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第三十二辑)》:
清代州县是执行政令并直接管理百姓的地方政府层级。作为最重要的基层行政单位,州县稳定与否关乎统治者根本安危。对于区划调整,历朝统治者往往遵循“拓地广则易新名,控制难而有裁并析入”的治理策略加强州县政治控制。清朝确立统治后,沿袭了明朝府州县区划格局,但闽省地方控制的官方强化却是在平定三藩之后。在治理过程中,闽省“山海辽阔”、“民性不安”、“山居者多强悍”、“聚众拒捕”、“性好抗粮”、“习娴争讼”、“操戈斗杀”、“偷越劫掠”等社会地理环境为统治者所熟知。本着移风易俗、倡导教化的目标,统治者逐步采取措施加强政治控制,州县区划调整成为最重要的方面,在高其倬、郝玉麟两位福建总督任职期间,清代闽省府州县区划格局基本得到确定。
雍正六年(172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福建总督高其倬上奏《酌筹应分应设州县情形折》。高其倬认为闽省丛山叠海,形势险要,人情愚悍,奸匪事件屡发,大姓往往恃众械斗,倚仗山深路险,抗粮抗讼。但是既有州县治所多设在人烟稠密、地方宽展地方,而深山幽谷、人烟稀少之处未设置治所,且中间相离太远,控制不便。根据实际治理状态,高其倬提请添设州县治所和职官,以便就近管理,他认为应当添设县治的地方共有六处:其一,福州府古田县,幅员广阔,与候官县接壤地区达数百里,深山密林且多发匪盗案件,应于候官县属雪峰地方增设一县,割古田之南、候官之北,设官管理;其二,泉州府属同安县,幅员颇大,地处海疆要区,居民庞杂,风习不纯,大族械斗、偷渡及私枭、盗窃颇多,其深山地区州县管理鞭长不及,应在同安县及漳州府属龙溪县之间增设一县,就近弹压;其三,漳州府属漳浦、诏安二县,俱在沿海地区,幅员皆阔,民情刁悍,粮多逋欠,地易藏奸,应于两者适中云霄地区添设县治;其四,福宁州属桐山地方,地处闽浙海洋交接地区,应割福宁、福安之境增设一县;其五,福州府属福清县,幅员辽阔,积欠为闽省之最,民风刁顽,应酌分设县治;其六,兴化府莆田县属涵江地方,离莆田县稍远,人烟辏集,地接紧要海口,应分设一县,割福清县属江阴等处隶之。另外,福清县海埴地区,濒临大海,民人纳粮结讼不便,但其地难设一县,应将县丞移驻就近办理征催及民间词讼小事,徒、流以上案件仍归福清县审拟完结。除去增设县治之外,对于各府所属事务繁杂、距离府治太远、控制难及地区,高其倬主张增添直隶州分理:他认为福州府属古田县应改设为直隶州,管辖福州府属闽清县、延平府属尤溪县及新拟设之县;泉州府属永春县应设为直隶州,管辖泉州府属德化、安溪二县;漳州府属漳平县,应改为直隶州管辖龙岩、宁洋二县;建宁府属政和县应改为直隶州,管辖寿宁、松溪二县以及浙江省庆云地区;汀州府属上杭县应改设直隶州,管辖武平、永定二县。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驻平埴,但其他请求并未立即得到执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