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经济活动内容愈发复杂,运营风险不断显现,以业财融合为导向的精细化管理已然成为公立医院的重要管理模式。在这一目标下,财务部门必须从传统核算工具向现代管控手段转型,进而在价值创造方面开拓创新。本书从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着眼,拓宽了我国公立医院行业财务转型的新视野。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医联体改革的背景,为财务共享服务这种模式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土壤,公立医院财务转型迎来创新局面。
王 洁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会长、北京医院原总会计师
高校是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特殊公共事业单位。目前高等教育正进入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亟需大力推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财务转型。在企业界,财务共享服务已经成为财务转型的起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希望本书为广大高校财务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查道林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起源于跨国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近年来成为中国财务变革与财务转型的关键词。以企业为主体的共享服务中心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以公共部门为主体的共享服务中心研究却鲜有学者涉及。张庆龙教授翻译完成的这本书,从新公共管理视角出发,聚焦公共部门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对共享服务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剖析和解读,为行政事业单位建设这种模式提供了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蓝本和理论基础。
陈志斌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从公共部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以美国公共部门为样本,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合实证结果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本书综合考虑了影响公共部门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的相关因素,也为这一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讨论提供了新的建议,是一本指导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创新和实践的优秀书籍。
于梅
智慧财华(北京)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已经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兴起与推广,其通过一种有效的运作模式,解决了大型集团公司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等弊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预算绩效改革、减税降费的宏观背景下,共享服务这一理念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与推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数字经济带来的技术赋能优势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
《公共部门共享服务中心》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综合考虑了影响公共部门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的相关因素,比较了公共部门后台职能中发挥作用的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适当建议,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目前现有关于政府部门领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文献来看,它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文献,观点极富创新性,其中的见解远远超越任何现有的文献分析,值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研究与实践时进行借鉴。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有利于政府财务报告信息透明度的增加,降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运行成本,避免重复浪费;其所带动的后台职能部门共享化、数字化、智能化,会使得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据基础、技术基础、组织基础优势大放异彩。它最终有利于打通部门间,尤其是业务部门的信息壁垒,增强业财沟通与协同的效率,避免职能与职责的相互推诿与扯皮,从而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职能,发挥公共服务职能。
图目录
表目录
缩略语表
1.引言
1.1.研究动机与目的
1.2.文献综述
1.2.1.私营部门共享服务
1.2.2.公共部门共享服务
1.3.研究方法
1.3.1.理论视角
1.3.2.生成假设
1.3.3.实证研究设计
1.3.4.描述性样本统计
1.3.5.实证研究的限制
1.4.章节概述
2.公共部门
2.1.国家学说
2.2.历史概述
2.3.公私区别
2.3.1.公共产品
2.3.2.所有权
2.3.3.经费来源
2.3.4.公共利益
2.4.政治与行政
2.4.1.政治—行政二分法
2.4.2.政治控制
2.5.政府机构
2.5.1.官僚组织
2.5.2.公共部门的特点
2.6.新公共管理
2.6.1.起源与特征
2.6.2.美国新公共管理运动
2.6.3.有关新公共管理的批判性评价
3.共享服务
3.1.活动分解
3.1.1.主要活动
3.1.2.支持活动
3.2.定义
3.3.私营部门共享服务
3.3.1.职能型和多部门型组织形式
3.3.2.历史早期模式
3.3.3.共享服务的兴起
3.3.4.证据
3.4.公共部门的共享服务
3.4.1.依据
3.4.2.证据
3.4.3.微型案例研究
4.提供支持服务的比较经济组织:共享服务还是政府机构
4.1.共享服务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4.1.1.生产成本
4.1.2.交易成本
4.1.3.政治成本
4.1.4.实证结果
4.2.政府机构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5.共享服务架构
5.1.区位策略
5.1.1.集中度
5.1.2.区位类型
5.1.3.选址
5.2.组织结构
5.2.1.垂直差异
5.2.2.水平差异
5.3.激励结构
5.3.1.绩效评价与评估
5.3.2.报酬
6.共享服务的成本效应和质量效应
6.1.成本效应
6.1.1.计划成本效应
6.1.2.已实现总成本效益
6.1.3.细分的已实现成本效应
6.1.4.已实现成本效应的预测因子
6.2.质量效应
6.2.1.计划质量效应
6.2.2.已实现总质量效应
6.2.3.细分的已实现质量效应
6.2.4.已实现质量效应的预测因子
7.美国公共部门支持服务外包特点
7.1.背景
7.2.政府固有活动
7.3.商业活动
7.3.1.非竞争性商业活动
7.3.2.竞争性商业活动
7.4.实证结果
7.4.1.分类
7.4.2.后台服务外包
8.支持服务的经济组织比较:外包与共享服务
8.1.外部服务供应商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8.1.1.生产成本
8.1.2.交易成本
8.1.3.政治成本
8.1.4.实证结果
8.2.内部共享服务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9.跨期差异
9.1.假设
9.2.统计方法
9.3.结果
9.3.1.共享服务的特征
9.3.2.政府机构差异
9.3.3.共享服务架构
9.3.4.成本与质量效应
9.3.5.美国公共部门特征
9.3.6.对外包的影响
10.结论
10.1.研究成果汇总
10.2.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附录: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