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是道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9902341
  • 作      者:
    抱一法师开示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洞悉内心因果,方得人生豁然自在
  *国家宗教局备案道士、龙虎山天师府授籙法师、黄河道院住持道长抱一法师开示
  *封面用道家平安符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道教符箓派传承人李一功先生提供
  *抱一法师亲手撰书188道五路运财符由我司工作人员在首印图书封装前随机结缘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抱一法师,法号代三永,道号抱一。龙虎山天师府授籙法师,黄河道院住持道长,国家宗教局备案道士。俗名代永清,乃幼时体弱多病,幸遇仙缘,拜全真龙门派十七代高道上教下良王先师座下,赐名永清(身份证用名)。为龙门派十八代传人。
  后机缘所感,礼正一道上罗下宏法师座下传度,赐法号三永。壬辰年天师府授籙,秉承太上祖师,道不离俗,和其光同其尘。入住黄河道院以来,弘扬道法,度化有缘广修善业,济渡群迷。“
展开
内容介绍
  人这一辈子,其实就做三件事:一是用嘴说话,二是用手做事,三是用心思考。显然,说话、办事都离不开“用心”。“心”之所在,必须通古今、明大道,而道家学问字字玑珠,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然、洞悉万物、把握人心的规律,谙熟这些玄妙的人生道理,就可以在无为中成就有为,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
  《道是道理》通透解读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妙之机,提出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实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以玄道之眼看世间无象
  事事不过一个“道”字
  我们常常困惑于事业的起落、运道的兴衰、情绪的悲喜、财富的聚散……殊不知世界万物本是无物,大千万象却是无象。睁开被尘世弥封的玄道之眼,一切的悲喜荣辱不过是如天地之始般混沌一片。
  在中华五千年思想史上,“道”家一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道家思想,源远流长,通亘古今,经久不衰,有着无与伦比的延续性。
  世间万物都逃不过一个“道”字:张良,运筹帷幄,不愿封王,自请封于“留”,是效法“居善地”,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厄运;郭子仪,海纳百川,齐“福禄寿考”;陶弘景,挂冠神武门,“山中宰相”百世流芳,优哉游哉;唐太宗,“贞观之治”,开盛世王朝,千古一帝……“道”矣,玄矣,妙矣!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样一段:
  东郭子向庄子请教:“大家经常说的‘道’,到底在何处呀?”庄子曰:“大道无所不在。”东郭子说道:“必须说出一个具体的地点来。”庄子说:“在蝼蚁之中。”东郭子说:“怎么存在于这种低下猥琐的地方呢?”庄子又说:“在稻田的稗草里。”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低下了?”庄子又说:“在瓦块砖头中。”东郭子说:“怎么更加低下了呢?”庄子接着说道:“在屎尿里。”东郭子听了后便不再吭声,他担心庄子会说出更加卑琐之物,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庄子见东郭子沉默不语,便解释道:“你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对于道的本质,不可以只在某种事物中寻求,世间万物没有什么可以脱离‘道’而独立存在的。”
  正如庄子所说,道是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它无声、无形、看不见、摸不着,却涵盖着宇宙和大自然。无法用语言描述,是因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有限的、片面的。因此,不管我们对“道”的认识是怎样的,都是片面的。所以,我们要在大“道”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感悟人生世事。
  “道”有两种存在状态:“有”和“无”。其中“无”并不表示什么也没有,而是代表着那些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如人的意识、大自然中的空气等;“有”是道的另一种存在状态,指天地间有形、有色、有声的实物。
  茫茫宇宙,事物的存在状态都是由“有”或“无”两种状态组成的,二者相辅相成,都是“道”的载体,和“道”一样深奥、奇妙,故老子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人称“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此时,他对天下的思考就是建立在“常无,欲以观其妙”的基础之上的。后来,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制定各种战术,又是以“常有,欲以观其徼”为基础的。
  事事不过一个“道”字,“道”是世间万物的根源。正是因为“道”的奇妙,“有”和“无”的有机结合,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只有把握“有”和“无”的妙处,参悟大“道”,以“道”为万能的钥匙,才能开启人生处世智慧的大门。
  乱世中平安了此一生的韦睿,出身名门望族,自幼才华横溢,素有“干国家,成功业”之才,在乱世中,择良木而居——辅佐梁武帝萧衍。
  公元505年,韦睿奉命北伐,虽然体弱多病,不能骑马,但每逢战事必乘坐车舆,亲临战场,鼓舞将士。因此,全军上下士气高昂,战无不胜。
  尽管韦睿一心为国,仍不能完全取信于梁武帝。当战事进入关键时刻,梁武帝派了亲信曹景宗与之并肩作战。每当战胜,曹景宗和其他将领都相互争功,唯有韦睿淡定自若,不愿争功。
  其实,梁武帝深知韦睿富有军事才华,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是最合适的北伐统帅人选。但是,处于猜测,他始终不愿委任韦睿做统帅,而是委任自己的弟弟萧宏来当元帅。萧宏是一个只知聚敛财富的腐朽无能之辈,怎堪元帅之职。后来,梁武帝又派了曹景宗与韦睿一起作战。可以说,梁武帝每时每刻都在提防、猜忌韦睿。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韦睿稍不留心,必会死于非命。好在韦睿深知自处之道,身处乱世,争强好胜必不得善终,只有安分守己,不争功名,不计利害得失,才能苟活下来。事实上,韦睿也确实顺道而行,虽然身处庙堂,却心怀“功成身退”之心,处处退让,不争强好胜。因而,韦睿才能一生平安,寿终正寝。
  韦睿正是深知身处乱世之中的处世之道,巧妙地把握住了“有”和“无”的妙处——虽然“有功”于社稷,但是却以“无功”的姿态面对世人。因而,面对天性多疑的梁武帝,韦睿才能应对自如,得以平安终老,成就了“功遂身退,天之道”的千古名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适应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不得不加足马力,拼命奔跑,毕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努力奋斗,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压力太大就一定会适得其反的。于是,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顺势而生,很多人都生活在一片迷茫和紧张之中,甚至有一些人已经受不住压力,崩溃了。如此一来,岂非得不偿失?
  古往今来,“道”一直闪烁着智慧之光,为人们构建完美人生提供充足、厚实的精神养分。它用它的智慧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认识社会,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建立完美的人生。“道”的玄妙,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面对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面对耐人寻味的世间百态,我们不如效法老子的处世之道——事事不过一个“道”字,用万能之匙——“道”,开启事事之门,营造自我的宝贵人生。那么,如何才能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保持一颗“道”心呢?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以玄道之眼看世间无象
第二章 借中道之志视万物为刍狗
第三章 玄德不玄,成败无渊
第四章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第五章 气场之源,道亦气场
第六章 无生无死,不衰气场依本性
第七章 气道为一,掌握命运无敌能量
第八章 生死破,俗世无我之真性情
第九章 低调处世,处卑守己弱胜强
第十章 依时而动,无为方能有为
第十一章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