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无言之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4985
  • 作      者:
    朱光潜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学散步丛书:无言之美(第二版)》讲述了:由于美在于事物的一种特殊的样子而不是一种特殊的事物,因此如何看出事物的美的样子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就是为什么朱先生把审美经验问题看得比美的本质问题还要重要的原因。事物是在我们的一种特殊观照经验中显现为美的。美学的首要问题是从理论上界定审美经验,进而帮助人们获得这种经验。
展开
作者简介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笔名孟实、盟石。历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谈美》写于1932年,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同年1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作者说:“在写这封信时,我和平时写信给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便写什么,什么书也不去翻看,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盘接收。”历80年的时间淘洗,本书愈发显出字字珠玑的名作本色。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学散步丛书:无言之美(第二版)》内容介绍: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引起我们的审美经验呢?在朱先生看来,毫无疑问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确,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也可以被看成其他的样子,比如,在收藏商眼中是财富,在搬运工眼中是重物,在匆匆忙忙、大声喧哗的美国游客眼中是到此一游的标志。但是,同其他事物相比,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倾向于被看成美的形象,它主动吁请人们把它看成形象,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感染力甚至强迫人们将它看成形象。这并不表明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或美,但艺术作品最容易成为艺术和美,这就是朱光潜美学系统中的艺术作品同一般物的区别。一起来翻阅《美学散步丛书:无言之美(第二版)》吧!
展开
精彩书摘
  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继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truetonature):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似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么?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接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那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阈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那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那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
展开
目录
美学的散步(代总序) 
“慢慢走,欣赏啊!”(代序) 
第一编星光 
无言之美 
美在意象 
丑非不美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刚性美与柔性美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第二编化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想象与写实 
情与辞 
精进的程序 
自由主义与文艺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第三编妙悟 
永恒的《蒙娜·丽莎》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鲍蒂切利杰作《春天》之欣赏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为嘉定丰子恺画展作 
诗的意象与情趣 
诗的主观与客观 
诗的无限 
从生理学观点谈诗的“气势”与“神韵” 
谈中西爱情诗 
诗人的孤寂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第四编生趣 
谈美感教育 
谈趣味 
消除烦闷与超脱现实 
音乐与教育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看戏与演戏——两种人生理想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编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