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发现的思考法: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公开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45642
  • 作      者:
    (日)山中伸弥, (日)益川敏英著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大发现”的思考法: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公开课》是根据日本京都大学精心策划的一堂公开课的内容整理而成的。主讲人是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一位是被称为“再生医学之父”的医学家山中伸弥,一位是因预言“夸克”的存在而解开宇宙奥秘的物理学家益川敏英。他们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回顾了自己的人生之路,重点谈了在科学大探险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研究方法、为人处世的原则、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生动地体现了两位科学家的真性情,是一部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对当代大学生理性选择人生之路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山中伸弥(1962~),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入选《时代》杂志“世界百大影响力人物”。京都大学再生医科学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2007年发现诱导人体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活动特征的方法。此方法诱导出的干细胞可转变为心脏和神经细胞,为研究治疗多种心血管绝症提供了巨大助力。这一研究成果使他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2008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2009年)。2011年获国际高学术大奖沃尔夫医学奖;2012年获芬兰“千年技术奖”,日本文化勋章。

益川敏英(1940年~),200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京都产业大学物理学部教授。1973年提出“小林-益川模型”, 用来解释弱相互作用对称性破缺。1979年,获仁科纪念奖;1985年,获美国物理学会J.J.樱井奖、日本学院奖;1995年,获朝日奖,中日文化奖;2002年,获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坂田・早川讲座奖;2007年,获欧洲物理学会高能基本粒子物理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发现”的思考法: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公开课》中有山中伸弥、益川敏英儿时的回忆、青年时代的经历以及在科研道路上获取重大发现的过程等,话题丰富有趣,活力四射。他们都是那种从少年时代起,就对喜欢做的事情忘我地投入、被大自然的那份神秘所吸引的人。这是两位诺奖得主的共性,也是今后的教育要重视的地方!

展开
精彩书评

这堂课的重要角色是爱开玩笑的山中先生,而机敏的益川教授特别擅长提问。我把得到的启示整理成30张纸贴到墙上,每次读它,都感觉特别振奋。虽然我的智商和工作能力无法和他们相比,但是他们让我燃起了干劲和热情。让我满意的是,这本书没有一般的公开课那种拖拖拉拉的感觉。

                                                            日本网站

                                                   

    书中有他们儿时的回忆、青年时代的经历以及在科研道路上获取重大发现的过程等,话题丰富有趣,活力四射。他们都是那种从少年时代起,就对喜欢做的事情忘我地投入、被大自然的那份神秘所吸引的人。这是两位诺奖得主的共性,也是今后的教育要重视的地方!

 

                                                    《中文导报》

 

    这本书让我感觉两位诺奖获得者就像生活在我身边的人一样。不做家庭作业、有不擅长的学科、为了一点小小的发现而发自内心的狂喜,甚至也和我一样,为学什么专业,该考研还是该工作而苦恼。他们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啊!

 

                                                    《日本新华侨报》

 

如此了不起的人居然有过那么落魄的时刻,山中教授在挫折中拼命努力工作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们了解了真正的科学家的活法和精神世界。

 

                                                        日本网站


展开
精彩书摘

 

“吃惊”是重要的素质

益川:一般人会认为,科学完全是理性的世界,直来直去,没有通融的地方,好像跟感受性没什么关系。

山中:我觉得对科学家来说,感受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不会兴奋地跳起来的话,那么对他来说,科学研究之路将会非常辛苦。我认为能够发自内心地吃惊,为大千世界而感动,其实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

益川:在我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经常有人问我:“益川教授,您走上科学研究之路,最基本的动力是什么”?我每次都回答“是仰慕”。年轻人读了书,就会仰慕伟大的科学巨匠,然后自己也希望见贤思齐,想了解自己还不知道的世界,想探索书中没有写到的深奥幽玄。这就是一种感受性。被感受性所驱使,年轻人就会一步步地走进科学世界。我想,山中先生在制作出iPS细胞的那一刻,感受性一定得受到了最大程度的刺激吧。

山中:制成iPS细胞的那一刻当然也很激动,不过我在那之前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到了,所以还不能算是吃惊,说“很高兴”或“一块石头落了地”,可能更准确些。真正让我从心底感到震惊,大吼一声“太神奇了”的,人生中只有两次。

益川:是吗?比iPS细胞的时候都要吃惊,那到底是什么时候呢?

山中:第一次,是在参加大阪市立大学研究生考试的面试中,被问到很多关于药理学的知识。我在本科时只学了一点,那天虽然使出浑身解数,把能想到的东西都努力回答了,可还是很快就露了马脚。被考官一顿追问,很快就没信心了,觉得这次肯定完蛋了。面试快结束的时候,我孤注一掷,对考官大声说:“老师,我对药理学一点都不懂,不过我想学!我会好好学的,请您一定要收我”。没想到还真考上了。前几天我还见了那位老师,他对我说,如果我那时不那么大喊大叫,肯定被刷下来了(笑)。

 

假说的成功率不到20%

益川:如今的年轻人,对于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有很多人能够敏感地加以对待,不过也有不少人,一旦发现结果不如所愿,就会灰心丧气,再也没干劲了。后面这种人恐怕不适合搞研究,即使坚持做下去,也会很痛苦的。

山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实验结果都会与预想不符。我经常对学生们这么说:
“棒球的击球率(打率)如果达到30%,就是很了不起的击球手了。在研究领域就更低,如果假说有10%的成功率就算不错,到20%,就是相当出色的学者,如果到了30%,那倒让人担心了:这个人没问题吧?是不是篡改了实验数据?”

学者建立的假说有30%以上获得证实,是非常罕见的。一般人根本无法做到。另外我还要强调一点,如果实验与预想不符,那么在这之中往往潜伏着很有趣的东西,科学就是这样的。在实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时候,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叹“这东西有意思”,是学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益川:确实如此。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相符,那么取得的成果肯定是一般水平。实验中出现了不可理解的现象,学者当然会觉得有意思。在这种时候,重要的是要对意外现象的原因不断求索,也许从此就会豁然开朗。仅仅沉浸在沮丧和失望里没有任何意义,什么成果也出不来。

山中:我经常对学生说“与其面壁空想,不如埋头实验”。虽然这么说,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只好先在实验上寻求突破。但想不出来好的理论的时候,做实验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做了实验,也许就会出现预想外的结果,往往就成为新的突破口。


展开
目录

目录

 

失败的学生山中伸弥获得诺贝尔奖   桥本隆则

专访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益川敏英:愈老弥坚   冯丽妃

 

 第一章 重大发现从“哥伦布的鸡蛋”中破壳而出   

掀起医疗革命的梦幻细胞 //  名称很重要,还参考了iPod // 让细胞返老还童的时间机器 //把细胞时钟的指针拨回去 //  60万亿个细胞,都具有3万页相同的设计图纸 // 涂了墨水的DNA图纸 //  制作iPS细胞,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  // 先从10万之中筛选100个 // 学生时代在父亲的工厂管理库存的经验发挥了作用 //  终于发现了“山中因子”// “小林益川理论”也是一只哥伦布的鸡蛋 // 多亏了“破缺”,宇宙才得以存在 //  “放弃”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 6  夸克模型被认为是胡说八道//马上就要发表论文了,却出了一件大事 //  打一场世界范围的信息激战 //  与难题搏斗时最令人兴奋 // 人类多功能干细胞诞生的瞬间 // 用几毫米的皮肤制作多功能干细胞

 

第二章 “徒劳无益”成就了我们

从来不做家庭作业的小学生 //   两个家庭都是个体经营,父母对孩子无暇关照 //   母语水平是一切的基础//   父亲的影响//   10次以上的骨折,让我立志成为整形外科医生//

如今,名古屋正在创造科学 //  计算速度的快慢与是否适合搞数学无关 //  高三的假期还在参加社团活动//  犹豫不决又花心 //  勇敢尝试是成就梦想的前提 //   狂写自荐信的时期 //  研究室很不起眼,靠的就是出奇制胜 //   直线型人生和螺旋型人生 //  看似徒劳无益的东西,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启示

 

第三章 思考,就是感动

绝对不出错的方法:益川式记忆法 //  抽象化和具体化,两种不同的路线 //   ”吃惊”是重要的素质 //   狗的实验让我兴奋异常 //   没有“吃惊”就没有多功能干细胞 //  从癌基因研究到多功能干细胞 //   假说的成功率不到20% //    比起人的思考,大自然更为深奥幽玄 //   一边走路一边思考 //   在睡梦中还能做研究? //  废寝忘食地想了三天

 

第四章 不争第一怎么行?

历时30年的证明 //   实验物理更适合稻作民族的日本人? //   顶夸克“百分之百存在”//   两种类型的领导者 //   思考的搅拌作用 //   普通人如何做出好的成绩? //   汤川先生的原始论文有错误?!//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 //   美国是一个靠大量人力财力进行规模化竞争的国家//   拼的是思想和创意 //   表达和传播能力的重要性 //  在美国的大学里训练表达能力 //  表达能力改变人生 //   准确表述的重要意义 // 日本的科学家幸福吗? // “科学立国”的尴尬现实 // 当然应该争第一

 

第五章 抑郁症和天才

实习医生时的挫折和失意 //  不知挫折为何物//双职工家庭的育儿经 //   伺候老鼠的悲哀 深陷“留美后遗症”的日子 //   “抑郁症”是老朋友 //   志当存高远,但行动必须脚踏实地//老板教给我的“VW”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天才就是懂得精雕细琢的人 //  天才论与精确到分钟的日程表 //   把织田信长当成“人物甲”就行了 //   跑步

 

163 终章 有没有上帝175

搞真正的科学,别玩科学游戏 //   应该简化大学入学考试//伪科学的蔓延——信奉超能力的科学家//“积极不信教” //   宗教让人相信不存在的东西,就是在撒谎 //   所谓科学,就是“为了肯定而进行否定”的一系列工作 //   大自然远比人类更具独创性 //   对生命诞生之谜的探索,是留给人类的最后一曲浪漫 //   多功能干细胞与人类的未来 // 早日把新药送到病人手中//   科学家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 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发现的“哥伦布的鸡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