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 缘起
第1章 重文轻语及其影响
1.1 口语与书面语
1.2 重文轻语现象
1.3 重文轻语的影响
第2章 以书面语为标准研究口语
2.1 口语中的“赘言”
2.2 填充语并非一无是处
第3章 以书面语为标准评价口语
3.1 流利度及其测量
3.2 流利度概念的瑕疵
第4章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学情结”
4.1 中高级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4.2 “文学情结”的反思
第5章 口语作为正当的研究对象
5.1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听说法
5.2 会话分析简介
第二部分 基础
第6章 会话分析的起源与特点
6.1 会话分析的起源
6.2 会话分析的特点
第7章 话轮转换规则
7.1 日常会话也有规则
7.2 话轮转换的规则
第8章 相邻对子
8.1 相邻对子的特征
8.2 相邻对子的作用
第9章 选择等级
9.1 相邻对子的特点
9.2 选择等级的体现
9.3 选择等级常被误解
第10章 补救机制
10.1 什么是补救机制
10.2 口语补救的作用
第11章 会话的宏观结构
11.1 电话交谈的开端
11.2 电话交谈的结束
11.3 会话中的故事
第12章 会话分析的转写方法
12.1 录音录像数据
12.2 会话分析的转写系统
12.3 转写的重要意义及课堂研究的挑战
第13章 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
13.1 谢格罗夫的示范
13.2 谢格罗夫论文的基本内容
13.3 会话分析的方法
13.4 其他问题
第三部分 应用
第14章 会话分析与语言研究
14.1 会话分析与语言学的对话
14.2 从会话的角度研究语法
第15章 作为填充语的“就是说”
15.1 什么是补救引发
15.2 “就是说”在书面语中的功能
15.3 “就是说”在口语中的功能
15.4 填充词语并非赘言
第16章 称呼语的功能
16.1 称呼语的概念
16.2 称呼语的位置及功能
16.3 称呼语在话轮中的转换
第17章 作为答语的“可不是”
17.1 作为习惯用语的“可不是”
17.2 “可不是”的意义和用法
17.3 两种“可不是”
第18章 会话分析与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训
18.1 会话分析与课堂教学
18.2 课堂研究的三种路向
18.3 会话分析路向课堂研究的两大领域
第19章 会话分析路向的课堂交互活动研究
19.1 课堂交互活动
19.2 挖掘课堂交互活动特点
第20章 会话分析路向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20.1 习得如何发生
20.2 纵向研究
20.3 偏误研究
第21章 教学录像观察与分析:增强意识
21.1 教学录像观察
21.2 详细记录课堂交流活动的意义
第22章 教学录像观察与分析:动手尝试
22.1 专硕生的课堂观察报告
22.2 对论文的简短评论
第23章 课堂观察与分析:自我提高
23.1 生词教学个案
23.2 教学录像的优势
第24章 课堂观察与分析:深入研究
24.1 几种不同的课堂观察与分析
24.2 会话分析路向的课堂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