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108323
  • 作      者:
    许抗生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陈鼓应,1935年生,福建长汀人,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就读于台湾大学,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他是闻名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


  许抗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老子与道家》、《魏晋南北朝哲学思想研究概论》、《三国两晋玄佛道简论》、《魏晋思想史》、《僧肇评传》、《佛教的中国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道家(道家学派和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思想深邃,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
  《国学论丛: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集合了作者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有关道家文化的论文中挑选出的40篇文章。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先秦与汉代的道家,二、魏晋新道家(魏晋玄学),三、道教,四、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这些论文大致反映了我对道家文化的研究状况和看法。其中第四部分的一些文章阐述了我近年来对构建当代新道家思想的一些想法,如创建当代新道家的目的、宗旨、主要思想,以及思想体系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学论丛: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
  《史记·老子传》说“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云云,说明老子著书上下篇是言道德之意的。汉初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即有《道》篇与《德》篇之区分,不过与后来的通行本不同,《德》在先,《道》在后,通行本则《道》在先,《德》在后。可见老子除了研究其最核心的概念“道”之外,还十分重视对另一核心概念“德”的研讨。在老子那里道与德其实是相通的,就天地万物(包括人)而言,得道之谓德,德者得也,得道者也。得到“道”就成为自己的德。德本写作“惠”,直心为德,即指本来的心,就本心或本性而言,故后来有“德”性的说法。所以高亨先生说:“今详审老氏之书,略稽庄生之言,而予以定义日:德者万类之本性也。”(《老子正诂》,古籍出版社1956年出版,第8页)确如高亨先生所说,老子道家所讲的德,即是性之义,德就是指本性而已。所以德论就是性论,就是物性论和人性论,老子尤其重视的是人性论,并特别关注圣人(最高人格者,最高领袖人物)的本性问题。虽说五千余言《老子》中没有讲到一个“性”字,但老子十分重视德论,讲了道德二论,可见老子对德性问题的重视。
  就德为性之义而言,一切事物皆是有德、有自己的本性的。因此《道德经》中提出有诸多的德,如道有道之德,称之为玄德;圣人有圣人之德,由于圣人是体道(体悟道)的,所以圣人的德与道之德一样,亦称之为玄德;天地万物亦各有各自的德等等。但天地万物之德(性)皆是得“道”而形成的。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为正,将恐蹶。”(《老子》39章)这是说,天清、地宁、神灵、谷盈、万物之生长,乃至侯王之治平天下,都是由于它们各自得到了“道”(一即道)而成就了自己各自的性质。反之,如果得不到“道”,形成不了自己的德性,那么这些事物也就都不能存在了。在这里“道”与“性”(德)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老子》中各种具体事物的“德”,往往用“道”来表现,诸如有天道、明道、进道、人道等等说法。同时,老子还提出了德有上下之别和厚薄之分。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38章)这是说,具有上德的人不自以为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总表白自己有德不离失德,其实他没有德。可见,上德是有德之人,下德是无德之人。老子又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老子》55章)婴儿赤子朴实天真是“含德之厚者”,人长大了智慧多了,玩起了虚伪欺诈的东西,含德薄了,乃至完全丧失了德,成为了无德的人。老子最关注和提倡的是圣人的德,认为圣人是体悟“道”的,他的德性是应该与“道”相合的,所以只有圣人的德性,可以称作与道的德性一样,叫做“玄德”。作为人类人格的最高代表的圣人,究竟应当具有哪些德性呢?既然圣人的德(玄德)与道合,则宇宙本原“道”所有的德性,如自然无为、无私、无欲、朴实、谦下、虚静等等,也应成为圣人的德性。归结起来说,圣人至少应该具有如下的六种德性。
  ……

展开
目录
前言

先秦与汉代的道家
老子的逆反式思维与道论
老子的辩证否定式思维方法
老子论圣人之玄德
老子的圣王论——无为而治的国家管理学说
初读郭店竹简《老子》
再读郭店竹简《老子》
三读郭店竹简《老子》
略谈帛书《老子》与帛书《易传·系辞》
再解《老子》第一章
略说黄老学派的产生和演变
《列子》考辨
读上博简《恒先》篇札记
《淮南子》论“道”
《淮南子》论“无为而治”
老庄道家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简论道家的人学思想
道、自然、自由、和谐——略谈老子道家的基本思想

魏晋新道家(魏晋玄学)
略说魏晋玄学
略谈魏晋玄学的自然主义思想
简论魏晋玄学是新道家
关于玄学哲学基本特征的再研讨
论魏晋道教与玄学的关系
言意之辩

道教
略论道教的几个思想特征
略论道教养生学思想
简述道教的伦理思想
谈谈黄老道与黄老道学
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黄帝阴符经》的“天人合发”说——谈

谈道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葛洪论玄道
葛洪道教思想研究
葛洪社会政治思想探析
《黄庭经》浅析
略论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
王重阳的天心说与禅宗佛教的本心说之比较研究

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
简论道家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
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
再谈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关于当代新道家的一些思考
当代新道家的伦理价值观
道家道教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活
构建当代新道家学说之初步设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