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易经,因经的本身蒙尘,两千余年来的传、记、解读,言人人殊。本书作者自谓还原,仍是猜想,或对易经的推演。“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演易者,其有庄严乎?
二、《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一书作者以为,易经思维跟现代主流思维有异;易经思维要在“观象系辞”、“目击道存”,读者如能明了并习用之,或能理解本书之演易是对现代文明思维的一次“范式转型”之努力。
三、东西方文明均有大传统、小传统之分;易经蒙尘后的中国尤有显学、隐学之分,上、下之二元,精英、江湖之疏隔。本书写作即是一次汇通的努力,并向传统中国“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等日用生活致意。
四、《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以一个太阳年来安顿易卦,跟人们印象中的阴历传统有所差异。传统中国之历法实为阴阳合历,阴历也确实占据国人思维,但对太阳年的研究和把握仍是一个伟大的传统,二十四节气即是明证。直到汉代,司马迁仍有《日者列传》;因袭到唐代,李淳风还讨论过历代的“传天数者”……只是到了元明清,中国的钦天监才不得不引进西人以修正历法……
五、《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将北半球历史人物和当代名人的出生时间划分为六十四种类型,以对应六十四卦。这种运用,一如东方人以年份生肖将生命个体定为十二种类型,也与西方人以月份星座将生命个体定为十二种类型相似。作者自谓提供了生命的某种“源代码”——这一发现,一经指明,并不新奇,相信读者会循此思维可做更多的展开。本书在天文时间中附会上不少人文节日,这是传统中国“天人合一”的现代运用。如果不以现代唯物思维的偶然性、巧合性来说明,我们以为,这其实证明了生命、文明并非是凭空或孤独的存在,而与世界(时间、空间)有着深刻的联系。
六、《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体例近似“复调”、“多声部”,诗者、学者、思者文字交替,或散开或做庄语、学术语;释爻部分最显枯燥,但仍有诗性的“狂欢”,相信读者自会明见。
——文化学者和批评家朱大可
★展读余世存的作品,感觉到作者和自然贴得比较密切,把四季、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易经的方位、质数都联系了起来,对人启发很大。文笔优美,可读性强。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市考古学会副会长宋大川
★世存十数年孤往精进,博览洸辨,赅备己言,且不离人生世道,气象独具。于此浮泛之际,不啻空谷足音。余览其文,如观潮瀑壮景,感兴随焕不止……
——民间思想家和文化学者王康
★易而有易,故世而有易。以周易为易,惑矣。世而有易,故夏为“连山”,商为“归藏”,周为“周易”。三代以下,仅有周易。顾有“周易”而为易乎?非也。仅有周易,为一易,一易则无易矣。有“周易”而失易,汉见周易而易滥觞,吾曰之为“子易”,盖诸子之易也。诸子之易,首即孔子,绵亘二千五百年至今,而有余子世存之“易”。余世存之易,乃发乎天象、证于当下人世之易也;简言之,即天、地之运,你、我之命而已。
——独立学者顾则徐
★我个人认为,支撑中华民族五千年源源不断发展到今天仍处于厚积薄发发展态势的基础,其实是老袓宗的三部经典在起主要作用:《易经》、《道德经》和《黃帝内经》。继《老子传》解读《道德经》后,余世存又把《易经》还给了普通读者。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
——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