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象与原理--黑格尔论述市民社会的不同视角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0888880
  • 作      者:
    作者:刘心舟|责编:丁会欣
  • 出 版 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对黑格尔早期《精神现象学》和晚年《法哲学原理》所提出的两种市民社会理论分别进行梳理,比较它们的不同,揭示它们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黑格尔前后期对市民社会的态度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本书适合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者、学生、哲学爱好者阅读。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意识视角下的教化王国——主体的分裂与市民社会自治
第一节 意识视角:主体性的觉醒与现实王国的分裂
一、从自然意识到精神
二、怀疑主义与意识的经验科学
三、教化作为自身异化的精神
第二节 所有权:现代市民社会的基石
一、主体的分裂:道德和权利
二、权利的分裂:人权或公民权
三、所有权作为“天赋权利”
第三节 分工与财富:经济关系的体系化与绝对化
一、劳动分工作为社会组织的形式
二、封建农业与城市商业之争、土地权力的祛魅
三、从权力到财富:“反政治的政治哲学”
第四节 原子个人与经济关系的统治: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基本诊断
一、自由意识与劳动概念一现代的成果与问题
二、原子式的个人与“散文气味”的时代
三、教化王国的分裂——权力与财富的善与恶
第二章 知识视角下的伦理世界——重返伦理实体
第一节 知识视角:合乎理性的知识与和现实的和解
一、何谓知识及知识的体系
二、知识视角下的市民社会:外部国家
三、知识视角下的自由:从“选择的自由”到“必然的自由”
第二节 道德、法权和警察:从“所有权”回到“人权”
一、道德的独立价值
二、作为个体性原则的法权
三、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
第三节 需要的体系:自下而上的合法化
一、具体的社会:分工和等级
二、对经济关系之体系的批判:贫困问题
三、如何解决贫困:从家庭内部救助到社会救助
第四节 教育、等级和同业公会:市民社会的深度伦理化
一、教育的双重功能:技能知识与伦理知识
二、家族伦理的替代者:等级和同业公会
三、从伦理到政治参与
第三章 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调和何以可能——逻辑的与历史的论证
第一节 理解“罗陀斯”:自上而下的合理化
一、三种错误的国家观
二、现代国家的理念:特殊利益和普遍精神的统一
三、从市民社会中警察权到国家中的行政权
四、从市民社会中的政治参与到国家中的立法权
五、社会舆论对代议制的补充
第二节 历史哲学的尝试
一、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变迁
二、历史哲学视野下的市民社会及“历史的终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