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独具匠心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053321
  • 作      者:
    黄发科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黄发科,正高级讲师,安徽省特级教师,首批江淮职教名师,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合肥市第十三届、十四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中职专业带头人,安徽省教师继续教育首批专家,合肥市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美术学科带头人、素质教育评估专家,合肥市美协版画艺委会副秘书长,肥东县美协副主席,兼肥东县美术教研员。致力于生本教育研究,两次领衔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评比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全国和省市一等奖,30多次获全国和省市优秀指导教师奖,教育博客被推荐为中国教育新闻网首页热门博客、合教网教育名博,《教师博览》杂志签约作者。60多篇文章发表于专业报刊,已出版《烛光夜话》《烛光夜话·蹲下来教书》《根雕摄影诗画》《善美求真》《美美道来(合著)》等文集,编绘《包公故事》连环画一册。多件美术作品参展并发表,曾联办“合肥市美术骨干教师十人展”,并作为代表赴港参加“合肥·香港版画交流展”,《少儿美术》《教育信报》《当代教育家》皆有介绍。
展开
内容介绍
  《独具匠心》是对自我完善的更高要求。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在实践中思考,并将思考应用于实践,已经变成我的教育生活习惯。
  《独具匠心》选取了近年来撰写的80篇教育随笔,分为“心中有梦”“目中有人”“手中有器”“画中有话”四辑,记录了自己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想法和做法:心中有梦,追求美好的教育愿景;目中有人,胸怀人本的教育理念;手中有器,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画中有话,描述温暖的人文情怀。笔者试图用叙事说理的方式描绘带有个人特色的成长足迹,以求在反思中取得进步,若能给青年教师若干启发,不胜荣幸!
展开
精彩书摘
  《独具匠心》:
  我喜欢做根雕。起初,有老师泼冷水,说本地缺少优质根材,做不出名堂来。可我认为,各类弃根比比皆是,村头巷尾、沟坎河畔和施工工地上可以随手捡来,随心所欲地摆弄,放飞创想又能活动筋骨,这种“无本生意”值得尝试。于是,一做就是20多年。
  根雕创作要用“减法”。要善于捕捉灵感,化繁为简,去伪存真。如作品《亲子》,由乡村极为常见的老槐树根做成,原本枝杈繁杂,纹理纵横,显得粗鄙不堪,但凹凸坑洼、起伏有致,造型颇为独特。比较突出的是一个鸡头形,由此联想到鸡的身体和尾巴。围绕这个主体形象,去掉周围的杂枝,留下根部做成爬到鸡妈妈背上和躲在尾部、翼下探头张望的小鸡,就能再现乡野村头母鸡带小鸡的温暖情境。
  根雕创作还要做“加法”。这里的“加”是指在作品内涵和趣味上的发掘与拓展,无中生有,创意无限。如作品《悲鸣》,根材是建筑工地上被推土机挖断、碾压的一段残根,形态简略,路人不会再看它第二眼,但它突出的一小段根和满身裂纹让我灵光一现,便把断枝做成一只仰首悲鸣的鸟儿,因家园被毁坏而“呐喊”。于是,断裂残破变成了焦点和亮点,有效突出了生态保护的主题。
  无论“减法”或“加法”,都需要作者以根为本,独具慧眼,巧夺天工,最终化腐朽为神奇。就这样,我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百余件根雕作品,有参展获奖的,有报刊发表的,还出了本《根雕·摄影诗话(我教学生这样玩)》的册子。2013年,安徽《教育信报》记者在我的博客里看到根雕作品后,找过来做了专访,并以《会玩的“拾荒人”》为题进行报道;2017年,应《当代教育家》杂志编辑束晨晨老师所约,在封三上发表了5件作品,《肥东报》也做过介绍。我除了自己做,也教学生做,教学案例《化腐朽为神奇——小型根雕制作》和论文《走在乡间小路上——根雕美术教学漫谈》都发表于《少儿美术》杂志。为此,作为乡土资源开发和非遗传承课程,我在省内外教师培训中都做过相关分享,并将根雕的“工匠精神”延伸到教书育人上来。
  寻觅根材如同发现人才,好的根材可遇而不可求。中职生普遍是普高筛选下来的低分生,文化基础差,学习惰性大,成长信心不足,他们多数在初中被当作“边角料”,中考升学沦为“弃材”,像本地的树根,看起来普普通通,貌似百无一用,实质上璞玉未雕,多有良才。如这根路边捡来的木棒,其貌不扬,却可利用身上的疤结雕刻出“小高层”上许多蜗居的鸟儿,让人想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名句,寄托人类对大自然的留恋之情。“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职生都有自己的禀赋特长,培养他们健康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去发现、去发掘、去塑造,就有望人尽其才。
  构思立意如同职业规划。根雕创作首先要根据根材的形态、结构、动势的总体特征,结合疤结、孔洞、肌理、色泽等局部特征展开联想,让树根在奇思妙想中复活。这个环节最为重要,要对根材上下左右、颠来倒去地反复观察,反复权衡,统筹安排,以期找到最佳造型方案。普通的作者止于做啥像啥,立意不高;高明的作者不仅能“因材施艺”,让作品形神兼备,还能做到创意独特,寓意深刻,让人过目不忘,把树根的天然优势发挥到极致。
  例如,这本是一块朽木,我提起来掂量一下,感觉沉沉的,就知道它骨子里结实。去除污渍后,可以做出一立一卧的鸟,但脖子相离太近,只做一只,另一部分做成假山?不行,太一般。有一天,我突然想起魏晋时期的诗句“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顿时眼睛一亮:做成两情相悦、交颈与共之状多好!斑驳残破的外表,是风雨沧桑冲刷的结果,不加雕饰正好能表现老年人携手一生、不离不弃的深爱,礼赞永恒的爱情。
  根雕创作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其背后不仅要创作者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还要储备天文地理、文艺哲学、社会自然等综合素养。思想境界高,知识素养深厚,便能出神入化,巧夺天工,发掘树根最大的艺术价值。
  2500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研究和了解学生的所长所短、优势劣势,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学,让颜回、冉求、宰予、卜商等各有所长,各尽其能。中职学校的教师如果没有职业初心和信念,缺少学养和经验,就容易被表象所迷惑,难以发现人才,更谈不上培养人才。所以,教师要博闻广见,以人为本,苦心经营,做学生成长的导师。
  雕刻打磨如同潜心育人。根雕艺术讲究顺其自然,因材施艺术,即“七分自然,三分人工”。在创作《老伴》时,我尽量保留树根原来朴实自然的肌理特征,只在鸟的头颈部分略做雕刻和打磨,突出重点,其他地方以意象为主,让作品在浅色与深色、光滑与粗糙、具象和意象的对比中强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雕刻和打磨既要抓住重点,又要耐心和细心,匠心独具方能光彩夺目。
  后进生转化绝非一日之功。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就是各个班级里的“扶贫户”,进入中职学校后有了新目标、新起点,但悲观厌学居多,疏懒懈怠难改。因此,教师教学要放眼未来,宽容、细致、韧性、勤奋,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学生重拾理想、振作精神、培养兴趣、学习技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待花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心中有梦
独具匠心
读懂自己,做好活课程
拿着鸡毛当令箭
牛,是“逼”来的
结庐桃李社区周年记
跟我上,给我上和我要上
自媒自娱,催人自强
唱“进行曲”,不唱“永”叹调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我的教育梦
我愿“桃李”满天下
杭州那么美,都该去看看
美术教育呼唤工匠精神
擦亮我们的眼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装”的联想
说说“拾荒者”
班会“洗刷刷”
捡漏
“果子酱专业户”

第二章 目中有人
中职教育,先不要忙着教
改变,从生本开始
关注边角,不留盲点
我是谁?要到哪儿去?
让学生多点自助,少点自弃
表象后面有真相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画如其人得分高
和李力加教授聊儿童美术
发现的欣喜
目中不可无人
我的班级谁做主?
清明节也是感恩节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庸”俗易懂
手中握把“放大镜”
老师不可太“老师”
教室是我们耕种的良田
义务送书画,美协爱乡娃

第三章 手中有器
阅读帮我圆梦
老师的“软”话
“国宝”的“一穷二白”
好老师身藏“富矿”
“贪玩”的好处
“逃课”的妙处
会“玩”的“拾荒人”
……
第四章 画中有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