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研究:以天人关系为中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222767
  • 作      者:
    杨汉民著
  • 出 版 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研究 以天人关系为中心》以天人关系为中心,对《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进行了系统阐释,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几个方面以外,对战国时代士人价值观的变迁、《吕氏春秋》与历史实践的关系等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所有这些,有的是对前贤时哲的补充,有的则是作者的发现。这些看法,不一定正确,仅是一家之言,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自然会改变。但是,从历史实践的层面考察思想的共性与个性、把握思想史的变迁历程,无疑是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吕氏春秋》编纂成书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战国社会变革与学术思想的繁荣
一、兼并战争的加剧和政治格局的变换
二、封建官僚体制的建立和士人阶层的活跃
三、从“道术为天下裂”到诸子百家的融合
第二节 《吕氏春秋》编纂于秦国的历史基础
一、秦国的崛起与吕不韦的执政
二、秦国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奠定了《吕氏春秋》的历史基础
三、战国士人价值观的转变构成了《吕氏春秋》的学术基础

第二章 《吕氏春秋》天人关系论的凸显及其思想渊源
第一节 《吕氏春秋》凸显天人关系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吕氏春秋》天人关系论的思想渊源
一、“天”之思:天道自然之和谐
二、“人”之价值觉醒:社会秩序之构建
三、和谐与秩序:“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第三章 《吕氏春秋》的天人关系及其对战国诸子的批判吸收
第一节 《吕氏春秋》思想体系中的“天”与“人”
一、“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的宇宙生成论
二、“天”的多重含义及其相互作用
三、“阴阳之化”之人及其“达生死性命”的人生价值观
第二节 人法天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及其理想境界
一、《吕氏春秋》人法天地的指导思想及其结构体例
二、《吕氏春秋》人法天地的基本原则
三、人法天地的主要方式——天人感应
四、入法天地的理想境界——“阴阳之宜”而“全其天”
第三节 “天人合一”的政治宇宙图式
一、从“天人合一”中寻求政治存在的意义
二、“天人合一”政治宇宙图式的主体框架及其内在联系
三、“天人合一”政治宇宙图式的文化意义
第四节 《吕氏春秋》对于诸子天人关系说的综合及其特点
一、《吕氏春秋》对于诸子天人关系说的综合
二、《吕氏春秋》天人关系论的特点

第四章 《吕氏春秋》天人关系模式下的“王治”目标
第一节 “殊途而同归”与战国诸子“王治”思想的演变发展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王治”目标及其对战国诸子的综合与超越
一、着眼于政治操守与智慧的君臣关系论
二、德主刑辅的政治模式
三、刑名之术——王者之治的重要手段
四、义兵之说——王者之治的必然选择

余论:《吕氏春秋》政治思想的历史实践及其影响
一、《吕氏春秋》政治思想的历史实践
二、《吕氏春秋》政治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