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会感慨,执着的人常被执着所伤,风流的人终将被风流所困。
比如诗词,你我都学习过的李煜,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是一个被俘的南唐皇帝,一生文采飞扬,最后由于一首绝伦的《虞美人》使自己陷入不被赵匡胤所容忍的境地,愁怨发挥到了极致,也无奈被赐死,再也不可以写出更加体验深刻的新词。李煜没有活下去,是因为他当初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作为一个被捕的前朝帝王,怎么可以在那种情况下真实地去抒发“亡国恨”呢?从这一方面来看,当他极其擅长的语言文字发挥到了极致,信马由缰的时候,意识就脱缰了,不再约束和顾忌自己的处境,让听到、看到《虞美人》的人都“内心不爽”,从而丧失自己的性命。
东周列国里有死士豫让,这是我曾和你谈论过但你不太熟知的一个勇士,执著忠义,死于过度的执著忠义。他一直要为旧友复仇,却不管旧友是谁,一直要杀死仇人,也不管这个仇人于国于民有没有造福的能力,最后死于对“忠义”不知变通不合时宜的执著。
豫让之死,也是个不知道修正自己的历史实例。对你,似乎太过于宏观了,距离你比较贴近的例子应该是你说过你要坚持跑步吧,我们讨论过字写得很美妙的庞中华老师在读书期间遇到了不称心的情感问题时就喜欢去操场跑步。你没有这么坎坷,你是由于“三围”尺度渐大,不得已而立下这个目标。想想你这读书十几年的过程中对自己立誓几次要去每天跑步了?当然你会说,这不光是不能修正目标,还有不能坚持的原因。那我问你,你立下目标每天去跑步之后,有谁来监督你完成?如果目标是每天跑步30分钟,当你时间不足,打了水之后,只有10分钟的时间,你有没有修正方案,用这十分钟来跑步或者跳绳呢?这是个我假设的例子,上次你也说了,你在考试前去找老师答疑,结果等了许久,老师开会仍不结束,你只好和同学边聊天边继续等着,等到最后老师说饿了,明天再答疑,你就愤愤地回到寝室去了,没了心情复习,最终导致第二天不再愿意去答疑,心情不佳,科目成绩考得也很不理想。你有没有设想过,当老师在开会的时候,老师的会议大致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如果不能结束,你为什么不改道去图书馆复习,或自习室里去找那两位成绩优秀的女同学请教?你的另一套方案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