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自杀》:
1关于自杀我们所知道和不知道的最新的、令人信服的自杀理论大约兴起于15年前。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内杰出而清晰的理论却能用一只手数过来。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状况——对于这样一种让数百万人死掉的现象。
新理论的建立需要基于现存模式,并且需要对自杀行为进行更深的考虑,从而解释更多和自杀相关的现象。这是个很高的标准,因为实际上,自杀的程度和多样性总是令人恐慌和困惑。比如,自杀在男性中更常见,中国除外。在美国,近来非裔人群的自杀开始增长——特别是年轻的男性黑人。
然而,统计中最高危人群是成年白人男性。女性中,厌食症患者、卖淫女、运动员和医生也是自杀率增长的人群。一个理论若能对这些多种多样的情况作出解释,势必会有说服力。
这样的理论不仅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发展,同时也深化了临床医生对自杀行为的理解——他们需要评估风险、调停危机、制定医疗方案和预防协议。它还帮助了那些挚爱之人死于自杀的人们,他们正遭受着误解。
这一章,我会谈自己的临床工作,和我对自杀病人其他临床工作的管理。临床文献中,自杀被描述为“紧急的”“令人烦恼的”或“迫切的”问题,让临床医生们全身心投入。自杀是紧急的问题——它对人致命——但紧急事件未必让人恐慌。
只有坚定地给出明确的临床决定,自杀才可以被理解,它应该被给予充分的解释。我和其他临床医生的经验强调,对自杀的全面理解能够减少困惑和恐慌,也会促进临床的发展。
本章还触及了我对自杀所做的一些科学研究。和其他很多研究团队一样,我的团队提供了有关自杀的一些新的、重要的发现。这一章包括我们研究团队和其他研究团队提供的有关自杀的基本科研发现——事实是,每一种令人信服的说法都必须得到解释。
我还在本章总结了现存的自杀模式——理论证实它们的发展已经可以解释一些现实状况。检验一种理论模式最好的方法是它能解释多少事实,其中一些模式比另一些成功,我们有目共睹。我希望这本书对自杀的解释能唤醒那些对我和我家人的经历心存误解的人,可以改善临床治疗自杀行为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会被提出和解决。比如,当他们所爱之人死于自杀时,人们是否应该说出真相?自杀的恰当定义是?我们怎样看待那些9月11日从世贸大楼顶层跳下的人们?是9·11的恐怖分子,还是狂热信徒的集体自杀?是什么让女性更不容易自杀,然而,为何某些群体中则不是如此——比如卖淫女和医生——居然同属于高自杀比率人群?为什么在美国,受统计群体中成年白人男性更容易自杀?为什么自杀比率在美国国家危机时降低,为什么它会在一个特殊的城市有所降低——当这个城市的职业体育队正在进行冠军赛时?对自杀真实的渴望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在全书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将会被提出和解决。
临床笔记我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一份工作是精神病学助教,在得克萨斯州大学的医学分部,地点是加尔维斯顿。从许多方面看,这都是个好工作。我见到了很多精神病人,和精神病专家共事——在精神障碍的生物学根源方面,他们让我受益匪浅。人们为何自杀,生物学的原因似乎起了一定作用,稍后我会在本书中论证这一事实。但我更多学到的是——对待处于自杀危机的病人的态度,既不轻视,也不大惊小怪。大惊小怪的姿态很容易理解——这种观点是,一旦有人说要自杀,这就是对生命的威胁,所以应该充分戒备。实际情况是,专业人士看来,相对而言,很少有人会患严重的心理障碍;在普遍的严重心理障碍中,只有一部分障碍会导致自杀;大多有情绪障碍的人都会有自杀的想法,可是绝大多数不会选择自杀,也不会死于自杀。如果911(美国报警电话)每次都回应这些事件,狼来了的剧情将很快上演。自杀恐慌者犯了个错误,陷入假定的可能性中。考虑到自杀心理或自杀行为的存在,他们错误地高估了因自杀而死亡和受伤的情况。
尽管自杀恐慌者犯了错误,可是不难理解他们为何如此。
当人们有了自杀的想法,风险相对没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提高了。更何况,自杀是不可挽回的,应该尽一切可能阻止。自杀恐慌者反应过激,但他们所做的方向是正确的;“安全胜过歉意”,他们可能会这样说。
临床治疗中,自杀恐慌者的问题显而易见。我接到的最多电话报告是来自于我指导的临床医生,他们担心病人的自杀症状,认为需要进一步的方案。回复时,我会问一系列的问题,看医生们的护理方案是否达标。临床治疗中,达标是常规。然后我就会问:“嗯,你已经做了和我一样的,我想知道,你还要做什么?”回答往往是:“我也不确定,我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这时我会说:“不需要,但是不要丢掉这种感觉,因为这会确保你习惯于对病人做到最好。尽管如此,也不要让这种感觉失控,因为它会让你崩溃的。另外,最终而言,选择权不在你或我,在病人自己那里。”不犯错误,护理的标准很重要——有时关系到生命的挽救——医生要很严厉,甚至强制病人住院治疗,如果情况需要。但是除此之外,生命选择的责任在病人那里。医生在挽救生命中得到更多工作的满足感,不应该在处理一个病人时被别的病人分心,而且,至关重要的是,他们同时应该享受自己的非工作时间。
自杀恐慌者的态度可以理解,但是,太过夸张就是错误了。那些采取轻视方法的人则在相反的方向犯了错误。他们对自杀行为很厌倦,将有潜在自杀倾向的人归结为装腔作势。
问题会变得尖锐,如果经常误解边缘性人格障碍症患者。他们长期情绪失控,在人际关系中表现激烈,感到空虚,有冲动行为,包括冲动时进行自我伤害。有些医生对有这种障碍的病人采取轻视态度,因为他们相信病人只不过是在作出自杀的姿态。换句话说,他们沉溺于自杀行动,比如弄伤自己,但并不真的自杀,只是想挑衅或操控别人。我也希望这是真的,可并非如此,有这种障碍约10%的病人死于他们的自杀姿态(这个比率和有心理障碍自杀的人相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