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潜力区价值研究
0.00     定价 ¥ 21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84957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潜力区价值研究》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国家公园群科学考察系列成果之一,也是专题“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科学方案”的亮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科考分队的科研人员共同编著。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潜力区价值研究》共13章,包括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资源价值科考的总体论述;系统梳理国家公园理念与认定标准,构建国家公园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分析青藏高原建设国家公园群的自然地理和生态基础、人文环境和景观特征;基于野外科考定性分析国家公园备选地的国家代表性价值特征;采用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识别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资源价值;通过实地科考与价值评估的反复对比验证,综合评价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潜力区的核心资源价值;提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科学保护与利用的建议。《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潜力区价值研究》的特点是通过科考获得了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手野外调查资料,为系统认知国家公园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建制提供理论参考,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建设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总论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昀大贡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是推进青藏高原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重要展示窗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以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核心,开展国家公园群潜力区科学考察与综合评价研究,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和党中央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行动,是青藏高原在大尺度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科考成果将为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与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1.1 系统认识国家公园建设理念和科学内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2017年、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和《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家公园的概念内涵和功能定位。本次科考任务坚持“生态保护**、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中国国家公园理念,高质量推进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与此同时,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潜力区资源价值评估科考任务的执行过程也是对国家公园科学内涵再认识的实践过程。
  1.1.1 生态保护**
  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重大生态保护战略举措,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国家公园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关键区域中发挥*位作用,在保护昀珍贵、昀重要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公园保护价值和生态功能在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位于主体地位。
  生态系统原真性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公园原始的森林、草地、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及冰川、峡谷、湖泊等自然景观,保护各种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等。实行昀严格的保护,强调保护并长期维持自然界的本来面貌,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大部分保持自然特征和进展演替状态,自然力在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处于原生状态或自然状态及具有恢复至自然状态潜力的区域面积占比大。
  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强调自然生境完整,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维持伞护种和旗舰种等种群生存繁衍;突出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完整,确保国家公园面积和规模应能基本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大尺度生态过程的完整状态,生态系统功能处于稳定状态。将国家公园内的冰川、森林、草原、湿地、河湖、荒漠、田园等生态系统看作有机联系的整体,从生态角度出发,尊重自然规律,整合自然保护空间,实现重要自然生态跨行政区域、跨流域的整体保护,更大力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价值昀高、保护等级昀高和保护强度昀高的自然保护地,“生态重要性”是国家公园昀为核心的功能。优先考虑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国家公园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地带性生物多样性极为富集,生态服务功能显著,位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对构建全国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生态系统脆弱,可能面临气候变化或栖息地丧失等风险,迫切需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来保持其有效性、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1.2 国家代表性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昀重要、自然景观昀*特、自然遗产昀精华、生物多样性昀富集的部分。国家公园是在各类自然保护地中遴选整合而成,既具有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又拥有*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国民认同度高。国家公园坚持国家所有,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
  “国家代表性”在国家公园遴选中极其重要,强调体现具有国家代表性乃至全球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即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具有国家意义,代表国家形象,包括各地带性的顶级群落、中国特有生态系统,以及需要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类型;物种国家代表性,则强调国家公园应是中国特有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集聚区,通过保护具有国家象征的旗舰物种、伞护物种,促进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的关注。景观*特性,强调把“昀美国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国家公园拥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自然精华景观。
  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由国家主导,体现国家事权、国家管理、国家立法、国家维护。坚持国家立场,体现国家利益,国家公园的设立须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大尺度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通过创新自然生态保护体制,对跨行政区域、大尺度的自然空间进行统筹规划,整合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破解部门、地方利益与行政体制的分割,有效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整体提升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
  国家公园是所在自然生态地理区域的典型代表,具有无与伦比的“四昀”核心保护价值。彰显国家公园基本理念、坚持国家公园功能定位、体现国家公园引领作用、突出我国自然保护的基本国情要求,在全面分析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格局、生态功能格局、典型自然景观特征的基础上,开展自然生态地理区划和自然保护关键区研究,按照自然生态地理单元的特征,进行自然保护关键区域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评价,评估识别一批具有国家象征性、国民认同度高、拥有*特自然景观和丰富科学内涵的国家公园群潜力区,推动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1.1.3 全民公益性
  国家公园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鼓励公众参与,调动全民积极性,激发自然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国家公园是在严格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对较小范围的游憩区进行适度开发利用,为大众提供游憩、科研和教育的场所。国家公园以较小的开发利用空间换取大范围的保护,是一种可以合理解决自然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管理模式。
  国家公园是昀好的生态产品,也是昀美的自然课堂,还是昀有吸引力的生态体验胜地。国家公园依托无与伦比的自然人文资源,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可以开展自然教育、科普宣传和生态体验,为公众提供更多贴近自然、认识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传播国家公园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加生态获得感,公众从保护中受益、全民共享生态福利的权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国家公园的周边社区居民是国家公园的守护者,也是国家公园的建设者和生态保护的受益人。在国家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福祉,增设生态公益岗位,为周边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加大对周边社区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和技能培训,发挥生态管护员、生态护林员等连接国家公园和社区的纽带作用,培养国家公园社区新型产业带头人,帮助社区居民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在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找到生态友好型发展路径。
  1.2 科学评估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潜力
  青藏高原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高原物种基因库,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完整性和原生性,人文生态系统保持着自身的完整性和*特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多样,大尺度景观美学价值突出,具备建设成为全球集中度昀高、覆盖地域昀广、品质上乘、特色鲜明的国家公园群的潜力和优势。在深入调查青藏高原自然生态地理单元格局、典型自然-人文景观特征的基础上,评估识别一批具有国家象征性、国民认同度高、拥有*特自然景观和丰富科学内涵的国家公园潜力区,系统保护国家生态重要区域和青藏高原典型自然生态空间,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完整性保护,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为实现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根基。
  1.2.1 自然-人文-景观复合价值的国家代表性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昀大、海拔昀高、年代昀新的巨型地貌单元,巨大山系与高位盆地谷地构成了地球上昀*特的地质-地理-生态单元。青藏高原纵横分布的巨大山系和山脉构成了高原地貌的骨架,形成了全球中低纬度地区规模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特的地貌单元和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孕育了众多的特有与珍稀动植物物种,是陆地上高寒生态系统、特有与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形成了全球具有高海拔特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中心,是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高原物种基因库,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青藏高原以三江源、羌塘、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等为主体,结合高原边缘的大熊猫、祁连山、帕米尔-昆仑山等自然保护地,形成了全球生态价值昀高、生物多样性昀丰富、地域覆盖范围昀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三江源国家公园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世界海拔昀高、面积昀大的高寒湿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集中分布区的典型代表,是青藏高原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和基因库。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昀高的集中分布区,有全球昀大的大熊猫种群和面积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珠穆朗玛峰区域是世界**高峰和全球极高峰聚集区,极高山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海拔昀高、相对高差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羌塘是中国高原现代冰川分布昀广的地区,是世界高海拔湖泊群集中分布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大型珍稀濒危高原野生动物的密集分布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昀大的水汽通道,发育了规模昀大的海洋性冰川群,形成了完整的山地垂直生态系统组合系列,是山地生物资源基因宝库。帕米尔-喀喇昆仑是世界昀大构造山结和全球第二大极高峰聚集区,是亚欧内陆腹地干旱极高山区山岳冰川的典型代表,昆仑山*特原始的高原生态系统是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祁连山是中国西部“湿岛”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
  青藏高原特有的生态环境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使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族人民创造的极具地域特色、多元、绚丽、古朴的传统地域文化得以保留,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青藏高原居住的各民族因其生活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产方式等差异,在历史的演化中逐步形成了各民族*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文化底蕴。青藏高原历史文化悠久绵长,形成了古象雄文明、昆仑文化、河湟文化、格萨尔文化、康巴文化、雅隆文化、吐蕃文化等典型代表,灿烂的文化沉淀了丰富且珍贵的文物古迹,历史人文景观丰富,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三江源、大熊猫、祁连山和香格里拉区域是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区,各民族文化交汇但又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性,传统村落与自然环境相融相生,民族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人文景观丰富多元且极具特色。札达土林区域遗留的大量人文遗迹是古象雄文明和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中华多元文化的远古起源之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是门巴、珞巴族的聚居区,基于自然崇拜孕育了原始而*特的珞瑜文化,蕴藏着深厚而*特的文化宝藏。帕米尔是世界多种文化的荟萃之地,不同文明的交融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昆仑文化是华夏文明昀重要的源头之一,形成了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
  青藏高原作为巍峨壮美的自然地理单元被誉为“世界屋脊”,东西向延绵耸立的众多山脉构成高原地貌的骨架,山脉顶端终年积雪,冰川广泛发育,孕育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 系统认识国家公园建设理念和科学内涵2
1.1.1 生态保护**2
1.1.2 国家代表性3
1.1.3 全民公益性4
1.2 科学评估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潜力4
1.2.1 自然-人文-景观复合价值的国家代表性5
1.2.2 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地位6
1.3 推动构建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7
第2章 国家公园理念与认定标准9
2.1 国家公园遴选的国际经验10
2.1.1 国家公园的概念内涵10
2.1.2 国家公园入选标准11
2.2 中国国家公园准入条件15
2.2.1 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背景与进程15
2.2.2 中国国家公园的目标及功能定位17
2.2.3 中国国家公园准入条件和认定标准18
第3章 国家公园资源价值评估体系24
3.1 国家公园资源价值体系构建25
3.1.1 自然价值及其内涵26
3.1.2 人文价值及其内涵27
3.1.3 景观美学价值及其内涵27
3.2 国家公园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28
3.2.1 自然价值评估指标29
3.2.2 人文价值评估指标34
3.2.3 景观美学价值评估指标37
第4章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自然-人文基础39
4.1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格局40
4.1.1 地形地势40
4.1.2 地貌类型41
4.1.3 地貌区划43
4.2 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45
4.2.1 地带性特征46
4.2.2 生态地理区49
4.2.3 物种多样性50
4.2.4 自然保护地体系54
4.3 青藏高原人文地理特征58
4.3.1 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分布格局58
4.3.2 民族文化走廊的交汇融合62
4.3.3 崇拜自然圣境的生态文化63
4.4 青藏高原自然景观特征64
4.4.1 山脉高耸64
4.4.2 冰川广布65
4.4.3 湖泊密集66
4.4.4 江河纵横67
4.5 划定国家公园重点科考区68
第5章 祁连山高山谷地区70
5.1 祁连山71
5.1.1 自然价值特征72
5.1.2 人文价值特征74
5.1.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75
5.2 青海湖76
5.2.1 自然价值特征76
5.2.2 人文价值特征78
5.2.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79
第6章 帕米尔-昆仑山高山极高山区81
6.1 帕米尔-喀喇昆仑82
6.1.1 自然价值特征83
6.1.2 人文价值特征85
6.1.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86
6.2 昆仑山87
6.2.1 自然价值特征88
6.2.2 人文价值特征89
6.2.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90
第7章 羌塘-三江源高寒草甸草原区92
7.1 三江源93
7.1.1 自然价值特征94
7.1.2 人文价值特征97
7.1.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98
7.2 羌塘100
7.2.1 自然价值特征100
7.2.2 人文价值特征102
7.2.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103
第8章 喜马拉雅高山极高山区105
8.1 珠穆朗玛峰106
8.1.1 自然价值特征107
8.1.2 人文价值特征109
8.1.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110
8.2 雅鲁藏布大峡谷111
8.2.1 自然价值特征112
8.2.2 人文价值特征114
8.2.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114
8.3 神山圣湖116
8.3.1 自然价值特征116
8.3.2 人文价值特征118
8.3.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119
8.4 札达土林120
8.4.1 自然价值特征121
8.4.2 人文价值特征122
8.4.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124
第9章 岷山-横断山森林草甸区126
9.1 大熊猫栖息地127
9.1.1 自然价值特征128
9.1.2 人文价值特征130
9.1.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130
9.2 贡嘎山132
9.2.1 自然价值特征132
9.2.2 人文价值特征134
9.2.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135
9.3 若尔盖湿地136
9.3.1 自然价值特征136
9.3.2 人文价值特征138
9.3.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138
第10章 南横断山高山峡谷区140
10.1 香格里拉141
10.1.1 自然价值特征142
10.1.2 人文价值特征144
10.1.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144
10.2 高黎贡山145
10.2.1 自然价值特征146
10.2.2 人文价值特征148
10.2.3 景观美学价值特征149
第11章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资源价值评估151
11.1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自然价值评估152
11.2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人文价值评估160
11.3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景观美学价值评估164
第12章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潜力区综合评价168
12.1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资源价值综合评价169
12.2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潜力区全球对比171
12.3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潜力区核心价值175
第13章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科学保护利用181
13.1 基于多目标协同的国家公园分区模式182
13.1.1 管控分区182
13.1.2 功能分区183
13.1.3 “管控-功能”二级分区184
13.2 不同价值主导型的国家公园分区管控185
13.2.1 自然生态系统类国家公园分区管控185
13.2.2 物种和栖息地类国家公园分区管控190
13.2.3 自然景观类国家公园分区管控193
13.2.4 综合保护类国家公园分区管理195
13.3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保护利用建议197
13.3.1 科学保护资源价值197
13.3.2 转变游憩利用方式198
13.3.3 引导公众广泛参与199
13.3.4 促进社区共管共建200
参考文献202
附录 国家公园科考队考察日志21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