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情系弯柳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摘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1
2016年5月26日,豫南乡村的晚上,一片广阔无际的田地,向黑夜深处无限延伸。稻田里,“呱呱”的蛙声此起彼伏,夜愈发寂静了。村庄早已沉睡,隐没在夜幕下。
路口乡弯柳树村村部,有间屋子却依然灯火通明。屋子中间的两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表格,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宋瑞正在核对各种数据和信息。她一会儿翻看自己的工作日志,一会儿又站起身从书柜里抽出一沓档案袋,查看资料……
日光灯下,飞虫狂飞乱舞。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宋瑞,她仔细地翻阅着,思考着,时而神情凝重,眉头紧蹙;时而又露出微笑,一脸欣慰。她知道,每户档案必须要统计精准,实事求是。只有把前期的基础工作做扎实,才能保障后面的T作顺利开展。
宋瑞是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简称河南调查总队)综合处的一名处级干部,扶贫工作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社会中总是充满了善恶与美丑,矛盾与斗争。面对如此繁纷复杂的境遇,人们对生活依然能充满自信,不怕付出,不怕磨难,不怕千辛万苦,敢于向困难宣战,挑战自我,挑战生活,甚至超越生活。
因为,向往美好,是每个人的希望与追求。
弯柳树村人也不例外。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弯柳树村村民敢于直面贫困,敢于直面内心深处的纠结与困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
扶贫,以传统文化为启蒙,先扶心扶志,这对宋瑞来说更是一种挑战。
如今,弯柳树村人已经看到了美好前景,看到了希望。这也让宋瑞看到了乡亲们品性的可塑性和弯柳树村未来发展的潜力。
宋瑞沉思了片刻,又开始填写贫困户精准扶贫明白卡。面对全村一百多户贫困户的档案资料,她一张一张地填写,神情中透出一丝从容与坚毅。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她顾不得擦一擦;泡好的茶水早已变凉,她也顾不得抿上一口。 这段时间一直填表,时间紧任务重,其他几位扶贫干部与村干部熬了好几个通宵,连续加班。100多户贫困户的表格,乡里的、县里的、市里的,还有省里的,而且不仅是一种表格。
宋瑞心里比谁都着急。但她看到大家都累得疲惫不堪,精神憔悴,不忍心再让他们熬夜。尤其是当她了解到不少扶贫干部累垮在扶贫一线后,便让大家停止加班。她对大家说:“天天熬夜怎么能行,身体哪能吃得消?我们不能拿健康开玩笑,扶贫工作还没做完,自己先倒下去了。”
她不让大家加班,自己却挑灯夜战。 时问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一阵悠扬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屋内的安静。宋瑞左手拿起手机,右手放下笔去划手机屏幕。可由于握笔太久,手指僵硬得几乎无法控制,划了几次才接通。
是女儿李匐染的视频电话。看到女儿的头像和昵称,宋瑞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她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经9点了。她从下午6点就坐在这里填表,一口气干了3个小时。
每天晚上9点,女儿准时会和宋瑞视频聊一会儿天。一岁半的外孙女,每天睡觉前都要看看姥姥,和姥姥说说话。
视频里,可爱的外孙女张开双臂,不停地喊着:“脑脑抱,脑脑抱!”孩子咿呀学语之初,把“姥姥”叫成了“脑脑”。
“姥姥抱,姥姥抱!等姥姥回家了,天天都抱着宝宝。”此时的宋瑞,显得特别慈祥。
P7-9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