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00413
  • 作      者:
    李彩娜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亲密关系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也是促进和提高个体生活幸福感的主要源泉。《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对依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考察了青少年依恋对个体发展与适应的纵向影响,同时探讨了社会支持知觉在青少年依恋与适应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辅导均具主要的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认知层面
  人是社会性动物,刚一出生就参与和他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最初表现为母婴之间的亲子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婴儿通过微笑、啼哭、咿呀学语等行为发起与母亲或他人之间的社会性互动,并在自身神经系统发育的基础上,结合(主要是)母婴互动过程中从母亲身上通过“观察学习”得到的关于环境、自我和他人信息、线索等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婴儿对环境、自身和他人等的心理表征/图式,即内部工作模型。内部工作模型会影响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形成,影响个体对人际交往中自我应该如何行动、他人的喜好如何等信息的判断。
  如同常说的“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一样,来源于不同的母婴互动方式培养下的婴幼儿会慢慢形成不一样的认知图式及差别各异的社会认知方式。敏感、可得的抚养者更容易培养出安全依恋水平高的个体,这种安全依恋的个体又会基于以往的抚养经验,更加倾向于将依恋对象判断为在需要时候能够给予敏感、及时回应的个体(Cohneta1,1991);依恋安全性低或不安全依恋风格的个体则倾向于以消极的、回避的态度来认识环境及与人交往,并形成对他人不可信(依恋回避)或对自身没有价值(依恋焦虑)的消极判断。
  二、情绪、情感层面
  一方面,依恋会直接影响个体情绪的产生与调节过程,这种作用大多通过依恋对象情绪的外部干预、亲子交流、情绪调节策略的形成及情感纽带等方式实现。另一方面,依恋又作用于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心理机能进而影响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如情绪动机、情绪理解等。这些机能共同影响着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依恋对个体情绪调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功能:首先,依恋对象是个体情绪的“外部组织者”;在与依恋对象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学会对自身情绪的调节。其次,依恋具有情绪动机功能和促进个体的情绪理解功能;依恋安全性水平的差异是导致个体之间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差异的重要因素。
  此外,依恋对象也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首先,依恋对象是个体亲密维持的目标,任何年龄的个体在需要时都倾向于向依恋对象寻求保护和安全感,并在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焦虑、痛苦的情绪体验。其次,依恋对象为个体提供了身体和情绪安全的“庇护所”,使其获得身体上的舒适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安全感。最后,依恋对象为个体提供了安全基地,个体可以利用它学习探索外部世界,并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人格。比如,不满2岁的孩子在听到怪兽故事时会啜泣着说“妈妈,我害怕”,此时敏感、关切的母亲会马上放下书本,抱孩子或通过话语进行安慰。在此过程中,母亲的安慰可以帮助其排解消极情绪,个体在感受到恐惧被减缓和克服的同时,也逐渐学会母亲“示范”的“恐惧管理方式”,此外,也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遇到的困难来引导儿童习得情绪的理解能力。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拥有高质量的亲子依恋关系的个体能够发展出建设性地管理消极情绪的能力,并表现出积极的情绪状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受惠;不安全依恋个体则通常表现出不适宜的情绪化状态,阻碍积极人际关系的形成。
  三、行为层面
  安全依恋个体以父母为安全基地实现对周围社会人际环境的探索,并发展自身的社会技能。随着个体的发展,与父母的安全依恋关系可以泛化到同伴交往过程中,安全依恋个体更倾向于以一种积极方式发起交往并维持与他人的合作与互惠关系(Keills & Stevens,1996)。不安全依恋个体(如依恋回避个体),从早期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对他人的不安全和不信任感,会使其对来自他人的好意和帮助持拒绝态度,不愿意依靠别人;依恋焦虑个体则不相信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付出并担心自己无法对他人的需要或期望作出回报。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依恋概念
第一节  依恋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依恋的功能
第三节  依恋研究的历史
第四节  依恋的个体差异

第二章  如何研究依恋
第一节  亲子依恋研究的技术
第二节  成人依恋研究的技术

第三章  理论模型:依恋关系从何来
第一节  传统理论观点
第二节  现代依恋理论
第三节  依恋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关系

第四章  依恋发展的稳定性
第一节  依恋的毕生发展观
第二节  依恋发展的理论争论

第五章  早期依恋与后期发展
第一节  早期依恋对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早期依恋对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其他相关因素

第六章  成人依恋的心理社会功能
第一节  依恋系统的功能模型
第二节  依恋与自我调节  
第三节  依恋与情绪管理

第七章  依恋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个体内部变量与依恋
第二节  家庭特征与依恋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与依恋

第八章  青少年期依恋
第一节  青少年期依恋的发展
第二节  青少年依恋的特点
第三节  青少年期的依恋研究

第九章  青少年依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设计
第二节  研究一青少年依恋发展特点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二人格、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依恋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十章  青少年依恋与社会适应关系的追踪研究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三青少年依恋与社会适应的追踪研究
第三节  研究四社会支持知觉的中介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