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技术统治与审美自由:福柯与波德里亚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850305
  • 作      者:
    张成华[等]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技术统治与审美自由:福柯与波德里亚思想研究》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主要通过梳理福柯的思想转变来阐述福柯独特的生存美学观念,下编主要是通过追寻波德里亚的思想历程以及通过三部电影来阐释波德里亚思想来揭示波德里亚思想中深沉的虚无主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福柯后期主体性的回归——关于存在美学的论述
  如果按照福柯在《主体与权力》的说法——“我研究的总题目不是权力,而是主体”——我们能从福柯的主要著作中看出其写作历程的断裂。在这篇收录在1982年出版的德莱弗斯和拉宾诺的著作《超越结构主义与解释学》的文章中,福柯指出:“我的目标既不是分析权力现象,也不是详述这种分析的基础。我的目的是要创立一种据以在我们的文化中把人变为主体的各种方式的历史”福柯在他的主要著作中分析了三种把个人变为主体的方式。
  一、主体塑造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把人变成主体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词与物》中,在这两部著作中福柯分析的是“力图给予自身以科学地位的探讨方式”。例如,福柯在《词与物》中指出,正是因为19世纪出现的语文学、生物学和政治经济学以及其他一些人文学科,人才成为认识的主体,也才成为认识的客体。
  福柯研究的第二种把人变成主体的方式是“分离实践”中的“主体的客体化”。这种研究主要体现在福柯的著作《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和《性经验史》第一卷中。“这种主体或是自身内部分离,或与他人分离”。
  福柯在他的最后时间中力图寻找的是第三种把人主体化的方式——“人把自己转变为主体的方法”。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后期著作《性经验史》的第二卷《快感的享用》和第三卷《自我技术》中,“我选择了性欲这一范畴——人是怎样学会承认自己是‘性欲’主体的”。……
展开
目录
序言
上编:福柯的生存美学
第一章 导论:福柯权力观念的转交
第二章 福柯美学观的演变:从非理性与审美的结合到生存美学
第三章 福柯后期主体性的回归——关于存在美学的论述
第四章 结论:作为一种迂回策略的生存美学

下编:虚无之路——波德里亚拟像理论探析
第一章 导论:拟像理论溯源
第二章 基于时间轴的思路轨迹:波德里亚拟像理论分析
第三章 代码的形而上学:完美的罪行与走向绝对虚无的仿真
第四章 消费社会与虚无主义

结语 走向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