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独龙江与独龙族——高山峡谷人地复合系统35年变化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818713
  • 作      者:
    何大明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龙江是流经中国、缅甸的*龙江—伊洛瓦底江的上游,聚居于此的*龙族是中国与缅甸跨境而居的民族,其*特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密切耦合,成为典型的高山峡谷人地复合系统。因地域封闭,通行困难,鲜为人知,*龙江与*龙族曾分别被认为是“极边秘境”和“太古之民”。
  2014年,*龙族群众等了50年的*龙江—贡山公路常年通车后,这里彻底告别了每年因大雪封山而与世隔绝的历史,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客观地展现这些变化,《*龙江与*龙族——高山峡谷人地复合系统35年变化》从作者三十多年前3次考察的照片和*近十年3次考察的照片中,选取部分照片,精心整理为5章,直观地对比呈现*龙江与*龙族这一高山峡谷人地复合系统35年的变化。
展开
精彩书摘
**章科学考察与田野调查
  *龙江–伊洛瓦底江,源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伯舒拉岭东麓,流经中国、缅甸,是一条两国共享的国际河流。干流的两国分界点在中国云南省*龙江乡马库村下游(图1-1)。分界点上游,在中国境内称*龙江,是我国*龙族的主要聚居区;*龙江出境后称恩梅开江,恩梅开江以下称伊洛瓦底江。在缅甸境,伊洛瓦底江被称为母亲河。
  *龙江和*龙族,曾分别被称为?“俅江”??“俅人”?。1952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有关部门将?“俅人”?确定为*龙族,?“俅江”?也更名为*龙江。因地域封闭、通行困难,鲜为人知,*龙江与*龙族曾分别被认为是?“极边秘境”?和?“太古之民”?。历史上,对该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田野调查和科学考察,大都是20世纪80年代后开展的。
  1989~1994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和怒江州政府的支持下,何大明、李恒、高颖新、胡刚等组织20多个专业的50多位科研人员,开展了为期6年的*龙江资源环境科学考察和*龙族社会经济综合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该地区和*龙族的研究状况”?。此后,又开展了多次短期考察。每次进*龙江,都能感受到这里的快速变化与发展。
  1989年**次进*龙江,也是**次带队深入秘境开展野外考察,有太多担忧甚至恐惧,在翻越垭口之前,给每个队员拍了工作照(图1-2)。
  公路开通前,从云南贡山县城进入*龙江的中下游地区,必须翻越海拔3880米的高黎贡山垭口(图1-3)。
  公路开通后的野外工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善。目前,在这里开展科学考察和研究,条件较好(图1-4)。
  公路修通前,从流域下游进入上游十分困难,需要沿怒江干流徒步从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翻越海拔约5000米的高黎贡山垭口进入*龙江上游(图1-5)。
  1989年,从贡山县城进*龙江,徒步需要4天3晚。**天住齐期驿站(图1-6)。该驿站条件不如东哨房,因其处于湿热河谷地带,蚊子、跳蚤等极多,很难睡个好觉。
展开
目录
目录
**章 科学考察与田野调查 001
第二章 高山峻岭与神秘河谷 019
**节 河谷森林景观 020
第二节 河谷流水景观 034
第三节 河谷人地复合景观 052
第三章 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 073
**节 交通运输变化 074
第二节 土地利用变化 089
第四章 社会经济与人居环境 107
**节 村镇人居环境变化 109
第二节 生活条件变化 117
第三节 居住条件变化 121
第四节 医疗卫生条件变化 130
第五节 教育条件变化 134
第五章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139
**节 乡村建设与耕地保护 141
第二节 乡村管理与旅游业发展 146
第三节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151
第四节 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 15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