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背叛:为什么我们身处背叛却佯装不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0068228
  • 作      者:
    (美)詹妮弗·弗尔德(Jennifer Freyd),(美)帕梅拉·比勒尔(Pamela Birrell)著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背叛》是一本可以让你手捂胸口、默然流泪的书。
  《背叛》是一个几乎触痛所有人的行为。手捧此书的你或你的朋友,一定遇到过让自己无助、凄凉的背叛行为。我想那种被背叛的感觉是任何人不亲身体验定无法感同身受的。
  提到背叛,或许你首先想到爱人出轨。事实上,背叛远不止这些:
  在妻子怀孕期外出偷腥、与妻子闺蜜上床、婚后生活不检点……
  出生后被父母抛弃的孩子、被父亲性虐性侵的孩子、寄人篱下只能忍气吞声的小孩……
  被整个班级和学校孤立的异国学生、工作上被欺压但无法找到公正的工作者、因种族问题而无法自由生活的人们……
  太多太多,我们在感情、工作、家庭、社会上遇到的不忠不诚,在心理学上都是背叛行为。
  更令我们不安的,不是生活在背叛阴影下一无所知,而是明知身处背叛却佯装不知。
  我们无视背叛,是一种自我保护:我们害怕一旦知道太多真相,安稳的现状就会崩解。生活太艰辛,对于如此明显的事情可以装作毫不知情,只是因为逼不得已。
  于是:面对可怕的真相、黑暗的人性,我们只能自我找寻可以慰藉自己的幽径。
  人性很玄妙,对于身边背叛行为可以产生这种“明知”与“佯装不知”双重心理。
  希望这本以《背叛》为主题的心理学自助读物能够给彷徨、无助、黯然流泪的你带来心理的抚慰和依靠。
  书中包含15个因背叛经历产生心理创伤,致使生活跌入谷底的人们的心灵告白。作者弗尔德也分享了自己多年来被父母攻击、造谣的亲情背叛经历。他们对于自己内心创伤的回忆、分析会给我们带来心灵陪伴。
展开
作者简介

  詹妮弗·弗尔德,心理学教授,世界级研究背叛和儿童虐待的顶端级专家。她对背叛的心理创伤有着20年的研究,累计超过千名研究对象,出版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她已经建构出一套理论,以解释为什么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及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她著有经典著作《背叛创伤》。


  帕梅拉·比勒尔,临床心理医生,同时是俄勒冈大学心理系资深导师。她于1973年修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在俄勒冈大学接受临床心理师训练,并于1986年完成社区心理健康实习工作。自此之后,她便投入教学与临床工作中,发表了许多促进心理健康的著作,研究了背叛创伤疗愈、伦理等课题。她担任心理治疗师已经有25年时间,发现:许多所谓的心理疾病的根源都是背叛。


展开
内容介绍

  不忠、虐待、出轨、工作场所的剥削、歧视、不公……这些都属于背叛范畴。背叛的黑手伸向我们每个人,吞噬着我们的身心。背叛发生于我们重要的亲密关系中,发生在我们工作的场所中,甚至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整个大环境中,它如此猖獗,我们却总是能够说服自己对其选择盲视。《背叛》作者,一位是世界级研究背叛和儿童虐待的顶端级专家,一位是有着25年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向我们阐述了生活中肆意猖獗的背叛行为、人们面对背叛时候的心理活动、对背叛行为本身的态度、选择甘心情愿活在背叛笼罩下的心理原因等等。《背叛》是一本直击心灵的书,读完它,你会懂得:生活中,我们总会有伤痛,但坚强一点,慢慢来,学会为自己疗伤,学会温暖整个世界。


展开
精彩书评

  ★背叛现象是很多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伤痛,它带来的创伤甚至可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心理学研究者詹妮弗·弗尔德博士和帕梅拉·比勒尔博士通过多年研究说明了人们对于遭遇的背叛选择视而不见的心理原因、背叛会带来的创伤以及应该如何正视和面对。这是国内读者很有必要认真阅读的一本心理学著作,希望可以给你的心灵带来慰藉和力量。

  ——方刚,性社会学博士,性与性别研究专家,性教育专家,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总召集人


  ★在《背叛》中,詹妮弗·弗尔德博士和帕梅拉·比勒尔博士指出不仅奇特的、戏剧性的灾难会给人带来创伤,微妙的、甚至秘不可言的背叛同样会给人带来创伤。

  通过揭示“背叛盲视”这一对人类有害无益的生存机制,指出受背叛创伤伤害的女童和女性要多于男童和男性。两位作者在这本了不起的书中提出的愈合方法真得可以挽救生命。

  ——罗宾·摩根,女权活动家,多产作家


  ★《背叛》一书直观地告诉我们:人们倾向于相信他人是善良的,这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较为信任的他人背叛我们时,那种撕心裂肺的伤痛感太过恐惧,以至于我们为了避免承受这种剧烈的背叛感,而对自己真真切切遭遇的现实背叛选择盲视。弗尔德博士和比勒尔博士努力教会我们不再自欺欺人,而是学会勇敢地面对我们所经受的伤痛和创伤。这本书对于所有遭受背叛痛苦、不愿公开自己身心所承受不公待遇这一丑陋真相的人或机构而言,都是福音。打开这本书,你将获得新的力量,新的关于自由的见解。

  ——温迪·J墨菲,新英格兰法学博士,《公正,对某些人而言》作者


  ★弗尔德博士和比勒尔博士带我们了解了背叛及背叛盲视所引致的创伤。他们向我们展示了背叛是如何蒙蔽我们对于事实的认知,背叛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生活灾难;以及如何正确地摆脱它。这两位杰出的专家为我们写了一本大有裨益的书,我想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专家和心灵教练的书架上都应该收入一本。这本书应该被列入所有临床训练项目的参考资料中,那些追求对于人类行为和经验的更深刻理解的人们,应该人手一本。

  ——肯尼斯S波普,美国专业心理学委员会成员,临床心理学博士


  ★“极富力量、激动人心、令人不安……对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观察几十年孜孜不倦的付出,让社会科学家、临床学家以及任何感兴趣于思考创伤影响的人们大看眼界。弗尔德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在这个富有争议、日渐迫切的领域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弗尔德和比勒尔在书中指出了当心理盲视被察觉、理解后是可以康复的,而二位作者也给读者们提供了康复的幽径。本书中还有太多让人震惊的案例,不得不说,这本书太过重要,太有意义。

  ——朱利安D福特博士,康涅狄格健康中心精神病学大学教授


  ★弗尔德和比勒尔教会我们勇敢去面对背叛问题,不再不敢看、不敢想,不懂保护自己。背叛与背叛盲视的普遍存在,勇于承认、面对背叛的内在挑战,以及这些心理创伤在心理学上的意义,在本书中一一被呈现。我会购买好多本,因为我知道我身边的太多学生、助理会争相传阅。对于经历过背叛、曾对背叛佯装不知的人,本书必读。这就意味着,我们人人,必读。

  ——劳拉·布朗,美国专业心理学委员会成员,弗里蒙特社区治疗项目负责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背叛盲视
  背叛盲视意味着对真真切切存在的东西选择视而不见。而立之年的朱莉·斯通(JulieStone)如今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律师,她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对背叛盲视的切身经历。朱莉的诉说让我们对这种盲视现象的产生原因和途径有了多角度的深刻认知:
  朱莉叙说着她婚后不久的一次经历,那时她在一个酒吧里坐等丈夫的归来,丈夫出差在外已长达一个星期。她深知他归乡时的习惯:到这个酒吧和一群死党畅饮一两杯。通常,朱莉带着襁褓中的儿子在家里等着丈夫拥门而入,而这次,她想打破惯例。一位朋友——丈夫工作伙伴的妻子,煞费苦心地游说,并劝她在这个难得的夜晚外出放松一下。起初,朱莉犹豫不决,而现在她倒是急切地盼望着给丈夫一个惊喜。她觉得今晚对于他们这对新婚燕尔来说,将会是个特别的夜晚。
  朱莉解释道,自己并不经常进城,她将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照料幼小的儿子,打理屋子和农场:水果装罐、修剪花园、喂养家禽。她有着厚厚的卷发、水灵迷人的眼睛,模样可人。或许因为她忙于做一位称职的妈妈、家庭主妇和农妇,她对自己的美貌全然不放在心上,甚至很少意识到自己有着卓越的才智。那天晚上,她欣喜万分,因为儿子在家由保姆照看着,她可以抽身与丈夫共度良宵。
  她紧紧地盯着酒吧入口的门,等待丈夫的身影。终于他走进酒吧,朱莉由衷地咧着嘴角,开心、深情地笑着。然而,她的丈夫并没有看到满心欢喜的她,因为就在她会心一笑的刹那,另一名陌生女子从高脚椅上跳下来,朝他的怀抱中跑过去。他们亲吻着对方。
  “亲吻完,他抬起头,我们恰好四目相对。我几乎是眼睁睁看着这一幕发生的,他走向我,说,‘我不认识那个人’,我相信他了。”
  朱莉在她的家里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我们坐在她家客厅里舒适的沙发上,头上是拱形的天花板,对面是大落地窗,一眼可见房子周围的树林。一台磁带录音机摆在我们中间,记录着朱莉的故事。窗外,八月的阳光穿透高耸的道格拉斯冷杉,片片的光斑点缀着摆架上的陶瓷,那是她忙里偷闲时自己创作的陶艺作品。她如何将这一切打理得如此妥当?我们的心中打了一个问号。房间里温暖舒适,光线可人,空气新鲜。我们浑身畅快,庆幸自己身在此处。朱莉显得精明能干,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自信。她似乎很喜欢现在的自己,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她有时也会自嘲一下。我们几乎没有理由不对眼前的这个女子心生爱慕和钦佩。可是,就在我们坐在那儿爱慕着、钦佩着她时,她却向我们娓娓叙述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背叛之事,那些她竭力从脑海中“嗖”(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地挥之而去的事情。
  她怎么会对如此显而易见的事情视若无睹呢?我们疑惑万分。
  朱莉有足够的理由质疑丈夫的忠贞,而且酒吧事件并不是丈夫第一次出轨。
  “我前夫长得很英俊。女人绝对会迷恋上他。其实我心知肚明,她们会对他暗送秋波。我有个朋友,她时常半开玩笑地告诉我,她对我的丈夫心生情愫。这是我们姐妹间的玩笑话。一次,我们与一群女性朋友坐在一起聊天。我无意地将这件事情爆料出来,还开玩笑地问她是否仍然对我丈夫心怀鬼胎。其他人瞬间不再言语。我原本只以为是她们的反应古怪,但后来我才意识到她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她和我丈夫睡过,只有我不知道。我之前一直都被蒙在鼓里,直到她的男友找到我,说既然我丈夫和他女友之间有奸情,他觉得我们两个应该在一起。这对我来说如同晴天霹雳,我万分震惊。他也讶异于我竟然一无所知。”
  这次事件过后,朱莉又发现了她的丈夫与另一个女人在一起偷情。令人惊讶的是,酒吧事件是在此事之后的下一年发生,这时她已经得知丈夫出轨两次。所以,我们心底的问号画得更大了:她如何将丈夫与另一名女子在酒吧亲吻这个事实“嗖”地抛却脑后呢?她解释道,从前两次出轨与酒吧事件中,她发现时间是一切的解药:
  “我和丈夫为这件事吵得很凶,他决定悔过自新,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仍然在他身边,也没有再发现类似的事情……我以为一切都结束了。”
  她继续用自己的口吻讲述酒吧事件:
  “我是个不爱出门的人,儿子还不到两岁。我和丈夫经常为一件事情吵架,即使他出差一整周,也从未在回来后径直回到家中。他总是先到酒吧里和朋友喝几杯。这实在让我很困扰,因为他家里有妻子和幼小的儿子,他难道就不想立刻回到家中看望我们吗?我不理解。他会辩解说:‘你想想,我一直在外努力工作,我有权利和兄弟们痛快地玩一玩。’所以,那个周五,丈夫同事的妻子对我说,‘一起去吧,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惊喜。’于是我找到一个保姆在家照看孩子,我们就一起出去了——我从未出过远门,一次也没有。”
  “我决定去那里,然后我们全都精心打扮了一番。我们在我丈夫与其同事回来之前,先来到小镇的酒吧里。一个本土乐队在那里驻唱,酒吧里人满为患。我们都有点兴奋,等着给自己的丈夫一个惊喜。他们走了进来,就在我丈夫进来的时候,一名女子跳下椅子,朝他走去,接着他们亲吻了。亲吻完,他抬起头,我们恰好四目相对。我几乎是眼睁睁看着这一幕发生的,他走向我,说:‘我不认识那个人’,我相信他了。我真的相信他。我心想,‘真是奇怪’,然后……嗖!我相信了我丈夫说的肯定是事实。那天晚上,我一直和他在一起,跳着舞……此后我从未质问他那个女人是怎么回事。”
  “嗖?”我们都很纳闷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此时我们重复播放着访谈朱莉的录音带。我们是心理学家,我们应该知道答案。事实上,我们研究过人们遗忘、觉察不到一些重要事件的原因。换句话说,我们在实验室研究过“嗖”的心理过程,并在咨询室观察它。虽然我们承认它对我们来说仍是个不解之谜,但我们的确对它略知一二。我们将这种把背叛“嗖”地抛诸脑后的现象称为“背叛盲视”。
  “背叛盲视”意味着你没看到或看不到眼前真切发生的事情。朱莉的丈夫对她不忠这个讯息一直存在她的脑海里。当朱莉后来将酒吧事件在脑海中反复琢磨一番后,她终于看到了她在当时没看到的讯息。
  “我们离婚后没过多久,我便做了名花师,当你是个花师的时候,你会有大把的时间来思索一些事情,我回想那天晚上,心里犯嘀咕,‘哦,天呐,他一定和那个女人有奸情。’”
  朱莉已经知道他至少出轨过两次,她怎么会看不出来丈夫的不忠呢?他亲吻一个陌生的女子,她怎么会相信他的辩解“我不认识她”呢?
  怎样才能让朱莉承认丈夫的不忠呢?
  朱莉这样回答:
  “我一定要亲眼看见才相信他的不忠吗?是的,一定要,因此当最后那件事情发生时,我不再否认了。那时,我们共同的一位女性朋友来家里过夜。我记不清楚这件事情发生之前,他们有什么异常举动,但是当我在楼下,他们在楼上时,突然,我心里想,‘他们在干什么?’我踮着脚尖上楼,发现他们在我们的床上做爱。这是我亲眼所见。我完全不敢相信……可事实就摆在那儿。所以,我又下楼了。”
  几个月过后,她当场抓住丈夫与另一名女子行苟且之事,于是朱莉下定决心离开他。不过,朱莉如此决绝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丈夫的不忠,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丈夫的家暴行为让她忍无可忍。她的丈夫渐渐变得很恐怖:酗酒、情绪无常、暴力威胁。到了这个份上,他的不忠相比于他的“暴政”已是小巫见大巫,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朱莉会蹑手蹑脚地爬上楼梯,发现显而易见的背叛行为后又悄悄下楼的原因。与丈夫继续生活在一起,对她的人身安全以及儿子的健康成长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威胁。
  人类的思想着实令人费解。从“知道”这个词的某种层面来讲,朱莉几乎确切地知道丈夫背叛自己,即便她有意无意地避开“知道”的这一层面。“背叛盲视”正是需要这种令人费解的认知程度,如此,一个人才得以对重要之事保持知之与不知这双重状态。
  朱莉为什么对显而易见的事情毫不知情呢?答案有可能在于她是生存所需。朱莉在结婚之初,对丈夫的背叛选择无视,尽管这是无意之举,但她的行为背后有着强烈的动机:她完全依靠丈夫生活。得知丈夫背叛自己后需要做出一些举措,而她经受不起事态扩大、节外生枝。有时,不知能维持现状,留住相对而言的幸福,而知之难免会引发骚动。一旦不知能保你生存下去,那它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人们常常对他人的婚姻和感情问题指指点点,并说,‘她怎么还选择留下来?’选择留下来的理由有很多,况且决然离去真的很难。世上没有完美的爱情,你必须要经历一些磕磕绊绊。我当时一点经济来源也没有……我花光自己所有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车,一共250美元,我行驶在路上,车突然坏了,完全报废了,结果就是,我与后座上的两岁儿子被困在偏僻的地方。我心里嘀咕着,‘好吧,今天倒霉透了。’于是我打道回府,这时他也回到了家里……所以,你会觉得……”
  我们问朱莉她的经济状况如何影响离开他的能力。
  她解释道:“我自己一点钱也没有。我没有工作。我被社会孤立了。我完全依赖于他。一旦我从那段婚姻中全身而退,我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在经济上依赖一个人,我一点选择也没有。”
  既然朱莉在经济上依赖丈夫,那她是怎样下定决心离开他的呢?一部分原因在于她想要寻求另一段感情。
  “要想离开他,我需要他人的帮助。一个女性朋友说她会寄钱给我,让我离开家。我需要靠他将我送到机场。我没有车。我们住在乡下,机场离家很远,所以我不得不骗他。我假装去看望我妈妈,所以我没有带走我的物品。我有很多想要带走的东西,但我必须狠心放弃,因为他会看出我的把戏,这样的话,他就不会载我去机场了。”
  “这听起来像是一次逃亡,”我们说道。
  朱莉点头默许。“的确是一次逃亡,我必须逃走。”
  朱莉确实成功逃离了,最后她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为律师界的知名专家。她再次结婚了,婚后幸福美满。我们让朱莉回想一下自己的朋友:“你说当时其他人都知道你丈夫的事情。你知道她们是如何得知的吗?”
  “后来才发现,那个朋友并不是她们当中唯一一个与他睡过的人,所以有的是从切身经历中得知,有的是从流言蜚语中获知此事。她们口口相传。竟然没有人告诉过我。”
  她的朋友为什么没有告诉她?
  朱莉看透了问题的部分原因:
  “我觉得,他们选择闭口不提,是因为他们不想破坏一桩婚姻。这些事好像与他们并不相干。”
  我们逐渐了解朱莉的第一段婚姻、丈夫的背叛、身边朋友的串通一气。可是这个心理学上的谜团仍旧萦绕在心头:她眼前的讯息去哪了?
  朱莉试着协助我们理解:
  “如果我们将事情还原到发生之时,我在那里确实看到了一个女人吻他,这在当时看起来并不像一个多么特殊的事件。后来我也没再想起这件事,直到当我做了一名花师,开始思考自己婚姻的时候……我回想起那天晚上,之前我从未出过远门,所以外出时就异常兴奋。事实上,我们那晚玩得很开心。后来我想起了那个吻,我倏地站起来,下巴就像要掉下来似的。我心想,‘哦,天呐,我好傻!……’明白了吧,我必须要亲眼目睹他发生性行为,我才会承认他出轨。所以,眼前的讯息去哪了?就好像它从未发生过一样。他走向我,对我说,‘我不认识她’。他只是以上帝的名义亲吻她。”
  “我并不愚蠢,对吧?”
  是的,朱莉一点也不愚蠢。相反,她才华横溢。所以,当她告诉我们,在离开第一任丈夫后,又再次出现这种盲视行为时,想象一下我们是有多么惊讶吧!
  “我的婚姻结束之后,我开始了另一段恋情,期间这个新男朋友也出轨过一次,对我来说,这其实是另一段很重要的恋情。我心理警惕性极强,记得当时,我发了疯似地观察别人出现外遇的可能性,我寻找着出轨的全部迹象,最后确认我身边的这个人绝对不会出轨……但是,我错了。当我们外出进行一次为期较长的旅行时,他将房子租给了一个女人,让她看管狗。对了,我们当时养了很多狗。我当时特别震惊,因为我从来没见过那个女人,他就自作主张地做了这个安排。有一天晚上,她过来看看房子和狗。我对她非常友善,奇怪的是,她却表现得十分拘谨。我在心里头嘀咕,‘这个女人是谁?’她是一位特别有魅力的年轻女子,我心里在想,‘真漂亮!’然而多年后,我发现她竟然和他发生过性关系!”
  我们很想弄明白。所以我们问朱莉:“既然你当时十分警惕,那你还记得当时质疑过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我一个朋友曾对我说过,‘还记得那个替你照看狗的女人吗?’我没有表现得很惊讶。我心里想,没关系的,无所谓的。平复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我找他当面对质了一番。”
  在经受前夫的背叛之后,朱莉怎么没有察觉到这段新恋情中出轨的迹象呢?“第二次的经历很令人费解,”我们说,“你认为自己的观察力很强,所以我们依旧弄不明白当你见到那个照看狗的女人时,你的脑海中在想什么?”
  “其实,我记得自己在想,‘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问题:我们养了这么多狗,确实需要有人在家照看它们’。还有,我男朋友把这些狗当宝贝一样看待。照看狗的那个人应该是他万分信任的。他说:‘那个,我认识这个女人,她会来我们家照看狗’。我心里也嘀咕,‘这个女人是谁?’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萦绕。我很困扰,因为如果你将自己至爱的宠物交给某人看管,你一定要对这个人知根知底。可我之前并不认识她,也没听男朋友提起过。我记得她很有魅力,话不多,浑身不自在,很拘谨。我想如果你见到一个女人,你曾和他男朋友发生过性关系,那你的表现就会和她当时的表现一模一样。我对她特别友善,她却没有以此回应。但是我当时却没有想到他们会做过这种事。”
  朱莉仔细回顾了自己回忆起感情背叛的过程。
  “我眼前的讯息跑哪去了?对我来说,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当我回想起那次事件——去酒吧给我前夫一个惊喜时……整个事件在我脑海中回放,我记起了那个女人,经历了后来发生的事件,明白了我丈夫的为人。所以这些讯息都编码在我的记忆中,只不过我没有将此解读成他有婚外恋的证据。”
  或许有些人不会去质疑对方的不忠,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可是,在朱莉看到丈夫在酒吧里亲吻那个女人时,她已经知道他有过两次出轨行为。或许在与丈夫第一次大吵之前,她不会质疑丈夫的不忠,因为她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这次吵架过后,在她得知丈夫的第一次出轨,继而发现丈夫第二次不忠之后,她一定会想到他可能是个负心汉,至少有这个可能性。然而她却接受了他对这个吻的荒唐解释,而后好几年她竟然都没有想起这件事情。怎么会是这样呢?
  “我脑海中应该存有‘丈夫背叛了我’这个想法,但是就讯息角度来说,我觉得它只不过是没有被解读,不知道为什么,它就在那里,但完全没有被解读出来。不过,如果因为其他原因回想起这件事,它有可能会被记起。”
  我们纳闷,这种行为有多大程度是受到“不想知道真相”这个欲望所驱动。朱莉回答:“我打心底相信我们的婚姻是幸福完美的。”
  对信任的需求是一种强大的动因,也是一种盲目的动因。
  朱莉的经历是极个别情况吗?从我们的研究以及在采访其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得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存在对不忠的盲视。而且,不仅盲视不忠、背叛,人们可能会背叛自己的工作,还可能会背叛家人,背叛社会。背叛可以发生在个人层面,也可以发生在社会层面;背叛可能是一名恐怖分子的行径,或者一个朋友出其不意的一击。父母抛弃或者虐待自己的孩子是背叛;叛国也是背叛。社会不公和社会压迫常常涉及背叛与背叛盲视,我们会在下一章中用凯文(Kevin)多年来一直沦为种族歧视的受害者而不自知的案例详细阐述这个话题。
  尽管并非所有的背叛都会被盲视,但从本质上来讲,正在发生的背叛或反复的背叛都与无意识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只有当某些背叛尚未被彻底识破时才会持续出现。有时,这种对背叛的无知是由信息不足所致,但有的时候,不自知部分是由于背叛盲视——未意识到眼前的讯息且无故将其“嗖”地抛却在脑后。再者,察觉到背叛往往会促使新意识的产生:这个世界已与往日不同了。曾经信任过的人如今成了不安全的隐患。一旦意识到背叛,必不可少的一个反应就是对昔日之事的观念进行重新整顿——重写自身的往昔经历。因此,背叛深深地影响着个人对现实的认知观念。有一名女子曾经受到丈夫的背叛,她告诉我们:“背叛与人们想的大不一样,它会让整个人心神不安,生活失去重心。就像是,我现在是在哪里?我之前认定是千真万确的事情如今不堪一击。背叛如同蛇蝎,它张牙舞爪着,搅乱你的内心,让你质疑一切。”
  然而,尽管背叛如此司空见惯,如此蛊惑人心,但心理学文献资料中鲜有关于背叛的研究。或许心理学这门学科也正遭受到背叛盲视。究其原因,部分根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学愈来愈关注个体及其表征。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背叛和背叛盲视——容易被忽视。背叛依存于人际关系和机构间的关系中,它从未突破重围,聚焦在人们的视野内。以科学的方式着眼于对背叛的研究,说不定可以让心理学质疑它所认定的一切。
  第二章遭背叛的孩子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个孩子遭到父母的背叛。大多数孩子的内心还不够强大,不足以直面这个事实——赖以生存的父母竟然背叛自己。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如此重要,一旦破裂,随之而来的后果和代价会令他们难以承受。然而,在孩子脆弱的时候,父母背叛孩子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一个孩子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担心自己被父母抛弃,孩子必须相信父母不会伤害或者离开他们。抛弃可以发生于纯粹的肉体层面上,也就是当孩子最无助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离他们而去。抛弃也可以发生在情感层面上,即父母不再给予孩子应享受的父爱或母爱。孩子所经历的落差和迷惑会让他们缺失一种连贯的自我意识。到底哪里出错了?他们不知道背叛是什么,或者说他们不知道这就是背叛。所以,孩子可能会出现人格分裂、莫名的恐惧感,或者做出诸多其他反应,以便将刺痛人心的背叛深深隐藏在心底,不轻易向他人透露。
  孩子应对父母或看护人背叛的一种方式就是将责任归咎于自己。与无视背叛或选择遗忘相似,孩子通过责罚自己,而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来维持自己与残暴的看护者之间的依附关系。尽管这种行为在成人眼中看似不可能或者压根就不可信,但是在面对当下的背叛行为时,这的确是维系家庭纽带的一种策略。
  倘若背叛反反复复发生,那么自责就会演变成一种长期的行为习惯。
  黛比(Debbie)是我们心理疗法的患者,她长期受到继母的怒骂和责备,因为她没能达到成年人的办事水准。换句话说,黛比的“罪”在于她是个孩子。久而久之,她无形中感到一种挫败感,自尊心也逐渐被一点一点地侵蚀掉。如今已成年的她,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一旦事情出现不祥的征兆,她总是先被自己的内心打败,凡事都将责任归咎于自己。虽然这种自责使得黛比与残酷的继母至今仍“和谐相处”,但它剥夺了成年时期的黛比享受幸福的权利。我们实验室近期与梅丽莎·普拉特(MelissaPlatt)共同研究背叛创伤和自责之间的关系。初步结果发现,自责确实与背叛创伤相关,但它发生于高强度的背叛之下,而非小小程度的背叛。这一初步结果与我们的设想不谋而合:与无意识和背叛盲视的其他表现相似,自责能帮助维系重要的关系。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安全的、值得信任的人际关系,以此构建自我意识和稳定的情绪。背叛扰乱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人际关系网。想象一下遭受到背叛时那种一落千丈的感觉吧,而且你怎么也想不通背叛的缘由。对孩子来说,背叛造成的疑惑和迷茫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所以他们的心里凌乱万分、狂乱无序。我们成年人明晰让我们产生一落千丈之感的罪魁祸首,而孩子只会被事情弄得措手不及——试图抓住生命中一切稳定不变的东西作为救命稻草。如果没有其他关系值得信任,背叛在生命中又是普遍的现象,那么孩子只能通过在内心深处挖寻出发生过的坏事,以便搜索到稳定的因素。当孩子意识到背叛在生命中如此普遍,且无其他社会关系值得信赖时,他便只能从内心深处搜寻自己曾做的不对的记忆,并努力搜寻到可以解释当前处境的稳定因素。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背叛盲视——这么明显的事情,怎会毫不知情
第二章遭背叛的孩子——孩子不知道背叛是什么,只能将罪往身上揽
第三章背叛盲视的其他形式——在工作、家庭或社会中可能遭遇的背叛
第四章依赖盲视——我们信赖的制度也可能伤害我们
第五章盲视何以发生?——当背叛你的人同时是你依赖之人时
第六章知之与不知——迫于生存,只能对背叛选择“明知却装作不知”
第七章精神历练——一个人可以同时盲视多种背叛
第八章研究带来的启示——选择盲视背叛,是为了维护现存生活现状
第九章背叛盲视的毒害——背叛对个人、人际关系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第十章知之有风险——真相让人清醒,可也令人害怕
第十一章知之的疗愈魔力——安全感和希望是疗愈的重要元素
第十二章倾诉的治疗功能——打破沉默,才有机会改变
第十三章说出真相——作者亲身遭遇的背叛故事
第十四章勇于面对背叛盲视——拨云见日,播下希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