等观点,聚焦至今一直为人所忽视的“因循”问题,得到学界重视;先秦原道德哲学研究三部曲(道儒法),以独到的视野对已经成为人们陈式的问题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为中国道德哲学的深入研究默默地做着扎实的努力。始终崇尚道德在“目中有人,心中有他”;坚信:踏实问学,真心待人,方能回味无限。
展开
内容介绍
  儒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海外的影响,却无法与《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形成的轰鸣相抗衡。西方人在把它作为“意义与生命之书”、“让生命更辉煌”、“创造的哲学”的同时,又大胆预言21世纪将是道家哲学的世纪。它所包含的玄妙道理、尤其是从他人向自己推进的运思方式,以及他人优位的价值心理,为人超越自己局限、依归宇宙万物一体而走向健康生活预设了迷人而着实的通途,这对解决人类正面临的能源、生态、人际关系疏离三大危机,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道德经>的图谱》吸收帛书和郭店楚墓竹简等出土的最新文献,放眼全球汉学界的研究成果,在对81章原文进行通俗翻译的同时,每章集中一个问题进行论析而勾勒具体的图像,从而在81个图像的折射和综合联动中,形成无形的《道德经》的总体图谱,以彰显老子思想的全面整体性,以通俗的方式为读者摄取《道德经》资源而丰富自己生活提供切近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老子告诉我们,在宇宙世界里,只有“道”是绝对而无处不在的存在,而其他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存在物,不是绝对的存在体。在相对的坐标里,一切存在仅仅具有相对的价值和意义,而没有绝对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在是在的世界里,“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都是相辅相成而产生和存在的,是互为存在条件的,离开一方,则另一方就没有自己存在的条件,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则。所以,通过“有”或“难”的方面,来否定“无”或“易”的方面的做法,是可笑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它们是互相支撑的关系世界,不是互相攻击的存在,尽管存在对立的内质规定,这种对立因子正成为相辅相成的条件。
  另一方面,在价值的世界里,“美与恶”、“善与不善”,也是相生相成而互为对方条件的,诸如离开“美”,就不可能有“恶”存在的理由和条件。所以,通过“美”或“善”的方面,来否定“恶”或“不善”的方面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与是在世界的事务相比,“美”、“恶”都是当为世界的产品,它们是价值判断的结果;价值判断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这些标准也是人为的产物,是因人而异的,因为需要经过个人理性的过虑,相对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相对性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局限性,来自于人理性的产品,诸如人往往具有自然的是己而否他的情感等,都直接联接着局限性。因此,在人的价值世界里,没有绝对的价值,一切仅具有相对的意义。
  老子在此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宇宙世界里,一切都处在动态的平衡之中,平衡是互为条件的存在体,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平衡的丢失。所以,在生活里,不能以甲来否定乙,甲乙即使具有不同的规定,在生活里实际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具有的价值是一样的,否定了甲,乙的价值也迅即荡然无存,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所包涵的意义。当然,在此,老子仅仅是在静态的层面演绎了辩证法的运思,而没有在动态的视域里,演绎辩证法的规则,只有对立,没有统一,诸如“美与恶”等的相互转化的方面,暂时没有涉及,当然,在整体上,老子道家重视的正是对立实践里达到的平衡和统一。
  正是在相对性的意义上,老子提出圣人治理社会的理想的方法,就是依顺自然无为的方法,无为自然不是什么都不为,而是不有意而为。因为,有意而为是依据个人的臆想而来的行动,是以行为主体为中心而进行考量以后的结果。所以,自然无为是一种依顺万物本性而为的行为,在此,外在的他物成为了行为决策惟一依凭的因素,得到重视的不是行为主体,而是行为客体,这是一种他人优位的价值取向,是先他人而后自己的价值追求。在具体的关系世界里,圣人对万物责任心的体现就在推行“不言之教”,显然,这里的“不言”,也不是什么都不说,而是不有意而说,因为有意而说的教化.只是一种向他人灌输陈式教条的方法,并没有丝毫本着教化客体本有特征来成就客体的意思。因此,在圣人施行的无为的社会治理实践里,圣人绝对不向民众施加臆想的价值观,考量和切实追求的惟一事务就是遵循万物本性来成就万物,这样的结果,在自然世界就是万物的蓬勃发展,在人类社会就是民众潜力的充分发挥。即使在这样的情势下,圣人也绝对不自卖自夸,不居功自傲。正因为这样,万物从不离开圣人,尽管万物不知道圣人在为他们做什么,只明了与圣人相处是非常愉快和充实的,自己永远是圣人行为决策的中心,而不是圣人自身价值实现的工具。因此,圣人不仅行动上无为,而且能够在价值导标上无己、无我,这是从根本上对人类社会矛盾和争端进行消解的有效方法。其实,圣人的行为,在根本上也是相对性思想的具体实践,圣人就是把自己看成相对的存在,自己的价值正在与万物的联系之中,离开万物,就没有圣人存在的必要和意义,而这个又赋予圣人自身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这个在今天,难道不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吗?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难易相成
第三章 虚心实腹
第四章 和光同尘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生而不有
第十一章 有无利用
第十二章 取腹去目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第十六章 归根复命
第十七章 自然功成
第十八章 道废有仁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
第二十章 愚人之心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 少得多惑
第二十三章 道德同得
第二十四章 自伐无功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燕处超然
第二十七章 人物无弃
第二十八章 大制无割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第三十章 果而勿强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
第三十二章 始制有名
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
第三十四章 衣养万物
第三十五章 道淡无味
第三十六章 柔弱胜强
第三十七章 无名之朴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贱为贵本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大方无隅
第四十二章 冲气为和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正
第四十六章 知足为足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无心之心
第五十章 出生人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五十二章 复归其明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
第五十四章 身修德溥
第五十五章 知和益生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无欲自朴
第五十八章 祸福倚伏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治国烹鲜
第六十一章 大小相宜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主
第六十三章 图难于易
第六十四章 辅物自然
第六十五章 玄德大顺
第六十六章 乐推不厌
第六十七章 慈勇俭广
第六十八章 善战不怒
第六十九章 不敢为主
第七十章 知我者希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第七十二章 自知自爱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无生贵生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成而弗居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