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把短板变成潜力板的广东打法》是关于“百千万工程”广东路径研究的通俗理论著作,将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更立足粤东西北各地的实际情况,全面展示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化短板为潜力板”的强大功力。全书立足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历史节点和广东发展实际,深刻阐明了“百千万工程”的战略意义、蓝图部署、关键要素、社会联动和激励机制。书中从推动“造血式”帮扶、优化县域营商环境、促进工商资本下乡等方面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帮扶合作共赢的实现路径,同时结合产业实力较强、生态功能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等县域实践,探索更好实现广东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可借鉴性经验,助力广东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更好实现走在前列总目标。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力
江苏重视制度创新赋能, 向改革要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持续激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力。通过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促进区域创新协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及推进生态环保联防联控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动江苏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江苏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 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的基础上,完善重大基础设施、 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 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
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江苏积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江苏加强区域合作和联动发展, 加强城市间在产业、交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合作, 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健全市场机制。江苏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着力破除制约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 有效打破行政壁垒、 市场分割和行业垄断, 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下乡。
建立跨区域转移补偿机制。江苏通过探索不同区域之间跨区域补偿政策,建立生态产品市场化的区域工作联动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摊、利益共享制度, 实现发展共享格局, 不断推动南中北区域实现均衡发展格局。
推进共建共享共治的城乡区域公共治理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协同合作, 构建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全覆盖的区域网络体系。 同时, 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江苏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 这启示我们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时, 应注重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市场机制、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机制等多方面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